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研究

2017-11-10 05:24尤志军王艳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线术挂线肛瘘

尤志军,王艳军,毛 虎

(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医院,江苏省 盐城 224314)

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研究

尤志军,王艳军,毛 虎

(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医院,江苏省 盐城 224314)

目的比较研究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抽选本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2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切开挂线术治疗的患者为挂线组,给予切开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为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创面痊愈时间以及肛瘘形成概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挂线组患者的创面痊愈时间以及肛瘘形成概率均明显较引流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

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切开引流术

在肛肠外科当中,肛周脓肿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若疾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诱发溃破,使得肛瘘形成[1]。临床主要采用切开脓肿引流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但是该治疗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肛瘘,对其术后康复存在不良影响[2]。本文主要比较分析切开挂线术和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26例(2012.8-2016.8)选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的措施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3例。

引流组患者当中,男性∶女性=7∶6;平均年龄为(36.69±7.24)岁;平均病程为(4.67±1.24)天。

挂线组中的男、女性患者分别为5、8例;平均年龄为(36.71±7.16)岁;平均病程为(4.85±1.38)天。

对上述所有肛周脓肿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不明显,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挂线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医生用食指对患者的肛内情况进行探测,主要通过触摸的方式将脓肿的位置以及范围等明确,对是否存在原发内口情况进行探查。在分叶镜下对肛隐窝部位是否有红肿状况存在进行观察,对内口的位置进行有效的判断,若脓肿有明显的波动,应当取弧形切口或者放射状切口进行治疗,将患者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探查并分离脓肿,在脓肿液排尽以后,使用双氧水、碘伏及生理盐水对脓腔进行冲洗。通过左手食指探入肛内进行引导,右手握探针,沿着切口的基底部位向肛内探查,对内口进行寻找,穿出位置选于脓腔最高点及最薄处齿线上方1 cm处,将探针经脓腔拉出后,合拢橡皮条的两端,开展结扎挂线操作,使用填有碘伏的纱布对创口进行包扎。

引流组患者均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针对脓肿波动明显的位置,医生结合脓肿的大小取弧形或放射状的切口,将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对脓腔进行探查与分离,将脓液排尽并使用双氧水、碘伏及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随后使用浸有碘伏的纱布创口进行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肛周脓肿患者的手术耗时与创面愈合时间进行观察与统计,对其肛瘘形成概率进行记录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引流组与挂线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挂线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同引流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给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肛周脓肿患者的计量指标情况

(2)挂线组患者的肛瘘形成概率明显较引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下:

挂线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形成肛瘘的患者有1例,其概率为7.69%;引流组患者的肛瘘形成概率为61.54%,其中有8例患者于术后有肛瘘形成。

3 讨 论

肛周脓肿即为细菌侵袭肛腺使得其发生感染以后,在肛门周围的软组织当中出现化脓性疾病[3]。临床对该疾病确诊以后应当及时将脓肿切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脓肿切口引流、避免切口出现假愈合现象使得疾病急性复等为肛周脓肿治疗的主要目的。手术过程中应当对切口的大小进行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可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切开挂线术可以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的改善,将脓液及时引流出,此外该术式的瘢痕愈合时间短,可以将手术所诱发的原发感染减少,且可一定程度上将肛瘘发生的概率降低。

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比较,P>0.05;挂线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较引流组短,肛瘘形成概率明显低于引流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较切开引流术显著,可以将患者术后痊愈的时间缩短,同时可以对术后出现肛瘘的概率进行控制,降低患者术后接受二次手术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1] 陈 滟,王小峰,金黑鹰,等.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4):442-445.

[2] 张君锋,王振彪,焦 霞,等.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3):497-500.

[3] 程 化,薛超群,邓世山.分时挂线在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5, 27(10):1542-1544.

R574.8

B

ISSN.2095-8242.2017.059.11570.0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线术挂线肛瘘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全国名中医陈民藩教授肛瘘挂线技术经验总结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128例临床研究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一次切开结合反挂线术治疗肛瘘68例临床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60例患者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