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用药最佳时期

2017-11-10 05:24薛小东陆小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米沙坦原发性血压

薛小东,陆小兰

(秦淮区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7)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用药最佳时期

薛小东,陆小兰

(秦淮区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7)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用药的最佳时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8例,以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和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对其血压变化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血压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对威胁患者的健康,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减轻对其身体的影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替米沙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用药最佳时间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也是高发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若不能及时控制患者的血压,则容易引起更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对其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威胁。本文原发性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8例,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治疗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3~81岁,平均(60.5±1.5)岁,病程1~7年,平均(2.5±1.5)年;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45~83岁,平均(60.5±3.5)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2.5±0.5)年;分析一般资料的数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80 mg的缬沙坦(生产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823)口服治疗,1次/d。

治疗组患者给予40 mg的替米沙坦(生产厂家:威特(湖南)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741)口服治疗,1次/d,两组患者均在清晨6∶00~7:00给药。在治疗期间,保证患者饮食结构如常,不使用影响血脂和血糖代谢的药物,当血压控制效果不显著时,则需要加其他的治疗药物,或者当患者不能耐受时则应停止用药[1]。

1.3 观察指标

对其血压变化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下降≥10 mmHg,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或下降≥20 mmHg;②有效:收缩压下降小于10 mmHg,同时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或下降10~19 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大于等于30 mmHg;③无效:血压未改变或者下降未达到标准[2]。血压下降的正常范围为<140/90 mmH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治疗效果的分析 [n(%)]

2.2 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血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s)

表2 分析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s)

组别nSBP(mmHg)DBP(mmHg)治疗组治疗前49156.4±14.3102.8±12.6治疗后112.6±15.7*80.4±10.5*对照组治疗前49153.9±15.6104.2±12.7治疗后124.7±13.8*89.6±9.2*t-4.0524.613 P-<0.05<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管类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引起更多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对于高血压目前尚无法根治,因此常常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其血压,减少对其心血管的影响,积极预防并发症。

替米沙坦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它与其他同种类的ARB的组成结构不同,对血管紧张素AT1的选择性较高,其选择性明显高于AT2受体,同时它的耐受性较强,与安慰剂相似,半衰期也较长(可达48 h),一次用药的有效时间能够维持24 h,药效较为平缓且具有持久性,降压效果较为明显[3]。对靶器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效果明显。经本文治疗显示,实施替米沙坦治疗后的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且治疗后患者血压下降明显,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在清晨6∶00~7∶00服药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 吴宝刚,杨泽宇,李乃静,等.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05):574-577.

[2] 张小梅.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1):968-971.

[3] 陈晓卫,吴彩萍.替米沙坦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60-61.

R544.1

B

ISSN.2095-8242.2017.059.11652.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米沙坦原发性血压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血清IL-18水平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研究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