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17-11-10 05:24王素青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致残率时间段急诊科

王素青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王素青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当作研究对象。根据护理路径的不同,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的45例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急救路径。比较2组的急救用时、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的急救用时[第一时间段(16.58±4.36)分钟,第二时间段(30.45±8.36)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急救用时[第一时间段(24.36±6.44)分钟,第二时间段(42.25±9.65)分钟];实验组的致残率(31.11%)、死亡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致残率(54.29%)、死亡率(22.8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急救用时,也有利于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

急诊护理路径;急性脑卒中;应用效果

“高效”是院前急救工作的第一原则,也就是说,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急救护理路径是一种切实符合院前急救原则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当作研究对象。根据护理路径的不同,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45例,其一般资料如下:男28例,女17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6.38±6.25)岁;缺血性脑卒中31例,出血性脑卒中14例。对照组35例,其一般资料如下:男22例,女13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7.44±6.65)岁;缺血性脑卒中26例,出血性脑卒中9例。对比分析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急救路径,具体如下:急诊科在接收到呼救信号后,立即派发救护车到达现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时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顺畅,对症处理后,转运至医院。实验组的45例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接收到呼救信号后,1至5分钟内派发救护车,路程中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意识情况、肢体活动、病史以及用药情况,并指导患者家属采取清除口腔异物、抬高患者头部、禁止随意搬运患者等基本救助措施;②现场处理。对患者的瞳孔状态、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根据院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估[1],制定抢救方案,并建立多条有效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若患者血压升高,则需进行降压处理,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刻送至医院;③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估计为脑出血的患者,头部抬高30度,以预防窒息,对出现昏迷的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预防误吸,途中注意保护患者头部;④急诊准备。转运途中,联系急诊科,详细描述患者的病情,以便于使急诊科能够提前准备好手术室、抢救设备、抢救药物,并提前联系好放射科CT 室、MRI室,救护车抵达医院后,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取t检验、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急救用时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急救用时比较( ±s,分钟)

表1 2组患者的急救用时比较( ±s,分钟)

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实验组4516.58±4.3630.45±8.36对照组3524.36±6.4442.25±9.65 n

2.2 致残率与死亡率

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比较 [n(%)]

3 讨 论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在抢救黄金时间(发病3个小时至6个小时内)[2],及时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急性脑卒中临床致死率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加强与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视。院前急救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危急重症患者入院前,给予有效的医疗救治,争取在有效救治时间内,经过一系列处理,使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之后送至医院进行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根据本研究结果:实验组的急救用时[第一时间段(16.58±4.36)分钟,第二时间段(30.45±8.36)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急救用时[第一时间段(24.36±6.44)分钟,第二时间段(42.25±9.65)分钟];实验组的致残率[31.11%(14/45)]、死亡率[6.67%(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致残率[54.29%(19/35)]、死亡率[22.86%(8/35)]。笔者得出如下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急救用时,也有利于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

[1] 钱红妹,许力心,朱革珍.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2):209.

[2]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04):667.

R473.74

B

ISSN.2095-8242.2017.059.11608.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致残率时间段急诊科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