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要素,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英语听说综合能力
——Module 4 Great Scientists(高中外研版必修4)听说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7-11-07 09:20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7年4期
关键词:问与答意图语言

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吴 蔚

课例探讨

整合教材要素,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英语听说综合能力
——Module 4 Great Scientists(高中外研版必修4)听说教学实录与反思

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吴 蔚

听说训练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加强听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表达技巧,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因为听说考试在广东英语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听说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本课例选自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英语》(新标准)第四册第四课Great Scientists,教师利用自主选择的视频进行教学,从课例背景、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教学反思和课后评析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通过教师对教材要素的科学整合和学生活动方式的创新,大力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听说综合能力。

英语听说;整合;创新;能力提升

1.课例背景

本课例由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吴蔚教师设计,是一节深圳市刘英琦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英语教学课例——听说专题课。该工作室由20多位富有经验并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的教师组成,其中5位是英语教师。5位英语教师组成一个小组,积极探索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新理念,尝试课程的开发和规范化教学。5位教师分工合作,随机选取外研社版必修模块第四册Module 4,力求在难度和适应性方面具有一般的代表性,共同开发一个完整的单元课例。大家经过研讨,并借鉴大部分文献的做法,将一个单元的内容通过5个不同的课型:听说、阅读、语言知识(含词汇、句型等)、语法和写作课呈现出来。每位教师负责开发一个类型的课例。笔者负责本单元听说课课例的开发。

2.教学分析

2.1 教学内容分析

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英语》(新标准)(以下简称NSE)共分11个模块: 1-5册为必修模块;6-11册为顺序选修模块。NSE教材注重阅读和听力材料基础上的口语活动: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演示等;注重情景对话和相关口语练习;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基本成对出现,各项技能均为综合性训练,注重语境化和语用化。本课例选自该教材第四册第四课,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为Great Scientists,中心话题是“科学家如何以探索、钻研、无畏的科研精神验证未知的科学真理”。为了更好的拓展本模块的相关主题,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教师自主选用了与此模块相关的视频(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进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而说的部分侧重于交际能力和说服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听说课程为一个课时45分钟。

2.2 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模块的教学内容Great Scientists的相关词汇,对教师所选听说材料的内容也较熟悉(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因为是科普材料,有些专业词汇需要重点学习,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词汇如artemisinin、malaria、herbal等。

(2)学生对广东高考听说考试流程很熟悉,因此对与于课例的要求和目标能很好的配合完成。

(3)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任务,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用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来进行问与答的训练;

(2)学生能够复述所听到的故事进行;

(3)学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4)学生能够模仿并表演所听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谈论、模仿和演绎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树立学生善于思考、勤于质疑和拼搏奋斗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采访表演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听与说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听说信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培养了团队意识,从而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思维过程

本节课是听说课,是本单元共计5个课时中的第四课时。《新课标》对高中各个阶段都提出了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和态度情感的学习要求,全国高考英语要测学生的“听”的能力,而广东高考英语既要测“听”还要测“说”。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听说”考试。该听说训练课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听与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增强沟通交流的欲望和技巧;通过多样化题型的训练,适应高考听说题型的考查方式,增强自信心,提高成绩;并通过谈论、模仿和演绎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树立学生善于思考、勤于质疑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整堂课根据广东高考听说考试的题型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由对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问与答到故事复述再到发表自己观点,最后进行模仿与表演,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在变化多样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通过观看目前我国炙手可热的诺贝尔获奖人物屠呦呦的纪录片,对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进行讨论与总结,对他们进行正确人生观的引导,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高效情操。

(2)课堂教学活动

本堂课以听和说为教学主线,以高考听说考试的模式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问与答”“模仿朗读”“复述”“展示”等活动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本节课主要教学活动安排见教学活动流程图。

3.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热身)

(1)猜谜,问与答

教学活动流程图

教师设计“猜谜”游戏,猜科学家的名字。教师先做示范,让学生猜出教师心中的一个美国科学家。学生通过一般疑问的提问如:Did he invent anything? Did he invent a light bulb? Is he Thomas Edison?最终猜出这位科学家是Thomas Edison。随后,学生通过Pair work问答活动猜出学生熟悉的伟大科学家的名字,在这一环节,学生主要是用一般疑问句来进行问与答。

A model:

The teacher may think of a famous scientist or inventor, and ask a student to guess the name.

T: He is an American scientist.

S: Did he invent anything?

T: Yes.

S: Did he invent a light bulb?

T: Yes.

S: Is he Thomas Edison?

T: Bingo.

为了更顺畅地完成此步骤,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他们所知道的科学家或发明家,包括出生、国籍、所做贡献等基本信息。此活动学生俩俩配对进行问与答,俩俩问答完后再换对象进行。

[设计意图]

通过激发学生对他们所熟知的科学家的问与答来训练学生对一般疑问句的运用,学生的Pair work的活动也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引起他们对本堂课的兴趣与关注。

(2)看录像,问与答

教师让学生看事前准备好的关于爱因斯坦的录像,了解录像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PPT上显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翻译,并根据录像内容回答问题。

PPT上显示问题:

①他是何时何地出生的?

