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智库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2017-11-09 04:34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智库体育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上海 200438)

我国体育智库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吴瑶,郑家鲲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上海 20043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智库建设进行了研究,梳理了体育智库的概念、功能以及大力发展体育智库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体育智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当前体育智库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体育智库未来发展的趋势,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体育智库;现状;趋势;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2015年1月20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1]。智库是“人才之库”,也是“思想之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性建议为目标,以公共利益为动力,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近年来,有关智库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智库发展与建设理论。相比之下,我国体育智库建设尚未受到充分重视,有关体育智库的概念、发展现状与趋势等研究落后于体育智库发展的实践,其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分析体育智库的基本内涵,揭示我国体育智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体育智库未来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体育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1 体育智库的内涵

1.1 体育智库的概念

智库,又称思想库、智囊团、脑库、点子制造厂,英文称作Think Tank,是指由各学科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在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各领域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思想、理论、方法和策略等的咨询研究机构[2]。智库是专门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生产公共思想和公共知识的社会组织,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相关思想产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养公共专业人才,引导社会思想舆论等,工作范畴包括调查研究、信息工作、人才培养、沟通交流、决策咨询等。

目前,学术界对于体育智库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和关注的重心出发,对体育智库的概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刘盼盼认为体育智库是一种专门为体育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开展体育相关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研究和咨询的组织[3];易建东等认为体育智库属于专业型智库,是一种稳定的独立的体育政策研究机构[2];代方梅等认为体育智库即专业化智库是专门为体育公共政策和体育战略决策服务开展体育公共政策研究、传播和决策的组织机构[4]。从上述有关体育智库的定义可以看出,体育智库是处于政府系统之外的社会机构,是连接民众与政府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是公共体育权益的聚合与表达机制,其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智库作为高度专业化智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组织的独立性。体育智库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社会作用根植于它的独立性,独立性是体育智库的核心属性,独立性使它能摆脱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操纵,真正产出有影响力的产物,这样的研究才可能超越部门或小群体利益,才能使体育利益惠及广大群众。第二,作用的间接性。体育智库虽然不直接做出相关决策,但通过对各个专业学科的深入研究,生成针对各个细分领域的分析报告,为体育战略决策者定策、决策、施策、评策等提供科学咨询。第三,研究的前瞻性。体育智库立足前沿,进行体育领域的顶层设计以及预测体育领域的发展趋势,针对很多体育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1.2 体育智库的作用

第一,参与政策决策的作用。无论是国家颁布的体育法律还是与体育相关的政策法规,都离不开体育智库的建言献策。体育智库既要参与体育政策制定的调研、意见收集、方案设计等前期程序,还要通过咨询、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体育政策框架的设计,以及包括评估及后期完善体育政策等所有过程。例如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就是在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研究院前期做了大量评估和调查的基础上,汇聚各方智慧,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被有效采纳。通过加强体育智库与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体育智库在独立于政府之外提供更专业更客观的对策建议,是体育智库参与政策决策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二,舆论导向作用。为了迎合多元化的利益需求,使公民充分行使决策参与的民主权利,体育智库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建言献策上,还体现在促使上级决策层与群众社会舆论之间进行良好协商沟通上,通过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引导民众舆论方向。体育智库学者作为专业人士,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融入大众、贴近大众的沟通技巧,通过出版相关体育论著、发表专业评论、接受采访等各种方式,准确传递和解读体育政策,使大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收,也可以就社会公众的反馈向决策者反映其体育诉求,通俗一点说就是大众体育权益诉求的代言人。

第三,人才聚积作用。一个成功的智库核心要素是人才,体育智库亦是如此。体育智库的人才聚积作用主要分为人才培养、储备和交流三个部分,体育智库是培养尖端体育人才的摇篮,是专业人才的储备机构,也是优秀体育人才的交流站。体育智库可以汇聚优秀的专家学者,通过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对政策制订和执行环节等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智库的人才聚积作用突出体现在高等院校内部设立并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级单位认证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如国家体育总局设立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等,这些院校充分发挥了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2],例如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国际体育产业和体育管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的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场馆运营和管理研究中心等,这些高校科学研究中心不仅聚积和储备了相关专业的杰出人才,更不断输送专业领域人才到各个基层进行交流指导。

第四,促进国际接轨的作用。就体育发展的国际视野而言,国际体育竞争日益激烈,体育智库除了要从事国内体育政策研究,还应把视角拓展至全球范围,使中国参与到全球体育事务中,将我国体育利益链条纵深延至全球范围,扩大我国体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等。体育智库通过定期举办和参加高端的国际体育论坛和国际体育学术会议,加强国际体育界间的深度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发布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在体育领域获得相应的话语权,使体育发展够与世界接轨,并为世界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体育智库的分类

