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伯的评话艺术与苏州电视书场

2017-11-09 21:28殷德泉
曲艺 2017年9期
关键词:包公眼神苏州

殷德泉

2017年6月19日苏州评话泰斗金声伯驾鹤西去,离开书坛,告别听众,令大家悲痛不已,纷纷追思这位学者型的评话艺术家。

之所以如此称他,是因为金声伯先生的评话艺术中透渗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处处积淀着文化修养,形成了其独特的评话艺术。不妨与大家来交流一下金声伯先生的艺术特色,也许就是这些艺术特色如磁铁般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忠实听众。

一、金声伯的艺术特色

音色:听演员唱歌、唱戏,或者听说书先生说书,欣赏者先要听听演员的嗓子如何,音色怎样,也就是音质是否悦耳动人,这是先决条件。说大书的先生一般而言是大嗓门粗喉咙,嗓音沙哑,这好像是评话演员最明显的标志。然而金先生开口嗓音清晰,刚中有韧,富有磁性,听起来有回味感,这也反映了金声伯会科学用嗓。评话演员拥有这样一副佳嗓,实属难得,也提升了评话艺术家的艺术品质。

眼神:是指眼睛的神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感情传递的窗口。金声伯特别会运用“眼神”,每当上书台先会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使人感觉亲切平易,一下子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金先生的眼神很灵活,他说书是心到眼到,形神兼备。

让听众感觉到他运用眼神的极妙时刻,特别体现在金声伯先生在电视书场录像中的一个又一个瞬间。比如金先生在塑造白玉堂、武松这类英雄人物时为表达他们对社会恶势力的憎恨,往往怒目圆睁,仿佛眼中喷出两道火光。摄像师瞬间捕捉到那种傳神的眼神传递给观众,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

儒雅:是金声伯先生说书追求的一种高尚风格与优雅品质。苏州评弹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说唱表演艺术,谋取什么艺术风格取决于说书人的文化修养。金声伯说书,语言精辟,雅俗共赏,形体大度,富有美感,一派艺术大家风范。有人曾评价:金声伯先生的说书,有理、有情、有劲、有味、有趣,静似明月清风,动则排山倒海,“小卖”是他的擅长,幽默的衬托、风趣的俏皮话即兴而出,趣喻更是层出不穷,且有极为丰富的信息量,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满场笑声不绝,让人回味无穷。他不断丰富提炼说表艺术,熟而生巧,有“巧嘴金声伯”的美誉。

二、金声伯与苏州电视书场

电视是极其富有影响力的媒体,金声伯的评话艺术在当今评弹界首屈一指,两者结合可算是强强联合。在20世纪九十年中期初创办苏州电视书场之际,我们热情邀请了金声伯先生来录制其代表作长篇评话《白玉堂》。在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下,金声伯先生高兴地走进了苏州电视书场,花了几年功夫终于圆满录制完成100回长篇评话《白玉堂》,让电视观众有幸领略到他的说表、噱头,享受其语言之精、音色之美,又陶醉于其眼神、面风、形体与人物塑造,折服于他儒雅的气质。节目播出之后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为评话艺术的传承留下了一份鲜活的教材,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

继长篇评话《白玉堂》之后,苏州电视书场又邀请金声伯录制了长篇评话《包公》的后半段共计60回,为传承评话前辈杨莲青一脉相传的长篇评话《包公》增添色彩,弥足珍贵。金声伯先生前后为苏州电视书场录制的两部长篇评话《白玉堂》和《包公》均为苏州电视台独家拥有版权,其作品在苏州评弹史上留下重彩浓墨的一笔。

除录制长篇评话,金声伯先生也多次在苏州电视书场的特别节目和评弹晩会中客串主持、参与书戏演出,与他人临时合作特别节目、反串演唱,等等。例如1994年他和邢晏春、邢晏芝兄妹合作戏说《包公与杨乃武和小白莱》。他坚持戏说而不胡说,发挥其语言功力给观众带来轻松与幽默。又如1995年他和吴君玉先生双档合作短篇评话《大闹快活林》。两位评话界的大家各显神通,吴君玉展现的是顶天立地的武二郎,形象夺目;金声伯所起的是八面玲珑的店小二,惟妙惟肖。金先生把小人物说活了,妙不可言。这回书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在1999年苏州电视书场开播1000期的评弹晚会上,他和长篇弹词《杨乃武》的数位传人联袂合作书戏《毕氏赐归》。他穿上朝服饰演醇亲王,在戏中又反串演唱弹词“张调”流派的曲目,给大家带来惊喜。观众欣赏到金声伯集说、噱、演、唱于一身的精妙表演,美不胜言。在2008年评弹春晚上,金声伯先生十分高兴地与爱徒项正伯、张克勤等拼档合说《二夫夺美》,这也是他为苏州电视书场最后一次录像,时年78岁高龄。这些点滴回忆涌上心头,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金声伯与苏州电视书场结下不解之缘,他的珍贵艺术资料己成绝版,寄托着千千万万评弹书迷朋友的怀念与追思。

我在和金声伯先生三十年的交往中频频感到他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大家,也是一位学生、一位听客、一位评弹收藏家,更是一位谦逊好学的长者。他藏有丰富的评弹音像资料,从中欣赏学习,吸取他人之长,厚积薄发。金声伯的学习,一是学专业,二是学文化。他早早便感悟到文化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自己艺术生命的密码。

生活中和金声伯先生谈话闲聊,喝茶聚会,他的声音还是那样地有磁性,拉人耳朵。你再看他的眼神变化,心灵与眼神一致,炯炯有神,深深把你吸引。他的出言吐语幽默含蓄,噱头连连,听得大家哈哈大笑。听他说话就像听他说书,是那么儒雅有气质。他不愧是故事大王,他的胸中有掏不尽说不完的精彩篇章。金老师你没有走,心头脑海抹不去你所留下的艺术形象,我们还要听你的《白玉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包公眼神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生命的顽强
包公吃鱼
“女包公”
“女包公”
空洞的眼神
我敢
包公与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