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与航空

2017-11-11 03:51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19期
关键词:导航系统北斗航天

航天与航空

北斗导航系统首次在国产民机应用测试试飞成功

2017年10月10日~14日,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103架机上进行了测试试飞,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试飞依托ARJ21-700飞机平台,按照相关国际民航标准及中国民航有关技术标准要求,成功完成了机载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功能和性能试飞验证、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实现I类精密进近的性能试飞验证,以及北斗短报文功能试飞验证。测试试飞结果表明,国产北斗导航相关系统的性能达到国外同类系统水平,其中,瞬态和快速定位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试飞首次实现了4个“国产化”的结合:将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国产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国产机载导航系统结合到国产民用飞机的平台上,为后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民航标准化、应用推广、测试认证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本次试飞的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实现了在民用航空领域的测试应用,同时也是国产民机首次使用国产导航系统,由此正式拉开了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在国产民用客机应用的序幕,开辟了国产民机导航系统新纪元。

(W.HK)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共同申报的“高精度结构仿真技术”项目通过了民用航天“十三五”预研项目建议书评估,正式获批。

我国运载器结构仿真精度有望大幅提升

据介绍,航天运载器在研发过程中要经历数次试验,其中包括数字仿真试验和物理试验;尺寸越大的运载器,进行一次物理试验的条件越苛刻,所耗费的成本也更高。虽然数字仿真试验尚不能完全取代物理试验,但凭借试验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其在运载器研发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重型运载器进行一次物理试验,成本动辄超过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一次数字仿真试验耗费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该项目主要面向未来的重型运载器,开展高精度结构仿真技术研究,即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研究,提高数字仿真试验精度,缩小与物理试验之间的差距。该项目研究成果将大幅提升我国高精度结构仿真技术的分析效率和精度。未来,该项目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运载器,还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汽车等领域,解决大型结构件、连接件等构件的精确计算难题。

(W.HK)

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车首次完成整车满载试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在三江军民融合产业园圆满完成了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车整车满载试验。

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系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重点推进的商业航天领域主打产品,而上装分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运载火箭提供总装、发射平台。目前,该发射车已进入联调中最为紧张的试验验证阶段,满载起竖测试是其关键功能验证试验之一。发射架需要托举重达80t的负载稳定起竖,同时要测试各关键部位的动态应力应变情况,这也是考核发射车各系统协调动作的综合性考察试验,难度和风险非常大。

本次试验历时50天,完成了连续两轮满载起竖试验,试验数据比较结果表示,两轮试验数据差值4%,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本次发射车满载起竖试验的完成,标志着快舟十一号发射车结构系统静力试验顺利完成。至此,历时近2年时间,其结构系统起竖臂、行走底架、保温舱、牵引车、前后闭锁均通过了静力试验考核。结构系统静力试验的顺利完成,验证了结构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为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方案开展飞行试验及商业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W.HG)

BAE公司推出“固定翼+旋翼”未来无人机概念

英国BAE系统公司和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共同推出了自适应无人机概念。该无人机概念可根据任务需求在固定翼飞行模式和旋翼飞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旋翼飞行模式下,该无人机可在战场上发射和回收,并停靠在特殊的杆上。该自适应无人机采用混合动力,利用自适应飞行控制和先进导航软件,既具备固定翼飞机的高速性能,又能够在旋翼模式下悬停并实现垂直起降。这种新技术可以使无人机更好地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以集群应对复杂防空体系,同时还能够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飞行。在人员、车辆和其它飞行器混杂的危险环境下,该自适应无人机通过采用旋翼飞行模式,可以方便、安全地完成发射和回收。其在发射和回收时通过杆限制横向或侧向运动,即便在强风环境下也能安全收放,不会对附近人员造成伤害;而在舰船和车辆后方完成回收操作时,利用陀螺稳定元件,能够确保在舰船和车辆移动过程中使杆保持水平垂直状态。

(李丰羽)

9月29日12时21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一箭三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随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

长二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1次发射。

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由中国科学院抓总研制,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长二丙火箭是我国唯一一型在内陆3个发射场均已成功执行任务的金牌火箭,其高可靠性在此前的飞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此次发射是长二丙火箭时隔13年重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

(任悦鸣)

航天科技集团卫星终端远端视频传输试验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所属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研发的充气型便携卫星地面站天线成功将无人机采集的视频实时接收并上传给中星十号,使接收地点即时收到了几十千米外实时拍摄的视频。

无人机是目前最先进的信息采集手段之一,充气天线是一种携带方便、使用简便的卫星通信终端天线,两者可建立起稳定、可靠的通信数据链,使指挥中心根据实时画面准确地了解现场情况,精准、快速地部署下一步工作。该试验是一种应用场景模拟试验,成功实现了对通信卫星场景的构想,对地震、洪灾、战争等通讯中断情况的应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W.HJ)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完美收官

9月22日18时左右,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经两次制动,轨道高度不断下降,受控离轨,最后进入大气层烧毁。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于2017年4月20日从海南文昌发射。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突破和检验了我国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的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我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对于实现我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宗 文)

猜你喜欢
导航系统北斗航天
北斗时钟盘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逐梦航天日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伽利略导航系统再发两颗导航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