目前学术界对于体育智库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具体研究中学者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研究重心对体育智库进行分类,有学者从机构属性、研究内容进行分类,也有学者从影响范围和资金来源等角度进行分类。易剑东等从隶属关系和资金来源两个角度对体育智库进行分类,在隶属关系上分为中央部委级体育智库和地方级体育智库,在资金来源上分为官方体育智库和非官方体育智库,这种分类科学具体,但不够全面,忽视了日益发展的民间体育智库。本文主要从机构属性角度对体育智库进行分类,机构属性反映了智库的性质和主要职能,是决定智库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的根本要素。根据机构属性可以把体育智库划分为官方体育智库,如体育决策室、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半官方体育智库,如体育学术团体、研究论坛、行业协会、大学附属性体育智库等;民间体育智库,如体育大众传播机构、商业体育智库等。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体育智库的分类

2 大力发展体育智库的重要意义

2.1 体育智库可以更好地解答体育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体育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显,《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明确指出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需深化,体育发展方式亟需转变,体育社会化水平不高,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滞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业的体育研究机构深度介入,提出具有科学性、综合性、战略性的政策建议和方案。体育智库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体,在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利用其社会影响力,在解决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智库不仅能为解决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效用性强的解决方案,例如相关体育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政府与社会民众的沟通问题等,而且还在维护不同群体体育权益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体育智库还专注于研究体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深度剖析体育发展的局限性和短板,有利于预先做好应对措施。

2.2 体育智库能更好地促进体育决策的科学化

体育智库参与政府决策程度,提供的政策建议被政府采纳情况,往往是判断一个体育智库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体育智库是为政府体育决策提供咨询及出谋划策的机构和组织,是沟通政府与大众利益的桥梁,通过建立参与决策过程的有效互动机制,对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决策目标的最优化和决策技术的革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整个决策流程有了制度性基础和保障。体育智库通过建立参与决策互动机制,积极培育和繁荣体育智库市场,形成体育智库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有力助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5]。

2.3 体育智库可以更好地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体育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化软实力得到民众的文化认同后能形成一种精神动力,对广大民众能产生强大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进而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6]。体育智库的核心在于它的人才和思想资源,这种资源一旦与现实体育问题结合,将会对体育事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持续推动体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体育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城市、区域乃至国家间的体育竞争愈见激烈,最明显的是越来越表现为谋略和智慧的竞争。就战略意义而言,体育竞争事实上也是“软实力”的竞争,大力发展体育智库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体育发展水平,也就是更好地提升国家软实力。

3 我国体育智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体育智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

当前我国智库的发展非常迅速,发展形势大好,有力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相比之下,体育智库的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体育智库内部也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体育智库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目前体育智库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政府和市场的需求,数量不足导致基础力量薄弱,无法及时应对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此外,体育智库分布区域多集中在经济中心地区和政治中心辐射区,地域性的差异非常明显,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和体育决策室多集中在政治中心城市北京,体育社会科学分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等机构多集中在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优势资源的过度集中会使体育的发展同样产生巨大的地域差异,无法充分调动偏远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发展体育的积极性。

3.2 体育智库缺乏独立性

体育智库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资金来源、行政隶属关系、治理机构设置及对行政部门高度依赖性等方面,其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而不是主动迎合市场,去做一些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的研究。部分体育智库机构在引入市场机制后, 高度依赖于出资方,甚至在运行中处处受到出资方的限制以出资方的利益为主要目标,致使一些体育智库全盘商业化,失去它的中立性和客观性,也就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意义。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经济利益和价值中立之间的平衡,是体育智库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其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3.3 体育智库发展不均衡现象较突出

官方体育智库和民间体育智库之间发展程度差距太大,官方体育智库机构的信息来源、经费投入、成果影响和体制保证等方面, 都要远远超过民间体育智库机构,这种不均衡现象会引发很多问题。官方体育智库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其体制内部的制约性,扼杀了体育智库内在的自我发展能力;而民间体育智库虽然有足够的内在驱动力,却由于政策、经济以及资源分配上相对于官方体育智库都处于劣势,其发展举步维艰,发展潜力未被充分挖掘。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不利于不同性质的体育智库均衡发展,会造成官方体育智库一家独大缺乏竞争力,无法聆听市场的声音,更不利于体育智库整体的长效发展。

