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用型会计本科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构建

2017-11-10 11:37陈英蓉
商业会计 2017年14期

陈英蓉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14-0126-02

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在整个社会广泛深入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促使ERP系统思想进入会计领域,促进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会计实务处理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重点阐述了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的特征、内容和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本科 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

会计电算化是融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信息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整个社会都围绕着计算机技术这一中心转动、改造和演化时,会计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务工作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现代会计学科的各组成部分必然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电算化实务。如基础会计电算化实务主要对应基础会计中的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对应中级财务会计内容,成本会计电算化实务对应成本会计内容,管理会计电算化实务对应管理会计内容,等等。

一、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的概念

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会计专门核算方法与系统管理思想于一体,以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思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搭建企业采购、仓储、销售等业务环节与财务系统的数据通道,通过存货核算、往来款项核算、薪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以及投资和其他日常业务的核算等,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需要的财务信息。会计电算化实务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按照严格的约束或指导规范,遵循一整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公认程序,定期对外提供一套通用的财务报告,该报告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和完整,以便外部信息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了基础数据,将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直接连通,提供全财务对现代企业整个系统的参与和循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更加详尽的管理信息。

广义的财务系统包括总账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账中心、财务票据套打、网上银行、UFO报表、财务分析等模块。狭义的财务系统仅指总账系统,本文中的财务系统特指狭义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应收应付款管理、薪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

二、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的特征

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是传统会计实务的电算化结果,前者与后者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由业务处理推动财务处理。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搭建了企业采购、仓储、销售等业务环节与财务环节的桥梁,促进了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处理直接推动财务处理,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因此,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处理是由业务处理推动财务处理,不仅可以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还能提供企业详细的業务信息。

(二)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程序构成。

1.通过收集业务数据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下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主要运用事件驱动的形式创造原始性数据,该数据采集的过程也由业务活动发挥推动作用,进而有效伴随相关的业务活动进行实时运转。业务活动产生的数据经过收集之后进行存储,存储的地址为业务数据库,因此,数据库的存储过程直接关系到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转。在现代化的系统处理过程中,需要支持多种不同的信息输出方式,如采购和销售系统等,并在相关的类似需求之下考虑选择何种业务处理流程和规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业务数据的相关存储库一般作为所有信息用户的信息来源,与其质量水平有着一定的联系,逐渐成为系统运行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下,通过对业务数据库信息的提取和处理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的经济业务。

2.通过传递信息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结果和信息传递给信息用户,并在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调整,从而发挥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三)遵循企业的会计规范要求。会计规范是国家机构或民间团体所制定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总称。因此,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必须遵循会计实务处理的基本和具体准则。

三、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内容

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搭建了财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的通道,为财务系统与采购、库存、销售以及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等的集成设置了动态会计平台,实现了业务与财务信息的传递及相应凭证的自制过程。因此,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的主要内容是参数的设置、基础数据的处理、企业日常业务的处理、期末业务的处理,以及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其中参数的设置和基础数据的处理是为了保证财务与业务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集成,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一)转通用财务软件为专用财务软件。通用财务软件不含或含有较少会计核算规则与管理方法,其特点是通用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维护量小且维护有保障,软件开发水平较高,开发者决定系统的扩充与修改,专业性较差。它实质上是一个工具,由企业输入会计核算规则,使财务软件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具有真正的通用性。专用财务软件一般是指由使用单位根据自身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要自行开发或委托其他单位开发,专供本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其特点是把使用单位的会计核算规则,如会计科目、报表格式、工资项目、固定资产项目等编入会计软件。专用财务软件非常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使用起来简便易行,但费用较高,后期维护没有保障。因此,大部分企业选择购买通用财务软件,通过参数设置将其转为适合本企业的专用财务软件。

(二)搭建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通道。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下,需要通过财务业务系统的基础档案和基础数据设置,以及业务系统的参数设置来搭建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通道。在薪资管理系统中,通过引入部门档案和人员档案、设置薪资费用的分配方案来搭建与财务系统的数据通道。在固定资产系统中,通过初始化设置、指定折旧方法,以及与财务系统接口的固定资产科目和折旧科目,设置折旧分配方案,来搭建与财务系统的数据通道。在应收应付系统中,通过设置应收应付受控科目等来搭建与财务系统的数据通道。在供应链系统中,通过设置各模块的参数,以及存货出入库科目等来搭建与财务系统的数据通道。endprint

(三)日常业务处理。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主要是核算企业的货币资金、应收应付款、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长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编制财务报告。

存货核算是通过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向财务系统传递数据进行财务核算。因此,日常的存货核算是在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系统中处理相关业务,并由存货的业务处理带动存货的财务处理,在财务系统总账中,只需对由供应链传入的存货记账凭证进行审核记账。

应收款核算是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对销售系统传入的销售发票进行审核,以及其他应收单据的录入和审核。应付款核算是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对采购系统传入的采购发票进行审核,以及其他应付单据的录入和审核。在总账系统中对由应收应付款系统传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记账。

固定资产核算是在固定资产系统中进行增减变化的处理和计提折旧,在总账系統中对由固定资产系统传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记账。

职工薪酬是在薪资管理系统中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向财务系统传递职工工资、福利费等信息,用于工资财务核算。在薪资管理系统中进行职工薪酬信息变化的处理、薪资分摊处理,在总账系统中对由薪资管理系统传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和记账。

其他日常经济业务直接在总账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并对其进行审核和记账。

(四)期末转账业务处理。通过日常记录反映在分类账户中的一些交易与事项,有时会影响到跨越几个会计期间的经营绩效。而企业会计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它要求收入应如实记录在其真正赚得的期间,费用也要如实记录在其应承担的期间,以便将报告期内已赚取的全部收入与同期有关的全部费用进行配比,这就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相关账项调整,即期末转账业务处理。

期末转账业务处理,如借款利息的提取、费用的摊销与预提、制造费用的分摊、销售成本结转、汇兑损益和期间损益的结转等,通过设置账务公式提取各分类账相应的数据,并自动生成转账凭证。

(五)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指以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报告的形式汇总确认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过程。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主要是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取数公式来汇总各分类账的信息,从而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

四、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的目标

中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的目标是通过搭建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通道,使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从而实现从源头开始对财务进行管控。财务管控的前置扭转了过去财务管控方面的被动局面,规范了财务控制流程,提升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在财务业务一体化体系中,实现了业务和财务子系统的高效结合,能大大提升企业业务财务处理的效率。在处理的整个环节中,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系统,能够对相关业务的资料进行有效地共享和传输,以达到高度集约化的处理效果。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体系内部的相关数据实现高度集中,其相关业务的流程相对集成,将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冗余性活动予以消除,可以促使企业财务的处理流程达到最优化程度,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减少人为干预和人为误差,更好地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孙宇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

[2]历丽.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常见问题解析——以金蝶KIS标准版为例[J].商业会计,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