探寻玉米的出路

2017-11-06 06:25刘洪敏
新农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粮食玉米农民

文/刘洪敏

探寻玉米的出路

文/刘洪敏

总结我国玉米市场的特点,可用“高进口”“高产量”“高库存”来概括。我们的玉米并不是不够用,相反库存是年年增加,但是为什么进口量仍然居高不下呢?总体分析,一个原因是临储政策的实行,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外粮食存在巨大价差。对于种植玉米的农民来说,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2017年秋季,新玉米产地收购价格在每公斤1.20元左右,这个价格在农民的预期范围内,但也在农民的失望范围内。如果按照亩产湿粮750公斤计算,每亩毛收入约为900元,农资+人工+机械等投入按照500元计算,农民每种植一亩玉米盈利在400元左右;如果是流转的土地,流转的费用在200~400元之间,暂且按照300元计算,玉米亩盈利为100元,如果支出更多一些,那么农民就面临着种地赔钱的问题。

玉米问题的由来

前文已经汇总了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今年的生产情况以及未来一年的玉米价格预期等内容,这些内容归结一下就是:玉米有点问题,那么问题怎么来的呢?2007年以来,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增产,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等粮食的产量,但随之而来的是粮食价格跟风涨。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掉头向下,国内外粮食价差日趋明显。在利润的驱动下,许多贸易商、粮食加工企业更愿意采购国外低价粮,相应减少对国内粮食的采购,带来的后果是粮食从地里收上来,不能进入到加工企业中,只好存到粮库里,越积越多。近几年,国外低价大麦、高粱大量涌入,替代玉米成为国内的饲料用粮,“顶”住了国内库存玉米的销售,导致玉米库存越来越多,已成为目前库存最多的粮食品种。

临储收购是玉米产量和价格的有效支撑,2014年,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平均收储价格是1.12元,但不同地区是不同的,辽宁1.13元,吉林1.12元,内蒙古东部地区和黑龙江省是1.11元。2015年9月,国务院下决心让价格开始回归市场,把临储价格调低到了1.00元,由此影响到农民收入,吉林和黑龙江的农民收入人均要少收入五六百元,对农民打击较大。2015年,我国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后,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但国内外每吨价差仍高达600多元。在2016年一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思路,那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2016年,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从此,玉米价格迅速跌落,市场玉米用不了,农民的玉米不值钱,玉米问题从此诞生。

玉米产业,路在何方

玉米问题的解决,除了立足国内需求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之外,也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玉米产业发展的经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播种面积占世界的近1/4,已形成了集玉米生产、畜牧养殖、工业加工为一体的多个玉米产业带。美国玉米生产与种植技术先进,坚持玉米与大豆及牧草合理轮作,玉米化肥与有机肥料搭配合理,美国玉米实行大规模的农场化经营管理等等。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饲料粮和部分地区的主要口粮,产量约占全球玉米产量的 1/5 左右。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玉米种植,主产区为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与美国玉米相比,中国玉米产业存在效益低、商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差等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产经验,规划玉米区域化、产业化布局,提高玉米产业的总体效益。如:统筹规划玉米产区布局,分区建立优质高值玉米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大市场;依靠科技提高玉米产业发展水平。从近些年,我国农业以及玉米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正在向以上的方向发展,这些经验已经和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来,规模生产、产品加工、科技支撑等措施和手段依然是玉米及粮食生产的大势所趋。

以上的玉米产业发展经验是从原粮生产角度进行借鉴,除了原粮生产,玉米用途和去向的问题也是解决玉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2017年辽宁省第八届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上,黑龙江省农科院原总农业经济师矫江对我国玉米产业化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玉米产业的发展建议重视特色品种和专用品质以玉米为原料,可以发展高淀粉工业,赖氨酸饲料,尤其可以发展特色食用产业,扬长避短,发挥区域优势,发展食用玉米,打造各种类型食用玉米产业化基地,发展玉米食品工业,广东广西等地粘甜玉米产业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率先实现了地产资源产业化。

农民还要不要种玉米?

汇总近两年的粮食生产政策以及玉米市场相关政策,从政策的层面,解决玉米的问题就是要将定价权交给市场:通过“调结构”实现优化品种,畅通销路 ;通过“去库存”拓宽粮源消化渠道 ;通过“降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通过“补短板”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守底线”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了解政策规划是前提,农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种与不种,种多种少等问题。比如,种玉米不等于全部种玉米,种玉米不等于就种籽粒玉米,种玉米也不一定就卖玉米,农民一定要学会转变思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规划玉米生产。

第一,考虑您是否处在玉米优势区?

我国玉米产业的未来是区域化、规模化,因此,农民种不种玉米,首先要确定自己在玉米区域化发展的范围内,而且有规模化发展的计划,如果满足以上条件,那么建议您继续保持玉米种植的计划,借助科技方法,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单产、提升玉米的品质。另外如果您所处地区有玉米深加工企业或者地方政府有这方面的规划,比如具备食品、饲料或者医药、化工等对玉米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也可以考虑种植玉米。

第二,您是否有比玉米更赚钱的替代作物?

这些年,由于种植玉米技术成熟,玉米对土壤环境适应性较强,农民已经习惯性种植。但玉米价格下滑,利润空间的下降,每个种植户也要随机应变,善于观察和找寻其他替代作物或者替代项目。比如辽西地区可以发展杂粮、果蔬、花卉等项目适应性比较强,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规划情况,选择性改种那些经济效益高于玉米的替代作物,这样就可以规避玉米价格低带来的收益风险。就玉米本身而言,还可以通过种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等方式进行替代式生产,尤其是鲜食玉米,市场需求量大、生产效益较好,这些均可作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式方法。

玉米问题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也不是简单的说种或者不种即可瞬间解决的问题。在保证食品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是否提前规划一下这些产业结构呢?无论是大规划,还是小计划,都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或许这样才是玉米或者农业的出路。

猜你喜欢
粮食玉米农民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收玉米啦!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的玉米送给你
我的粮食梦
最饱满的玉米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