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模型及其应用

2017-11-09 01:01刘兴沛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方言档案管理数字

文 / 刘兴沛

我国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模型及其应用

文 / 刘兴沛

文章分析了方言数字档案的形成过程,依据电子档案集成管理思路,将集成理论融入到方言数字档案的管理中;针对方言数字档案管理问题,设计并构建了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型,对模型的生命周期和支持体系进行了具体规划;针对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实施,制定了相关策略。

特色语言;集成管理;模型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各地区之间文化差异较大,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至今,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当地独特的语言特色。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现在所使用的语言种类共有八十多种,而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有三十多种[1]。在档案管理领域,这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语言档案是当地人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很好地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成为联系各地区之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宝贵资源,是地方文化的一个历史记忆[2]。目前,伴随着地区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如何稳妥、科学、有效地管理方言数字档案,是我国地区特色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3]。

一、我国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战略构想

方言数字档案管理涵盖了多个层面,诸如政治、文化等,呈现的特性为综合性和复杂性,其中复杂性尤为凸显,具体表现在环境、目标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两极分端即为复杂性的表现[4][5]。方言数字档案管理的矛盾也具有多个层面,具体表现在地方性方言与大众通用型语言之间、语言多样化与交流沟通之间、地域分布与信息提取之间的诸多矛盾。然而,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目前的体制主要为“分级负责,分散管理”,因此,相关矛盾在目前很难得到消除[6]。

站在国家发展的宏观立场来看,在系统化、多元化分析和规划后,实现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具有很大的理论优势。将集成理论的相关原理和内容逐步融入到方言数字档案管理建设中,使其更加系统化,这就是集成管理的理念[7]。具体表现有:完成数字档案管理基础要求;通过对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汇总和整合国内各式各样、分布不均、丰富多彩的档案资料,最终组建一个既满足一体化又符合多元化要求的特色语言数字档案的完整体系。这对于整合多重档案机构和统筹规划管理机构,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简单、快捷的数字档案服务,满足各个用户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8]。因此,未来在政治、文化、经济、科学等领域中,方言数字档案的集成管理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我国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模型的构建

研究者通过对“欧盟墨卡托语言多样性中心网络”、“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调研和比对,得到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Diversity & Integrity即“ 多元一体 ”,是中国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的观点[9]。“ 多元一体 ”顾名思义就是:一方面要保证本区域人员使用本区域特色语言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将其整合到一个完整体系中,进而更好呈现出方言数字档案的社会意义和重要作用。中国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四大任务是务必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可读性和安全性[10],最终达到一体化、多元化和两者间平衡的要求。图1 给出的是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主要思路。从图1中可以清晰看出,集成管理模式分成两个部分:一是 “地区数字档案管理 ”,它按照“面向来源”的原则进行资源和信息的汇总;二是“地方语言数字档案管理 ”,其原则为“面向利用”。

图1 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主要思路

通过对迈克尔—波特关于“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分析和数据汇总,本文构建图2所示的集成管理模型,即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架构模型。此架构模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支持性活动”、“价值分析”、“基本增值活动”。首先,“支持性活动”由管理流程、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和基础实施四个方面组成;“基本增值活动”的构成是:前端控制、单元归档、集成归档、集成服务;“价值分析”分别对前两者进行分析比较。由于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任务指标就是通过支持活动和基本增值活动的通力协作而最终完成的,因此,前两者在系统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图2 地区特色语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构架模型

三、数字档案集成管理模型的具体规划

(一)集成管理模型生命周期具体规划

1.前端控制规划。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以下简称为特色管理)一般从前端做起,即完成管控治理。首先,汇总整理各种原因,方言数字档案一般选用GB18030的编码进行编程。在 GB18030之外,从方言数字档案与国内外多语种数字档案交流共享的多种存在问题出发,我们除采用GB18030 来编码外,还通过一系列最先进技术来完成GB18030 对 GB13000/Unicode 的映射。其次,一般采用国家标准确定的原则来进行测试认证,即首先优先选取达到标准规范的格式作为主要推荐格式,同步完成方言数字档案系统文件相关格式的复合性测试认证。接着,通过参照和比对几组文件提供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

2.单元归档规划。为了加大对方言数字档案的有效使用,提高档案使用率,我们一般在第一次归档完毕后,采用“双语著录”(方言文字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步录入)的方法;还会借助一些有利于阅读的软件(专用阅读软件或者产生数字档案的应用软件)来统一归档保存,以此提高持久性、可读性,使资料保存多元化、阅读方便化。

