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进课堂“读”出精彩

2017-11-10 19:57马进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随堂习作课文

马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62-02

随堂片段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围绕阅读中的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形式活泼多样,可写人记事,也可描景状物,它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丰收。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一旦动笔,教师常常担心教学时间不够用,写作也容易流于形式,如何将“写”挤进课堂,在有限的时间中提高随堂片段训练的有效性,从而推进读写结合是问题的关键。

1 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预”为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堂习作虽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但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也至关重要,这是课堂高效的必要保证。

课前的“预”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一篇课文在何处设计习作训练点,需要教师在深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仔细推敲和选择,需杜绝随意化,简单化。如在教学儿童诗《秋天》一课时,教师预设课堂上要仿写四、五小节,这两节用拟人手法表现了秋天果园和田野丰收的场面,生动形象,趣味盎然。通过仿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拟人手法的运用,初步体会诗歌节奏整齐,音韵和谐的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中汲取写作素材。确定训练点以后,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将片段训练的目标也渗透其中,让学生在课前就能积累素材,初步了解方法,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期待。

对学生来说,课前的“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师要求积累素材。同样以《秋天》为例,预习阶段要求学生积极走进小区、公园、乡村等自然环境,去观察秋天,发现秋天典型性的景物。这样的预习,其实也是对学生观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素质。有了生活的积累,再加上课堂上对这首诗歌的阅读品味,学生动起笔来就降了难度,多了激情。二是要养成随时动笔习作的好习惯,从心理上克服恐惧写作的情绪,将习作练习变成语文学习中的常态。我们的作文教学爱让学生写整篇的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写,要有积极的思想意义……这些条条框框扼杀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喜悦,将习作变成一种可厌的东西。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片段训练产生于学生的阅读体验,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长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习作效率,使习作变得不那么严肃艰难,更具灵活性和趣味性。当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习惯了课堂上经常动动笔,那么他们心理上的“预”也就完成了,从这个意思上来说,学生的课前准备与课堂训练是一体的,是互相促进的。

2 绝知此事要躬行——课中“实”为重

阅读与写作,一体双生,课堂既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也是习作训练的练兵场,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最大化发挥片段训练的作用,提高训练实效,就要戒除为写而写,浮光掠影的习气,抓住一个“实”字做文章。

2.1 训练时间要落实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动笔的机会较少,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为主。在读写结合呼声日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渐渐在课堂上引入了写的训练,但总有训练时间短,过于匆忙的感觉。这样的现象或许出于原来的教学习惯,只是将课堂习作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补充与点缀;也或许碍于课堂时间紧张,教师害怕时间不够用。但从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来看,不安排合理充足的时间是无法完成训练目标的,往往会让训练成为走过场,丧失了读写结合的意义。

要在课堂上挤出足够的习作训练时间,首先需要教师从观念上改变阅读教学为主,习作为辅的思想,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来看,两者是不分彼此,齐头并重的。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也要重新分析教材,设计安排,在需要进行片段训练的课堂上,精简一些阅读教学的环节,留出合理的片段训练时间,使读写能无缝融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 训练内容要切实

随堂片段训练不是每堂语文课必备的环节,不能为写而写,要抓住合适的阅读契机,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达到训练的目的。

从情感体验上来说,可以选择学生情感的激发点,让学生有话可写。如,在学习《第八次》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感受布鲁斯抵抗的艰难,进而体会他在受到蜘蛛结网启示后的奋发,不屈服。学生此时情感上受到了感召,产生了对布鲁斯的敬佩之情,借机让学生做布鲁斯的代言人,写一写征兵动员书,学生情感上有了认同感,也就提高了习作兴趣。

从习作能力训练上考虑,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习作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训练侧重点。在《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中有一段对娜塔莎的外貌描写,既抓住了人物特点又十分简洁,一个可爱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外貌描写,是三年级习作训练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段精彩的外貌描写值得学生学习模仿。课本上配有萧伯纳的图画,身体高大,雪白的头发和胡须,充满慈祥和智慧的眼神,这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反过来观察萧伯纳的画像,抓住他的外貌特点,用一两句话简短地写写萧伯纳的外貌,这样的训练切合年段习作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机延伸。

从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入手,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学生观察、发掘的内容来写作。《云雀的心愿》這篇课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滥砍滥伐的危害,体现了环保的主题。其实环保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真实可感的话题,在做课前预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下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破坏环境的行为。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写写看到的不环保现象,并且表达自己的心愿,这样的片段训练在练笔之余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3 训练方法要扎实

随堂片段训练是一种精简高效的作文训练形式,如果说整篇作文是一部机器,片段就是一个个零部件。零部件质量过关,才能组合成完美的机器。因此在片段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确立指导意识,不能做甩手掌柜,要通过扎实的方法指导使学生习作时有法可依,进而起到训练习作能力的作用,提高随堂习作训练的有效性。endprint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对话描写丰富,提示语位置灵活多变,针对课文特点可以设计对话描写作为随堂习作的内容。在练习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提示语不同位置的标点使用方法,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总结出标点使用的规律,教师再引导编成便于记忆的口诀。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水上飞机接到救援任务要离开了,其实小海鸥还有很多话要对他说呢?如果有时间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续写几句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的对话,同时要指导学生写好提示语,通过提示语来表现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態、心情,将对话写生动写准确。

3 一枝红杏出墙来——课后“活”生效

随堂片段训练要依托课堂,依托阅读教学,但课堂上,时间和空间都受到了局限,如果能打破思维定势,将片段训练延伸到课后,进行形式多样的完善和拓展,训练一定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

3.1 由段而篇,促作文教学

课堂上的片段训练虽然短小,但与阅读教学联系紧密,是读写结合的产物,一般质量较高,时有好词佳句呈现。如果课后教师能进一步引导,很多片段可以拓展、完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如,教学《石榴》一课,课堂上已经训练学生写了某种水果的滋味,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种水果的外形,进而写成一篇介绍水果的作文。这样的拓展使课堂与课外得到了衔接,也降低了学生进行整篇习作的难度,对中年级的作文训练是大有好处的。

3.2 由文而图,促习作交流

日本小学生的“绘日记”、“纸芝居”作文,均是将图片和习作结合在一起开展教学,这种方式更易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融合写作教学和艺术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受此启发,课外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为自己写的片段配上有趣的手绘插图,将自己的随堂习作训练本装饰得更具个性化,成为有趣的“片段绘本”,把训练变成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活动。一本本“片段绘本”就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书”,承载着他们的情感、思想,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阅,教师也定期组织展评。这些活动将个人化的习作训练变成集体性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习得写作经验。

随堂片段训练看似练在课堂,实际上却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完整教学活动。要切实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就要抓实每个阶段,精心预设,扎实训练,灵活拓展,这样才能真正将“写”挤进课堂,实现读写结合,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随堂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