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比较试验

2017-11-10 00:46邓庭和时广帅张世勤李进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0期
关键词:杀菌剂

邓庭和+时广帅+张世勤+李进阳

摘 要:小麦细菌性条斑病是影响塔额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该试验选用4种药剂的不同浓度梯度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噻唑锌、噻霉酮、氯溴异氰尿酸、壬菌铜都对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控和增产效果,建议作为该区域优先防治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药剂和轮换使用药剂。

关键词:小麦细菌性条斑病;杀菌剂;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053-02

塔额盆地位于新疆西北部,是新疆小麦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是该地区重要的种植作物之一。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小麦细菌性条斑病严重影响着其产量和品质。为筛选出对小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笔者开展了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小麦品种:新春38。喷雾器械为WFB-18AC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供试药剂有20%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噻霉酮微乳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壬菌铜微乳液(西安近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九师166团5连3级4分干南,地块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作物春玉米。田间供水使用滴管,使用气吸式条播机播种,日常管理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2个处理,另设1个清水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39个小区,小区面积30㎡,小区按随机排列。药剂处理浓度梯度为20%噻唑锌悬浮剂1.33、1.67、2.00mL/L;3%噻霉酮微乳剂1.67、2.00、2.33mL/L;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33、1.67、2.00mL/L;30%壬菌铜微乳液1.33、1.67、2.00mL/L。

1.4 施药情况和方法 施药时间为2017年6月7日,天气晴朗,微风,气温18~31℃,田间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处于发病初期,使用喷雾机对小麦植株进行均匀喷雾,用水量450kg/hm2。且在试验数据调查期间不使用其他防治细菌性病害的任何农药。

1.5 调查内容

1.5.1 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1~3d目测各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相比是否产生药害。

1.5.2 防效调查 田间调查3次,分别是施药当天(6月7日)和药后7d和14d调查各小区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情况,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取样,每点取40株,调查叶片的发病情况,记录相应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

病级划分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0%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45%;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6%~6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5%以上。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效(%)=[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1.5.3 产量调查 试验地在2017年8月4日收获前测产。采用5点法取样,每点取2m2,进行收割、脱粒、称重,折算成每hm2的产量,并计算增產率。

1.6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2007软件和DP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予以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 由表1可知,每种供试药剂随制剂用量的增加,防效也随之增加。综合药后7d和14d防治效果,4种供试药剂中防效最高的是20%噻唑锌悬浮剂2.00mL/L,防效分别是83.98%和77.66%,其次是3%噻霉酮微乳剂2.00mL/L,防效分别是81.86%和74.65;30%壬菌铜微乳液2.00mL/L,防效分别是81.38%和72.73%;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00mL/L,防效是80.23%和75.71%。防效不太理想的是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33mL/L,防效分别是68.15%和57.5%。

2.2 施药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期间,各处理区对小麦叶片未产生药害和不良影响,说明在本试验药剂剂量下对小麦安全。测产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药剂处理区增产率均在4.9%以上,但各药剂浓度梯度间未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长小麦产量,这可能与土质差异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药后10d,供试药剂防效均在68%以上;药后20d,各药剂防效均在57%以上,另外供试药剂不同浓度对小麦安全,均对小麦具有4.9%以上的增产作用。小麦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区域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科学施药是防控病害的重要途径,从防效和持久性方面看噻唑锌、噻霉酮、氯溴异氰尿酸、壬菌铜都对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建议作为防控小麦细菌性条斑病优先选用和轮换使用的药剂。但小麦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程度与气候有极大的关系,因此,需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调控农田湿度,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杀菌剂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木霉和杀菌剂联用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QoI类杀菌剂环境风险浅析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