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1-10 05:24李晓霞陈秀桃卢清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依从性

李晓霞,陈秀桃,卢清朗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晓霞,陈秀桃,卢清朗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用自我管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占比达92.7%,远高于对照组的76.4%,而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则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能够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效果显著。

自我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疾病,以气流阻塞为特征,对肺功能的损害呈进行性发展,又因该病病程长、病情反复且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治疗期和治疗后康复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医院的治疗期,医务人员的每日护理和叮嘱可以使患者很好的恢复,但由于病程长和病情易反复的原因,患者出院后也需得到相应较好的护理才能更好的恢复健康,因此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十分必要。自我管理干预[2]即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管理技能和知识的教导,并对患者的个人行为、治疗策略及康复环境方面进行调整,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本研究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慢阻肺的康复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有29例,女26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55.2±4.7)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0.8)年;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56.5±3.4)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3±0.5)年,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水平及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选患者均符合 COPD 的诊断标准[3],并处于临床稳定期,排除支气管哮喘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及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者等。

1.2 治疗策略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肺康复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及常规家庭保健,患者咨询时再给予一定的指导。观察组接受常规干预护理外,给予自我管理干预护理,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由两名专科医生、一名心理医生和两名护士共同组建成自我管理干预监督小组,编写出一本健康手册。(2)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对患者开展慢肺阻的基础知识宣讲,一对一的进行正确体位、呼吸技巧和规律用药指导,并教导其识别和处理急性加重期症状。患者当场演示正确体位、呼吸技巧和吸入性药物的吸入方法,讲述所理解到的急性加重期症状的识别和处理方法。最后,将自我管理干预监督小组编写的健康手册每人分发1本,主要内容即上述所教育的内容。(3)进行身体锻炼。首先练习呼吸方式来改善肺功能。然后再锻炼身体其他部位,如上、下肢。最后再发展到全身的锻炼,通过运动疗法以提高患者活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的情况。(4)患者出院后开展电话督促工作。通过鼓励和督促,帮助患者持续进行自我管理干预。(5)健康记录。记录每月呼吸情况,用药情况,锻炼时间和次数以及每月复诊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根据肺康复依从性评定标准[4],将康复处方要求总的定为100%,康复完成次数≥70%定为完全依从、40%~69.99%是部分依从,而<40%定义为不依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呼吸道疾病问卷[4],包括呼吸情况、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受疾病的影响程度三个方面,共二十个条目,回答“否”和“不适合”计0分,回答“是”和“不能”计1分,总分20分,得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高。该问卷的症状、活动、影响三个方面及总分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74、0.86、0.86和0.9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选择配对x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和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肺康复依从性比较

干预三个月时两组患者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六个月时观察组完全依从率49.1%,不依从率7.3%,对照组分别为30.9%和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康复依从性比较 [n(%)]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三个月时观察组平均得分为(9.31±2.47)分,对照组为(9.62±2.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六个月时观察组平均得分(6.83±1.61)分,对照组为(10.28±1.14),对照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能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密切关系,该病进一步发展会变成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探讨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方法意义重大。

自我管理干预在 COPD 康复治疗中十分重要,自我管理的落实是影响稳定期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通过教育与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慢肺阻的认识以及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慢肺阻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反复性,改善肺功能,减少住院次数,减轻疾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病死率。其中自我管理干预中的呼吸锻炼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减少呼吸困难的症状,证实了自我管理干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占比达92.7%,远高于对照组的76.4%,而生活质量对照组评分患者平均得分则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结论一致。综上所述,自我管理干预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张银凤.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36-37.

[2] 王彩霞,金先桥,彭德荣,等.社区肺康复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62-164.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修订版[J/CD].中国医学前沿,2014,6(2):67-70.

[4] 席明霞,覃 琴,唐 朝,等.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质,2014,14(7):509-511.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59.11674.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依从性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