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2017-11-10 05: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心内科心血管住院

耿 欣

(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心内科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耿 欣

(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研究和分析心内科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佳,不仅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心内科;中医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只增不减,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有研究表明,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医护理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应用效果,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利于患者的恢复[2]。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本院心内科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有35例,女性有25例;年龄最高为77岁,最低为40岁,平均年龄为(50.1±5.6)岁;体重最重为75.3 kg,最轻为45.2 kg,平均体重为(60.2±5.2)kg;其中冠心病25例,高血压18例,心力衰竭9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有36例,女性有24例;年龄最高为76岁,最低为41岁,平均年龄为(50.4±5.7)岁;体重最重为74.9 kg,最轻为45.1 kg,平均体重为(60.3±5.4)kg;其中冠心病23例,高血压18例,心力衰竭10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可见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详细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内容,使患者充分了解具体护理情况,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2)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严格进行监控,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需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识到健康生活、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3]。(4)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相关疑问,告知患者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各项事项,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尽最大可能为患者提供帮助,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一旦患者出现任何不良情绪需及时介入,进行心理疏导。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有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医饮食干预:气滞血瘀者可进食当归、山楂和葡萄等;气阴两虚者应注意休息,多食百合、红枣等补气食物;心阳虚证者可进食百合、甲鱼、银耳等;胸闷胸痛者要口服沉香和肉桂粉的调和剂等[4]。(2)足穴按摩:在夜晚临睡前让患者仰卧,放松身体,选取足底腰反射区、大脑反射区、失眠区相应学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15分钟。(3)中医情志护理:采用借情法、移情法等,通过“喜”这一情志来减少心内科疾病患者的烦躁、焦虑与忧虑等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多介绍成功的病例给患者,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4)耳针护理:选择心、肝、交感、神门与皮质下为基础耳穴,有脾虚症状的患者加脾,有肾虚症状的患者加肾,在耳穴上贴敷王不留行籽(0.5 cm×0.5 cm大小),每3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敷,每日早、中、晚进行按压,各30下,局部感到酸麻胀为适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各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由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由x2检验。若得到P<0.05,则表明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68.33%,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71.67%,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n(%)]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24±4.12)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7.79±7.56)天,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t=10.3912,P<0.05)。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治疗周期比较长,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在以往的临床中,通常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规护理,可是,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一般,不仅痊愈所花费的时间较长,还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5]。相关研究表明,中医护理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在内科、外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而且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患者发生诸如胸闷心痛、便秘以及焦虑不安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不仅可以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还可以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1] 曾 兰,王 蓉,卓小萍.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170-171.

[2] 马克燕,赵新梅.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78-79.

[3] 苑振波.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88-88.

[4] 赵红艳.中医护理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2):95-96.

[5] 王登群.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3):1850-1851.

[6] 王泽琼.40例中医护理在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180.

R248.1

B

ISSN.2095-8242.2017.059.11594.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心内科心血管住院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妈妈住院了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