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模式研究

2017-11-09 01:01李凤强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档案馆图书学科

文 / 李凤强

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模式研究

文 / 李凤强

文章对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进行了分析,包括资源的相似性、学科的相似性、建设目标的一致性和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公众现实需求也成为推动资源共建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机构合并模式、项目驱动模式和策略联盟模式,并就各模式中国国情下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

图书;档案;资源共建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跨行业、跨系统、跨机构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图书和档案这两种具有公益性质的信息资源共建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国有不少学者在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得到各类科研基金的资助,如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档案馆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戴艳清主持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合作机制研究”、肖希明主持的“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档案、博物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等。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没有现实需求的推动,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系统探讨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模式和策略有助于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促进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和现实需求

(一)图书档案资源的相似性

图书是指以传播思想和知识为目的,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保存备查的原始记录,二者在资源类型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首先,图书、档案都属于知识信息系统;其次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符号表现形式记录于载体上[1]。二者在信息内容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都是国家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和档案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公众的有用性,二者皆有存储人类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和传递科学信息的基本职能。此外,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档案的管理形态以数字资源为主,资源类型的虚拟化,加速了信息技术在两个领域的应用,而信息技术更多的表现为标准化。

(二)图书档案学科的相似性

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同属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一致性。20世纪中后期,图书馆学、档案学适应“一体化信息管理”变革的需要,呈现出“趋同”发展态势,在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被定为管理学门类下的同一个一级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一级学科发展成为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将信息资源化,将信息作为资源进行管理[2]。图书馆学与档案管理学科通过一级学科内部的二级学科集成融合,以及跨学科外部交叉综合实现学科整合发展。集成融合可以还原这两个学科本是一个有机学科整体的历史面貌,顺应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放大学科的基本能力[3]。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在网络环境下的融合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领域。

(三)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一致性

蒋永福提出了适合中国语境的图书馆核心价值“1+4”模型,即以文化权利为主范畴,保存与共享、促进阅读、平等服务、包容与民主为辅助范畴的核心价值体系[4]。王知津,樊振佳认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保证知识自由和促进个人、社会发展[5]。这些理念与愿景和档案机构的使命不谋而合。管先海认为,档案馆核心价值是指档案人员通过收集、整理、储存档案资源和为利用者提供利用与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档案馆的核心价值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档案服务的广度、深度、效益和影响;档案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等[6]。综合档案馆的功能通常用“五位一体”来表达,即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档案信息利用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都是为利用者和读者服务,除了为领导决策、为生产生活、科学研究服务外,宣传教育也是档案和图书工作共有的职能[7]。

(四)信息技术的标准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管理的对象、方法和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档案领域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原有分工部门的界限,技术的标准化属性在各自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对信息的组织技术、数据库存储技术、检索技术等应用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数字图书和档案资源的融合具备技术实现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多角度的描述和揭示,促使信息资源朝着整合利用的方向发展,成为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8]。

(五)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现实需求

档案馆收集和保存档案资料,构建社会记忆库,提供档案资料为社会发展服务;图书馆收集保存各类文献资料,构建公共知识资源库,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类型的文献服务。当代社会信息资源构成日益复杂,同一藏品因其具有的不同属性被不同机构收藏的可能性增大,同一类型的藏品可能有的被档案馆收藏,有的被图书馆收藏[9]。由于业务模式的相似性和业务领域的交叉性,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合作。“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过程中的片面性、局限性和重复性使得单一的图书或档案信息难以满足用户深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这就倒逼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必须深度融合,通过资源共建促进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和融合交汇[10]。通过对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集成和深入挖掘,实现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更便于利用的知识形式。

二、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模式探析

(一)机构合并模式

机构合并模式(如图1)是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中最为彻底的一种模式,它是指在政府机构的推动下将原来分别独立的文化部门整合为一个部门,对文化事业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在该模式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战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与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部门共同致力于推动馆际合作的开展。最为典型的代表是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馆以及我国的泰达图书档案馆。这种共建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便于对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二是能够有效解决图书馆和档案馆在传统合作过程中的矛盾。机构合并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能有效推进文化资源整合的实践步伐,有效解决分散管理导致的管理效益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一体化的需求。这种共建模式有利于掌握馆藏资源分布,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开发。