3.4 人才培养模式与流动机制不合理

人才,对于体育智库而言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但我国体育智库在人才培养及流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体育智库人才结构单一,培养方向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当前我国体育智库人才搞体育理论研究的多,搞体育对策研究的少;写学术专著的多,写研究报告的少;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非常地缺乏,而在官方体育智库体制内的人才捧着金饭碗,缺乏竞争力、创新性和进取心。人才流动机制不合理,人才的实际利用率和流动性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缺乏优秀的体育智库人才在对应的岗位,另一方面也存在由于缺少伯乐很多优秀人才被埋没于市井之中的现象。许多潜在的体育智库人才没有在合适的位置发挥他们最大的社会价值,如退休学者、退休教师、体育爱好者、对体育事业怀有热情的社会公民等,没有机会加入到民间体育智库中,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3.5 高校体育智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高校体育智库是我国体育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中不足的是高校体育智库数量与整个高校数量不成正比,也未形成品牌效应,极大地影响了其智库效用的发挥。部分高校研究存在与政府需求脱节问题,高校与政府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高校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需求,研究成果将偏离政府需求,利用价值较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高校体育智库成果还欠缺合理的互动评价机制,运行制度也亟待完善,而且高校体育智库之间的交流较少,没有产生一种学术上的互动、思想上的碰撞,这些都是高校体育智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

4 体育智库的发展趋势

4.1 体育智库研究主题的现实化

研究主题的现实化是体育智库的价值体现处,具体内容就是围绕体育当前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及时性的研究成果。尤其强调进行针对性、时效性的问题研究,对于政府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体育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帮助政府在某些决策方面出谋划策,尤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这能够充分体现体育智库对体育事业的现行作用,也关系到体育智库是否有其运行的必要和存在的价值现实性。未来体育智库既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把握时代的主流文化,更要主动服务于社会。

4.2 体育智库自身建设的品牌化

品牌是质量的保证,为了让体育智库能够持久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应该把它培养成为有极强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化的体育智库。国外有国际奥委会所属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拉夫堡大学的体育政策与管理小组和伦敦大学伯明克学院的体育经济研究中心等品牌体育智库,对体育经济和管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为世界体育经济输出很多高水平人才。我国目前缺乏具有标志性的品牌体育智库,所以我们应立足于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现有的人才和思想资源,与实时政策相结合进行研究,突出重点,准确定位研究方向,积极培育其研究特色,使研究成果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努力打造高端体育智库品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未来我们要着重打造一些“拳头产品”,树立“体育智库品牌”,在不同的层次打造不同等级的品牌化体育智库。当然体育智库品牌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必须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得以巩固。

4.3 体育智库研究内容的长期系统化

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些重大决策都是困难而复杂的问题,并有可能会产生持久影响的问题,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长期跟踪和系统研究,将很难挖掘出相关问题的规律,也就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对于一些重大的体育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需要进行长期跟踪研究,这也是努力打造智库品牌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体育智库的努力方向。虽然当前体育智库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泛,未来我们更应该做到能够集中力量于若干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体育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通过长期系统的研究才能在一个长效系统里不断完善体育智库本身的功能建设,以期形成品牌化体育智库。

4.4 体育智库的国际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智库必须把视野放至全球,以国际化的视角应对体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体育智库的研究领域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全球化趋势意味着体育智库的客户来源将是国际化的,体育智库不仅要面向国内客户,而且要面向国外客户,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也是体育智库发展的趋势。信息全球化使世界成为联通的一体,加强国内外信息与技术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各种流通和互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掌握最新的资讯和研究方向能使我国体育智库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从人员构成的角度而言,人才流动加快使体育智库的人员构成也将越来越国际化,国际体育人才的流通丰富了体育智库人才的多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性体育事务配备了人才基础,更利于拓宽研究的视野和研究的前瞻性。

5 我国体育智库发展的对策

5.1 积极转变观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营造一个适合体育智库发展的环境,重视体育智库的建设和发展。要加大对体育智库的支持力度,在恰当的时机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智库的发展,尤其针对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之间的差距过大的现状,急需从政策上改变这种偏倚性,鼓励和支持非官方体育智库的发展,包括减少对非官方体育智库的限制性并给予更多的弹性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非官方体育智库的合法化经营也需要政府开设相应的绿色通道,鼓励他们为体育事业建言献策。民间体育智库除了必要的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之外,也要按市场化方式去经营,以增强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5.2 健全筹资机制和渠道,保障体育智库运行的独立性

体育智库影响力的根本在于创造有影响有价值的思想产品,为此,必须坚持其研究的独立性,体育智库及其研究的独立性是智库产品社会公益性和前瞻性的重要保证,也是体育智库社会影响力建设的现实路径。中国大多数体育智库,是依附于政府的,经济上不能独立就会产生很大的依赖性,系统内部很难迸发出活力,正是由于独立性的缺失,使其影响力大打折扣[7]。坚持体育智库的独立性,会使体育智库内部迸发更多的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官方智库可以从很多商业智库的运行中学习经验,坚持自身思想的独立性和经济上的不依赖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竞争力。为保证多种类型体育智库的共融发展和相对独立性,应在政府拨款的均衡性调配前提下,积极拓宽体育智库的投资渠道,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来实现体育智库研究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要做到除了政府资金以外,慈善机构、企业和个人资金都能在不影响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前提下投入到体育智库的研究之中。