3.集成归档规划。集成归档,顾名思义就是在分布式架构,实现数字档案的复制和二次保存。在 “多原件共存”的前提下,将从下面基层部门调取、复制档案资料并整体纳入到(特色档案)系统下,之前的数字档案会原封不动地予以保存归档,以方便资料的调取和选用;将(特色档案)形成一个全覆盖、有参差的网络系统,以此实现资料档案的各级别、各渠道、多层次的分享和使用,最终实现多区域、多形式、系统化、整体化的资源共享。通过此网络系统成立数字档案资源的可读性保障中心,再根据实际要求,可以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可读性保障服务。

(二)集成管理模型支持体系的具体规划

首先是基础设施规划。实施集成管理活动的基础条件是技术设施的支持。基础设施是系统设备、基础功能的统称。通常,集成管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存储技术设施、安全技术设施和网络技术设备。

其次是制度系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制度在集成管理中包含以下内容:国际标准、实施准则、行业标准规范以及相应的法律规范。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制度系统,要考虑以下因素:行业工作管理规范、档案管理制度集成、文化政策和业内实施标准等。

再次是结构组成规划。依据职能和行政权力大小的不同,可以将我国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系统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一,战略层,它的最高组织名称为中国地方语言特色数字档案集成管理委员会;其二,集成层,它以网络互联网为载体,在各地方设立分节点的网络状组织结构,各分中心具有特定的组织方式,尽管在物理层面上比较分散,但每个节点都要在集成管理委员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工作,其三,单元层,这一层档案管理体系设置的核心指导理念为“集中领导、分层管理”,即在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指导下对各级数字档案实施分层次、分类型综合管理,其四,来源层,该层管理的目的是最终实现方言数字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真正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段控制”,它主要是通过和语言数字管理的相关机构或个体发生联系,以及和国家标准管控部门和技术供应商制定协议来实现上述目的。

四、中国方言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的应用策略

当前国内方言数字管理仍然处于萌芽状态,方言管理的市场需求存在大片空白区,特别是体系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方言数字管理进程的发展。因而,研究者针对如何提高方言数字管理前段控制力,挖掘市场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制定综合性的整体规划。国内地区信息化建设层次不齐,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这并不影响国家实施方言数字档案管理的工程。由于该项目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各种因素复杂,国家主管部门应该在信息化基础之上,通过有理有据的调研,实施地方语言数字档案共享。

其次,确立分类管理的方针。建设方言数字管理数据库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可能涵盖所有类型的数字档案,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全部语种录入其中实行集成管理。它针对国内较为复杂的方言数字类型,实行分类管理方针,既可以简化管控流程,也能够实现重点监控。我国当前方言数字管控主要集中在人口众多的地方语言数字方面,视角方向也以主管单位能够渗入的历史档案和公文管理为主。

再次,实施阶段推进的策略。基于国内地方经济条件的差异,方言数字管理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其集成管理的发展进程必然要和地方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综合分析地方档案管理和方言数字两大系统,该集成平台的建立必将经历虚拟平台、逻辑平台、实体平台和云平台四个阶段,每个步骤的工作任务也将呈现不同特征。

集成管理从战略层面上对中国方言数字档案管理当中的各类问题做出了统筹安排,在战术层面上对数字时代“多元一体格局”的实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在实施层面上提出了立足现实、推进集成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策略。未来方言数字管理的技术结构和整体框架必将围绕“一体化”、“多元化”两大方针开展,集成化的方言档案将扮演各地方文化数字交流的“纽带”角色,并在无形中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促进地方乃至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

[1]华林,李佳妍,段睿辉.西部大开发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档案遗产流失保护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4):26-27.

[2]范俊军.语言生态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生态语言学应用研究[J].语言科学,2011,(9).

[3]薛云.档案展览之探析[J].兰台内外,2010,(6):177-179.

[4]陈愚.略论自然生态环境与中国传统档案文化[J].云南档案,2014,(11):40-41.

[5]荣华.推动档案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3,(10):67-71.

[6]刘永红.版权产业:助推美国经济30年[J].出版参考,2010,(28):60-43.

[7]华林,黄梅.少数民族档案遗产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4):119-123.

[8]张东华,刘名福.文化共生环境下档案文化发展动力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4):253-255.

[9]田尚秀.档案编研为公众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及启示[J].中国档案,2013,(6):135-137.

[10]张芳霖,王辉.档案文化的发展趋势:知性·自觉·主动[J].档案学通讯,2010,(2):29-30.

G270.7

A

1005-9652(2017)01-0061-03

本文系河南大学2015年重点教学改革基金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成因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DXJJG2015-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虞志坚)

刘兴沛(1972-),男,河南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方言与语言政策、跨文化比较。

猜你喜欢
方言档案管理数字
方严的方言
方言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答数字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数字看G20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