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红色报刊研究

2017-11-08 16:41崔燕崔银河
记者摇篮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传播

崔燕 崔银河

【摘 要】东北地区的红色报刊是中国革命史上红色报刊中的重要一翼,尽管只是些印刷粗糙的油墨小报,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激情赞颂、对抗日战争士气的鼓舞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事的及时报道,使得这些红色小报成为激励东北地区革命者、进步青年以及抗日将士革命激情和抗战勇气的精神食粮。在21世纪的今天,有必要对这些早已尘封的东北地区红色报刊予以关注。

【关键词】东北地区 红色报刊 传播

东北为我党历史上较早开展革命斗争的一个地区,东北地区的红色报刊也就成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红色报刊中的重要一翼,尽管是些印刷粗糙的油墨小报,但是因文章中对革命的激情赞颂、抗日战争士气的鼓舞以及世界各地反法西斯战事的及时报道,使得这些红色小报成为激励东北地区革命者、进步青年以及抗日将士革命激情和抗战勇气的精神食粮。本文以对当时东北各地(主要是抗日根据地)发行的红色报刊的深入研读,以期能对中国红色报刊的研究做一点实事。

东北地区最早的红色报刊应是《东北早报》。该报于1925年8月15日在哈尔滨创刊,每日4开4版,由共产党员李件军主办,张晋主笔。《东北早报》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为主要内容,出版不久即停办。

中共满洲省委成立于1927年10月,同年12月1日,中共满洲省委创办了《满洲通讯》油印报,主编是满洲省委第一书记陈为人。这是一份不定期油印小报,但时间不长就停办。后来,中共满洲省委新机关报《满洲红旗》于1930年9月15日在沈阳创刊,主编是新任满洲省委书记陈潭秋和宣传部长赵毅敏,创刊号写道:“当中国革命逼近高潮的目前,国民党军阀豪绅资产阶级的统治急剧的崩溃,工农斗争在突飞的发展,红军在猛烈的扩大,一省或数省的胜利快要实现的时候,《满洲红旗》诞生了。”从这段创刊词可看出,《满洲红旗》诞生于红色革命急速发展、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之际,革命形势发展得如此迅猛,当然需要一个平台为其鼓劲助威、摇旗呐喊;《满洲红旗》正是顺应这一形势而生。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积极领导各地义勇军开展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重创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士气,激励起东北各地百姓的抗战勇气。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道义勇军抗日的事迹,东北各抗日根据地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办起了多份抗日报刊,从1932年南满游击队创办《红军消息》起,到1940年,各根据地先后创办了24种报刊,主要有《满洲红旗》《红军消息》《南满抗日联合报》《中国报》《东边道反日报》《中华画报》《东满民主报》《两条战线》《人民革命报》《北满救国报》《反日报》《救国报》《东北红星壁报》等。在大连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创办了《大连人民》《大连工人》《曙光》《店员之声》四种红色报刊,其中有的报刊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本文对影响力较大的几份红色报刊做一介绍。

《东北红旗》于1932年9月18日在哈尔滨创刊,是由原《满洲红旗》更名为《东北红旗》,同时亦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报。创刊号刊登的全是纪念“九一八”的文章,《东北红旗》于1932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一周年之际创刊于哈尔滨,这一日子挑选得极具意义;该报作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报,及时地宣传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纲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东北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纪念“九一八”,鼓舞起东北各地人民群众的抗日激情,创刊号特定为“九一八特刊”,第一期即创刊号刊登的也全部是纪念“九一八”的文章。

《北满红旗》1930年9月21日在哈尔滨创刊,8开4版,油印,由中共北满特委主办。第一期出版后即遭到当局查封。《火车头》1930年11月14日创刊,由中东铁路总工会筹备处主办。这是一份不定期发行的报纸,所刊登文章内容大多都是宣传工人运动、启蒙东北各地工人的思想觉悟。《哈尔滨新报》于1931年8月15日创刊,对开4版,中共北满特委领导出版的唯一一家公开发行的报纸,该报积极宣传、动员人民群众起来反对日本侵略者。