5.3 完善体育智库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体育智库发展的多元化

体育智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建设还应该从内部管理机制上入手,通过管理机制上的创新发展来提升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在体育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市场化的运作使其从行政化逐步走向社会化,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促使中国智库加强自身内在能力建设,提高智库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决策咨询制度,促进各类体育智库协调发展,通过立法积极完善各类体育智库的行业规范、职业标准、财务监督制度,增强各类体育智库的研究能力和职业操守,对良莠不齐的体育智库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和把关,努力提升智库的运行效率。在科研管理和组织机制上,应该建立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组织模式。无论是官方体育智库还是非官方体育智库,多元化经营和发展都是它们在市场中的生存之道,多元化能有效整合所有资源,多方面多层次的经营能使体育智库的成果遍地开花。这也对体育智库机构本身提出了相应要求,需要机构内部针对市场环境,多方发展,多元经营,引进多元化人才。

5.4 创新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提升研究人员的学术能力

体育智库当前的人才结构较为单一,主要由专家学者构成,这些单一的专家团队能保证体育政策咨询的专业性,并不能确保其政策咨询的实际可操作性,因此,中国体育智库在研究人员培养和设置方面,要改变研究人员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单一学术背景,要吸纳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致力于培养不同背景的综合型人才和研究团队。体育智库培养与发挥研究人员的学术能力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为发挥学术能力提供基本条件。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让优秀研究人员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被认为是良好的机制,体育智库要想有较为长远的发展,必须对人事制度进行一些实质性的改革。在现行用人机制不可能完全打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从人事制度上建立起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合理配置的用人制度,对高级体育研究人员实行长期聘任制,对中初级研究人员实行短期聘用制,同时吸收社会知名体育人士积极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拓展课题研究的社会基础,通过有效的竞争机制,使研究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

5.5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整合高校智库学术资源

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是建设开放性体育智库的重要标志,也是扩大学术影响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智库建设中,要坚持通过举办各种论坛或会议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对重大理论与发现通过搭建专业学术平台,办好精品学术会议,树立中国体育智库的学术权威性。整合体育智库学术资源,要求重视内部和对外的信息交流活动,培育决策咨询研究新精神,于会议中推进落实。体育智库学术会议的议题应当着眼于体育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高层学术讨论,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体现学术交流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目标。当然体育智库的学术活动还要在提高活动成效上下功夫。以不求轰动效应,切实发挥科学决策影响为要求,通过学术活动,能够使一些科学决策的思想、观点对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Z].2015.

[2]易剑东,任慧涛.中国体育智库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7):5-12.

[3]刘盼盼.体育智库建设与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体育学刊,2015,22(1):19-22.

[4]代方梅,王靖,余君 .体育智库的类型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2):95-97.

[5]李建军,崔树义.世界各国智库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黄莉.体育强国与软实力建设的思考[J]. 运动,2010(5):1-3.

[7]李凌.中国智库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J].社会科学,2014(4):4-21.

[8]薛澜. 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中国行政管理,2014(5):6-10.

[9]薛澜,朱旭峰.中国思想库的社会职能——以政策过程为中心的改革之路[J].管理世界,2009(4):55-65.

[10]朱旭峰.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4(5):29-33.

[11]陈升,孟漫.智库影响力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基于 39 个中国智库样本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9):1306-1315.

[12]徐晓虎,陈圻.中国智库的基本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2(11):178-184.

[13]曾春华,杨兴全.多元化经营、财务杠杆与过度投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6):83-91.

[14]黄旭辉.荆棘丛中的绽放:中国民间智库发展的动因、障碍与对策[J].人资社科,2015(4):338-339.

Sportsthink-tank:actuality,tendencyandcountermeasure

WU Yao, ZHENG Jia-kun

(SchoolofSportLeisureandArt,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Shanghai200438,China)

The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sports think-tank, including the concept, function of sports think-tank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its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ports think-tank in China, it reveal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plor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ports think-tank; actuality; tendency; issue; countermeasure

G80-051

A

1009-9840(2017)05-0005-06

2017-04-25

2015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5PJC080),201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5BTY002),2015年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5SG47),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体育研究平台资助项目。

吴瑶(1993- ),女,江西鹰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郑家鲲(1977- ),男,安徽霍邱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智库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民居智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