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7-11-10 05:24蒋朋朋吕伟伟杨祎明王兴邦霍前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胃肠道食管癌食管

蒋朋朋,吕伟伟,杨祎明,王兴邦,吕 斌,霍前伦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安徽 六安 237005)

食管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蒋朋朋,吕伟伟,杨祎明,王兴邦,吕 斌,霍前伦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安徽 六安 237005)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2例,依据不同的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组(n=41例)和肠外组(n=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 d、术后第7 d和术后第10 d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同时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肠内组术后第3 d的血清Alb、血清PA及TLC与肠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 d与术后第10 d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两组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方式的选择,较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更有效,更有利于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食管癌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中老年患者多见,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食管癌患者术前多由于肿瘤消耗、摄食不足、食管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等原因,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大,术后由于中老年患者生理机能的下降,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功能代偿失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因此,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采取有效营养支持,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胸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临床实践表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均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起到促进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2-3]。但目前临床上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选择EN或PN仍有争议,因此作者比较了食管癌患者术后EN与PN两种营养方式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最佳的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前病理活检以及术后病理检查中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并有明确的临床分期。排除了临床广泛转移或具有远处重要脏器转移者;排除了术前具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伴有严重消耗性疾病者;排除了伴有机体代谢异常者;排除了低分化鳞状细胞或非原发性食管癌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不同的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肠内组41例患者中,其中男性25人,女性16人,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5.6±6.7岁,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4.3±1.5个月,食管上段癌9例,食管中段癌15例,食管下段癌17例;肠外组41例患者中,其中男性27人,女性14人,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2.6±7.1岁,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4.6±1.7个月,食管上段癌7例,食管中段癌14例,食管下段癌20例。在年龄及性别组成、病变部位、病变严重程度等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两种营养支持

1.2.1 肠内组

术后第1 d即开始鼻饲5%葡萄糖溶液,若患者无明显不适,可于第2d鼻饲米汤,稀饭,肠内营养液等流质,鼻饲时遵循从少到多,从慢到快;肠内营养时应尽量控制在恒温下滴注,避免过热过冷刺激引起肠蠕动而导致患者腹痛腹泻等不适,滴注时速度开始从慢到快逐渐加量,患者适应后改为恒量,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滴入量可逐渐增加到每天2000 mL以上,直至恢复半流质饮食后停用。

1.2.2 肠外组

术后按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患者每日需要的营养量,根据计算结果于静脉输入患者所需葡萄糖,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等。

1.3 临床观察

比较方法两组患者术后第3 d、术后第7 d和术后第10 d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10 mL,检查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并记录;记录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腹胀、腹泻、便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肠内组患者术后第3 d的血清Alb、血清PA及TLC均略高于肠外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组患者术后第7 d与术后第10 d的血清Alb、血清PA及TLC均显著高于肠外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促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方面,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的动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的动态比较(±s)

时间肠内组肠外组tP ALB(g/L)3d32.5±2.431.9±2.20.927P>0.05 7d37.2±3.533.1±2.92.017P<0.05 10d41.6±4.136.3±3.32.304P<0.05 PA(g/L)3d0.26±0.110.24±0.090.568P>0.05 7d0.37±0.170.29±0.142.112P<0.05 10d0.43±0.210.35±0.152.308P<0.05 3d1.96±0.331.91±0.290.663P>0.05 7d2.24±0.422.06±0.371.986P<0.05 10d2.43±0.472.21±0.412.219P<0.05 TLC(×109/L)

2.2 两组患者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例数

比较肠内组4 1例患者中,出现腹胀2例(4.9%)、腹泻1例(2.4%)、便秘1例(2.4%),未出现呕吐病例;肠外组41例患者中,出现腹胀1例(2.4%)、腹泻1例(2.4%),未出现呕吐与便秘病例,两组患者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例数比较,x2=0.7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病例,经减少每次营养支持量,增加营养支持次数及对症治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均明显缓解,不影响正常治疗。

3 讨 论

由于食管癌患者术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饮食障碍,加上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对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多数食管癌患者术前伴有营养不良。且多数食管癌患者年龄较大,伴有基础性疾病以及自身抵抗力低下;食管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需长时间禁食(常规5-7天),术后加重了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物质的缺乏。因此,对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必需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这对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随着临床肿瘤营养学的兴起,外科医师逐渐认识到营养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患者预后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应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起来[5]。

目前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可分为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PN的优点是可以将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素,经静脉输直接输入患者体内,速度可调节,不受患者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但PN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如长期采用PN的方式可导致患者肠功能的紊乱、肠道粘膜的萎缩以及肠内正常菌群的失调,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增加感染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6]。临床研究证实胃肠道手术两小时后患者小肠即可恢复正常蠕动,小肠的吸收功能于术后早期即可恢复,就可接受营养物质的输入[7-8]。目前临床研究认为,EN方式具有以下优点[9]:⑴营养物质入胃肠道后经门脉系统汇入肝脏,符合正常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的生理过程;⑵能够刺激胃肠道消化液与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⑶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与结构的作用,促进各种屏障功能的恢复,防止胃肠道内菌群易位的发生;⑷临床操作简单,降低了术后治疗费用,且降低了静脉炎等院内感染的风险。目前通过临床研究证实[10],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的EN,应结合患者术后具体情况下尽早施行,越早开展EN患者术后的恢复越好,同时在进行EN时应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个别情况下可少量使用胃肠动力剂;注意营养管的日常护理,保持营养管通畅的同时,可用蓖麻油涂抹营养管,减少因营养管压迫造成的局部粘膜溃疡,保持营养管的清洁,防止患者发生异物吸入。

作者通过临床效果比较证实,在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方面,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方式(P<0.05),同时经两种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所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方式的选择,较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更有效,更有利于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1] 冉立峰,杨 炜.不同营养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3,29(8):681-684.

[2] Guiping Y,Guoqiang Ch,Bin H,et al. Effe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or cardiac cancer[J].Chin J Cancer Res,2013,25(3):299-305.

[3] 李 磊.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应用比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5):377-379.

[4] 费林晶.肠内营养管介入置入法51例经验总结[J].当代医学,2011,17(27):39-40.

[5] 宋灵兰,周利群,李 斌.经鼻胃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对食道癌放疗患者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5):577-578.

[6] Tomoko T,Hiroya T,Masaharu O,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Enteral Nutrition Aft er Th oracoscopic Esophagectomy for Esophageal Cancer[J].Ann Surg Oncol,2015,22(3):802-809.

[7] 李小兵.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06-507.

[8] 余 帅,王志刚,黄敏乾,等.食管癌手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肝肾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21(4):498-502.

[9] 郑南翔,单 廷.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6,32(7):1006-1008.

R735.1

B

ISSN.2095-8242.2017.059.11523.03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胃肠道食管癌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