《人民革命报》1935年4月在哈东珠河(今尚志县)抗日根据地创刊,所发文章内容几乎全是动员东北人民勇敢行动起来和日本侵略者进行决一死战。《东边道反日画报》(油印)创办于1934年2月5日金川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南满特委机关报。报纸采用人物漫画的方式宣传抗日,抨击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

《救国报》于1937年6月1日在依兰县抗联第五军营地创刊,4开4版,蜡纸油印,不定期印发。1937年8月25日,东北抗日联军总部编辑发行了油印小报《南满抗日联合报》,其号外刊登的文章有《统帅二十万红军之毛泽东》《日本海军在上海大败》《日空军殆几全歼》等。

1937年8月30日的《南满抗日联合报》号外刊登的文章有《所谓日军精锐部队在平顶山被我军全歼》《活捉日军一百名》等。《中国报》1938年12月创刊,8开单面印刷,周刊,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部和中共南满省委秘书处合办,是一份不定期发行的小报,同样以宣传抗日为主要内容。

大连地区红色报纸

大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信息传播相对快捷,进步人士来往及停留较多,当地党组织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对本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早在1924年4月28日,大连中华印刷职工联合会成立,其会刊《曙光》就用主要篇幅宣传介绍关内工人运动情况。1926年1月,中共大连支部正式成立,1926年4月,大连店员协会成立,它是大连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该店员协会出刊《店员之声》半月刊,刊登全国各地新闻、店协动态、文艺创作、问题解答等。通过这些栏目,向店员和社会上受压迫百姓介绍进步思想。

1923年2月,著名报人、进步人士、《泰东日报》编辑长傅立鱼和大连第一个公开的爱国进步文化团体——大连中华青年会一起创办了东北地区第一个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月刊——《新文化》,后改名为《青年翼》。孙中山亲自为其创刊题写了“宣传文化”的题词。该刊以“发挥中国固有文化之精神,吸收西洋文化之精髓”为宗旨,拉开了大连地区传播新文化序幕。李大钊、恽代英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经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过宣传新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当时大连地区广大爱国进步青年发挥出了思想启蒙与文化引导的作用。当时,在泰东日报社亦潜伏着不少新生革命力量,《青年翼》的创办为这些革命力量的成长提供了施展的平台。如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关向应1922年在大连公学商科学校毕业后,曾进入泰东日报社当印刷工;另一位曾因撰文抨击日本侵略被当局驱逐出境的评论家、清末秀才毕宗武之子毕庶元,曾担任《泰东日报》主笔;1929年夏,安徽奉台县的吴晓天以《泰东日报》编辑身份为掩护,担任共青团大连特支委员,中共大连特支宣传委员。这些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积极地支持与参与过这份进步期刊的工作。

此外,大连地下党还办过《大连人民》《大连工人》等宣传抗日的油印小报。这几份红色报纸当时虽然不能公开发行,只是派人四处散发;但是却大大鼓舞了大连人民的抗日情绪。同时亦引发了日本统治者的极大恐惧,当时大连的日文报纸就此事曾经报道:“有人在大连市内和满铁沿线发现有油印小报《大连人民》,警方正在侦察中。”仅此报道就足以看出这些红色小报的宣传力量之大。

东北地区是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最早地区,由于其占领时间长,建立起的伪政权较为牢固,对于东北人民的镇压也更为残暴。因而,在这一地区创办红色报刊所遇到的危险与困难也就更大;但是,东北人民和全中国人民一样,从来就不缺反抗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他们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在与日本法西斯殊死战斗的间隙,创办了一批红色报刊。红色报刊的创办,对于鼓舞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信念,提升抗日军民的抗战勇气,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日伪统治下东北地区艰难生存的红色报刊虽然印制粗糙、内容浅白,但是其所起到的传播作用却不可小视。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挺编著《东北老报纸图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193页

[2]张挺编著《东北老报纸图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195页

[3]张挺编著《东北老报纸图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67页

[4]张挺编著《东北老报纸图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69页

[5]张挺编著《东北老报纸图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96頁

[6]张挺编著《东北老报纸图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313页

[7]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27页

[8]张挺主编《大连百年报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12月出版,24页。

[9]张挺主编《大连百年报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12月出版,58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传播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