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四合止痉汤结合长针浅刺治疗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80例的疗效观察

2017-11-10 01:52蔡伟波刘春梅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阻络面肌通络

蔡伟波 刘春梅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73000)

自拟四合止痉汤结合长针浅刺治疗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80例的疗效观察

蔡伟波 刘春梅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73000)

面肌痉挛 风痰阻络型 四合止痉汤 长针浅刺 临床研究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 一般指特发性或原发性,一侧的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的、 阵发性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中医学对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研究前景不容忽视。笔者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自拟“四合止痉汤”结合长针浅刺治疗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临床观察收集2014年07月至2016年09月河南省南阳医专二附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4组。

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四合止痉汤,同时结合长针浅刺;西药组给予卡马西平,每次200毫克,每日三次;中药组给予四合止痉汤;针刺组给予长针浅刺。

四合止痉汤药物组成为: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3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当归10g,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党参20g,生甘草6g。药物由南阳医专二附院中药房提供并代煎。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200ml,温服。10天一个疗程。

长针浅刺取穴:取患侧面部阿是穴(找准局部痉挛剧烈、或最早出现痉挛处、或以痉挛处为中心选穴);经穴(上星、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巨髎、地仓、颊车、承浆);经外奇穴(鱼腰)。具体操作:患者仰卧,嘱其闭眼。用75%的酒精棉球在针刺处及针具(取28-30号3.0寸的不锈钢针)行常规消毒后。术者单手持针,针尖紧贴皮肤,然后快速捻转进针,破皮即止,进针约0.1~0.2寸,针尖在皮下形成一小丘,使针柄自然下垂,针体悬吊而不下落,针刺后不施任何行针手法。此外在眼周痉挛剧烈处可排针浅剌,针与针的间隔为0.5~1cm宽,上下眼睑均可排针3~4根。留针40~60分钟。

3 结果

根据临床疗效研究,观察组与各对照组对于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的症状均有改善(P< 0.05),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观察组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P<0.05)。根据面肌痉挛复发情况比较,针药结合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各对照组(P<0.05)。根据安全性检测,针药结合组治疗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表1 治疗前、后痉挛分级情况

各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病情分级统计学分析(Ridit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各组的病情有明显改善;四组治疗后病情经统计学分析(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对面肌痉挛病情的改善较其他组明显。

表2 治疗后临床疗效对照

治疗后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面肌痉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与体会

我们认为本病病机为外风侵袭,或阳亢、血亏引动肝风所致,逐步发展,渐成风痰上扰,面部经脉瘀阻之证[1],久则出现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证候。其病位主要在面部经络及肝,其病性以实证居多,但兼夹虚证。治疗应祛风止痉,化痰通络,养血活血。祛风化痰是治疗面肌痉挛的关键。依此,我们采用了自拟四合止痉汤结合长针浅刺治疗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此汤为牵正散、二陈汤、四物汤及玉屏风散的合方。牵正散:白附子辛、甘、温、有毒,散而能升,善于祛风痰,善治头面之风;僵蚕祛风化痰解痉,能驱络中之风;全蝎辛平,归肝经,熄风止痉,通络止痛,为息风镇痉之要药,用于急慢惊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本草纲目》载:“蝎,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本草从新》载全蝎“治诸风掉眩,惊痫抽掣,口眼斜……厥阴风木之病”。三药合用,祛风化痰止痉,通络宣痹,使风散痰消,经络通畅,正中病机。痰湿之症多由脾不运湿,湿邪凝聚而成。阴浊凝聚,阻碍清阳,气机受阻。二陈汤:以半夏为君,辛温性燥,最善燥湿化痰,以橘皮为臣,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俾湿无所聚聚,则痰无由升,是兼顾其本之发。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以四物汤加党参补血和血,条畅血脉,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玉屏风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故选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痛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是补剂中之风药也。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诸方合用,祛风止痉,化痰通络,养血活血。

我们[2]遵循古人皮、脉、肉、筋、骨的浅深划分,认为本病病位在络脉,宜浅刺弱刺激,通过浅表舒缓平和的浅刺法以取效。治疗原则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熄风止痉为主。选穴以痉挛处为中心所选取阿是穴及足阳明胃经的经穴(《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明……主润宗筋”)为主。均取各穴的近治治疗作用,使经脉气血畅达,经脉得养,而痉挛自止。在浅刺时之所以选用长针是想造成牵拉之势,令收缩的面肌得以舒张,有利于抑制抽搐的发生。本法施术安全,破皮即止,不施加任何手法,患者基本无痛感,易于接受。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四合止痉汤结合浅刺治疗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对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本疗法易于操作,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愈后复发率低。

[1] 郭健,常学辉.王立忠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4): 1132.

[2] 刘春梅,蔡伟波. 长针浅刺结合按摩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6例.国医论坛,2009(6).

猜你喜欢
阻络面肌通络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脑得生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