②为什么1905年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③什么被看作是一个全新的方式?

④谁的观点不正确?

⑤他的理论主要介绍的是什么?

⑥这个理论说明了什么?

学生翻译参考答案:

①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

②Why was 1905 a big year for him?

③What had to be looked as a whole new way?

④Whose view was inaccurate?

⑤What did his theory introduce?

⑥What did the general theory show?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看视频先翻译问句并回答问题,也就是广东高考的Part B角色扮演环节来训练学生对特殊疑问句的运用与回答。

(3)复述录像内容

学生个体活动,用大约十句话复述所看的录像内容,并要尽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而且复述内容应涵盖尽可能多的原文信息点。

[设计意图]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言运用方面,要求学生在听力方面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理解主旨要义并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此环节通过看视频后复述录像内容,也就是广东高考的Part C故事复述环节来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能力。

Step 2: Watch and discuss(看录像讨论)

(1)看录像回答问题

看一段关于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录像视频,引出今天的上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回答问题:What made her succeed?

[设计意图]

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2)小组讨论,建立信息库

学生四人一组,互相交流所听内容的信息,填补自己的空缺信息。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发现自己遗漏的信息并进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学习信息。

(3)陈述观点

收集所有信息后,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What made her succeed?教师及时把答案展现在黑板上。如果信息不齐全,再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用英语大胆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4)概括表述

教师让学生把黑板上展现的What made her succeed?的答案要点综合起来,对屠呦呦的研究生涯进行概括与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屠呦呦的研究生涯,让学生明白一个成功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高效情操。

Step 3: Watch and practice(看录像练习)

(1)模仿朗读

学生分角色模仿视频当中的屠哟哟和陈述者,进行模仿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对视频的模仿朗读,要求考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尽可能与视频保持一致。这也是广东高考的Part A模仿朗读的要求。

(2)四人一组,就所看录像内容用when/where/who/what/how/whether等进行提问并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when/where/who/what/how/whether等疑问词的提问与回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特殊疑问句的运用。

(3)组与组之间交流问答

[设计意图]

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同伴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小组的同学进行语音、语调和语速以及问答正确与否的评价。

[设计意图]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师生、生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表观点,并对同伴进行评价,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并加以改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Step 4: Watch and act(看录像表演)

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采访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一位学生扮演屠哟哟,一位学生当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其他两位学生扮演记者,四个人合作完成对屠呦呦的采访。教师作为指导者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之后,请小组上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课程活动的机会。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口语方面能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学生应能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语言运用得体和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课听说考试考试大纲也要求注重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由于英语是人类交流的语言,通过互动式和情景式的语言学习实践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言的成功和快乐,从而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效果。

Step 5: Feedback(学生自我反馈)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反馈表,让学生对自己本堂课在Listening、Speaking、Cooperation和Performance四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四个层次:A优秀、B良好、C合格和D不合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表对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提出提升改进的措施和策略。

Listening Speaking Cooperation Performance A B C D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语言学习现状和学习行为与结果进行判断与评估,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分析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动力。

Step 6: Homework(家庭作业)

回顾今天上课所学内容,用100字写一篇文章描述屠呦呦。

内容包括:

①作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②录像里的屠呦呦自述内容和他人的评价;

③课堂采访中“屠哟哟”的回答;

④自己对屠呦呦的评价。

[设计意图]

把课堂所学知识与内容用书面形式写下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4.教学反思

此堂课圆满成功,同学们热情高涨,配合密切,学生的听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以后可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在Step 4: Watch and act小组活动的环节中要注意小组同学之间的搭配,任务要合理分配,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任务的表演,让每个同学都有成就感。另外提前布置学生在家观看相关视频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5.课后评析

这是一节目的明确、有创新意识的英语听说课,旨在逐步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听说能力与应付考试的能力。教师展现了很强的课程能力,能大胆利用新的听说材料取代课本中的听力材料,并对所选材料进行整合以适应高考听说考试的模式且创设超越高考模式的情景化的口语练习,是不可多得的一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本课堂。在此堂课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让学生适应多样化听说训练题型是本课的重点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说活动。整堂课根据广东高考听说考试的题型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由对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问与答到故事复述再到发表自己观点,最后进行模仿与表演,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在变化多样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通过观看目前我国炙手可热的诺贝尔获奖人物屠呦呦的纪录片,对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进行讨论与总结,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高效情操。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与高考听说考试紧密结合,通过模仿朗读、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2)听说训练内容讲究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注重听力视频材料基础上的听力和口语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小组讨论、演示、采访、角色扮演等)来锻炼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4)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高效情操。

陈琳. 200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第四册(必修4)[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2017. 2017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考试大纲[M]. 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邱玲,李祥. 2014. 最新高考英语听说全面突破[M]. 广东:广州出版社.

猜你喜欢
问与答意图语言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科素问与答
科素问与答
语言是刀
科素问与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英语课堂中问答策略的优化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