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17-11-10 05:24邓金亮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亚急性脾虚湿疹

邓金亮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中医医院,湖北 咸宁 437600)

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邓金亮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中医医院,湖北 咸宁 437600)

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观察组患者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除湿胃苓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及复发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例及复发患者7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显高于对照组7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除湿胃苓汤;针刺;亚急性湿疹

湿疹具有多样性,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瘙痒,反复发作,难以完全治愈[1]。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治疗方法也引起越来越多的患者的关注。临床上采用西医进行治疗效果不佳,难以彻底根治,容易反复发作[2]。本文主要探讨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其中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55.61±12.39)岁;平均病程(22.58±7.13)个月。观察组4 0例,男2 2例,女1 8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4.09±12.68)岁;平均病程(23.62±7.53)个月。将两组湿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54)涂抹患处,每天两次,连续使用4周。对照组患者服用除湿胃苓汤进行治疗,除湿胃苓汤的主要成分为:滑石20 g、苍术15 g、厚朴15 g、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白芍12 g,茯苓10 g、猪苓10 g、白术10 g、防风10 g、陈皮8 g、甘草6 g、山栀子6 g、肉桂3 g。取500 mL的水,熬煮成200 mL的汁液,每天煎1剂,早晚给服用一次,连续服药4周。观察组患者给予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除湿胃苓汤的用量用法与对照组相同,增加使用针刺,刺入穴位为合谷、三阴交、曲池、血海、风池、足三里、大椎、百会,三补三泻。每周2~3次,连续进行4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疗效评定标准[3]:皮肤瘙痒消失,皮肤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视为治愈;皮肤瘙痒程度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皮损治疗效果≥50%,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剧,皮肤瘙痒加重,皮损治疗效果<20%。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采用x2,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例;观察组有2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有7例患者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皮肤瘙痒状况,湿疹类型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5]。亚急性湿疹是急性湿疹症状的减轻,皮损主要是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以及少量糜烂及丘疱疹。亚急性湿疹的皮损表现具有对称性、多形性等特点,患者瘙痒剧烈且病情易反复发作[6-7]。在湿疹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采取对症治疗,减轻症状、降低复发概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相关文献资料记载中药联合针刺对湿疹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及复发的概率。

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察组患者出现荨麻疹、皮疹、瘙痒、神经系统症状等用药不良反应共2例,患者治疗后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共5例,有7例患者复发;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5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比单独使用湿胃苓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湿疹表现于外而发于内部,对其治疗应该以除湿止痒、凉血解毒为主。使用除湿胃苓汤,其中苍术、厚朴、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茯苓可以温脾益胃、祛除湿气,因此,除湿胃苓汤具有很好的清热活血、祛湿健脾的功效,脾肾双补,治标治本。联合针刺治疗,选择有清热活血、祛风除湿、健脾养胃等功效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和经络的平衡,加快临床症状的消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由于受到样本数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对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临床进一步深入验证。

综上所述,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采用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脏腑情况,治疗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苏 婕.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01):75-78.

[2] 马建国.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4):621-622.

[3] 严宏达,张志强.毫火针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04):24-26.

[4] 唐小荣.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8(1C):118-119.

[5] 张 颖,符润娥,罗方梅.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6):117-118.

[6] 程仕萍,王 立,吴永波,周平生.除湿胃苓汤对肥胖湿浊型湿疹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研究[J].药品评价,2016,13(07):50-52.

[7] 何佳丽,高如宏,徐 静.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体会[J].江西中医药,2015,46(392):19-21.

R275.9

B

ISSN.2095-8242.2017.059.11638.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亚急性脾虚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