(二)项目驱动模式

项目驱动模式(如图2)是指基于特定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集中在某个区域范围内进行,由某个机构倡议发起或各个文化机构自发创建的一种资源共建模式。项目驱动模式的参与者可以是图书馆或档案馆,也可以是专业协会或政府机构。项目驱动模式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没有法定意义上的约束关系,但是参与合作的机构有着明确的分工,一般以发起者为主,负责项目的运作及与成员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其他机构在分工范围内开展合作。合作的主要方式是促进资源的互补,在一定合作协议下,共建共享资源,项目完成后合作关系可以自动解除。这种模式运作周期短,易于评估和控制风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目标。美国佛罗里达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资料出版项目值得我国借鉴,它的主要合作模式是大学图书馆与档案馆的联合。

图1

图2

(三)策略联盟模式

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中的策略联盟模式是指基于一定范围内,通过制定相关的合作框架、协议、标准和运行机制,图书、档案机构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明确积极的目标与定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达到各自的发展目标。图书馆与档案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动机与共识相同,有相似的核心价值和发展目标,二者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构建图书馆与档案馆的策略联盟有利于拓展空间,拓展各自的社会职能,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合作共建,提高建设效率;有利于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各自的服务水平,发挥集成化的服务效应;策略联盟模式的优势还在于用户可以调用不同类型属性的信息资源,通过跨库检索满足用户的需求。联盟成员可以利用各自的特色馆藏,对资源进行聚类,构建基于专题内容的特色数据库,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在线展览等多种模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在实践中,可以由某几个核心机构发起,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协作多赢”的原则设计联盟战略框架[11]。

(四)中国国情下各种模式的适用性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有着明确的管理体系,图书馆体系在文化部统一领导下由国家图书馆、各级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构成,档案馆的设置也是纵向的。在我国目前的管理情境下,机构合并模式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不大,但在基层实践中这种模式有成功的案例。策略联盟模式目前在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领域没有实践案例,但这种模式在其他领域已经广泛存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且具有可资借鉴的经验。项目驱动模式目前在我国比较少见,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主体多为文化事业机构,该领域内我国的实践项目大多依靠行政力量推进。我国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其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结盟,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统筹作用和专业机构的技术资源优势,充分整合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推动我国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共建与共享。

综上所述,在国家“互联网 +”指导思想下加快图书、档案深度融合步伐,尽早建成图书馆、档案馆统一、高效、便捷、低廉的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成为当前图书、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对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共建的模式进行探讨外,还有待对资源共建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1]余利文.档案资料与图书的联系与区别[J].湖南档案,2000,(2):26-26.

[2]冯惠玲.从文献管理到基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之路[J].情报资料工作,2013,(3):6-10.

[3]赵国俊.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中的分化与整合[J].情报资料工作,2013,(3):11-16.

[4]蒋永福.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中国语境表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2):21-26.

[5]王知津,樊振佳.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53-58.

[6]管先海.对档案馆核心价值问题的若干思考[J].档案管理,2008,(5):27-30.

[7]董泗利,赵长珍,孙思琴.档案、图书的相近内核与管理模式创新[J].现代情报,2004,(6):49-51.

[8]姚向阳,贾建瑞,李洁.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国内外发展探讨[J].档案学研究,2016,(4):69-72.

[9]赵生辉,朱学芳.图书、档案、博物数字化服务融合策略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4):68-74.

[10]郭峰.“互联网+”时代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浅析[J].科技传播,2015,(11):190+193.

[11]赵生辉,朱学芳.图书、档案、博物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模型与建设思路初探[J].图书馆论坛,2014,(10):15-23.

G253;G270

A

1005-9652(2017)01-0091-03

(责任编辑:魏登云)

李凤强(1972-),男,山东邹平人,滨州学院图书馆,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档案馆图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图书推荐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超学科”来啦
when与while档案馆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