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效果

2017-11-10 05:24王祺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血透评量维持性

王祺惠,马 可

(河南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效果

王祺惠,马 可

(河南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肾内科专科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上变化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束后,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上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自身的精神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心理护理;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

尿毒症期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典型表现,由于肾功能损害严重,导致机体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如肌酐等不能经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产生机体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感受。目前对于尿毒症患者,临床上主要有肾脏移植、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 综合各方因素来说,血透是三种方式中适应面广,可操作性强等优点[1]。但由于疾病及治疗方式的特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医疗体验[2]。如何通过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护理工作值得思考的问题。今我们通过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46.16±0.82岁,病程在1~9年,平均病程3.24±1.06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5.88±0.91岁,病程在1.2~10年,平均病程3.42±1.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肾脏病学会分会制定的慢性肾脏病分期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精神异常及智能障碍患者。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遵医嘱给药,并按时安次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予以肾内科专科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1)健康宣教

对患者进行慢性肾衰竭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有了更深的交接,可着重长时间血透成功的典型病例。

病房护理

由于血液透析时间较长,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播放轻柔的音乐,每次持续时间为1个小时左右,可根据患者对于环境的要求,对患者血透位置进行适当的调节。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对于疾病的相关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对于生活上的心理不良情绪可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共同对其进行干预,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4)鼓励患者参加户外活动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树立患者融入社会的决心及能力。观察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同时协助患者通过服务态度、主动性、沟通及服务质量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处理本次实验所测得相关数据,对于量资料我们用平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我们则予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分别分别为73.06±5.18、71.40±3.71;72.88±4.92、72.05±4.1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为41.28±2.64、42.28±2.42 对照组为60.18±3.22、58.92±3.1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45±2.17明显高于对照组86.16±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各观察指标的对比情况(±s)

表1 两组各观察指标的对比情况(±s)

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10073.06±5.1841.28±2.6471.40±3.7142.28±2.4295.45±2.17对照组10072.88±4.9260.18±3.2272.05±4.1458.92±3.1686.16±3.24 t-0.13326.4081.16941.30423.823 P值->0.05<0.05>0.05<0.05<0.05 n

3 讨 论

随着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以患者为中心是当今护理及医疗工作的主要原则。对于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心理干预护理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沟通了解了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并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提高 了生活质量[3],也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了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自身的精神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于 丽.心理干预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05):584-585+588.

[2] 孟 莹.心理护理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3):144-145.

[3] 李书群,赵燕平,李 园,朱晓红,刘小平,盛家香.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3):553-555.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59.11606.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血透评量维持性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