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观的思考

2017-11-11 05:56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430079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新课程

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430079)

程 斌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观的思考

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430079)

程 斌

1 对物理教材的思考

1.1 让物理概念“活”起来

高中物理属于经典物理部分,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又超越了生活。笔者发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械地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和反复刷题训练以提高物理成绩的现象,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还导致了不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厌学、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中,在澄清物理概念,搞清物理规律,探索物理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中,积极摒弃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大胆探索,不断尝试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从机械地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和反复刷题训练中走出来。不断强化物理生活性、趣味性、新颖性、实用性,让物理概念“活”起来。

1.2 让物理学思想方法有点“生活味”

学生普遍觉得高中物理难学,是什么造成这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学科不友好呢?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因而是带着经验走进教室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教学,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以高中力学中的整体法和隔离法为例说明。

如图1所示,5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一个水平力F推着它们做匀速运动,求2、3两物体间的弹力大小。

图1 实验示意图1

思想方法原是相通的,高中物理有很多难以理解的东西,当我们加点生活味,创设良好的情境打开学生们敢于创新、敢于探究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物理思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1.3 做好学科交叉,开阔思路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深化,单学科知识越来越趋于新颖,学科间的融合越强,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科交叉,不妨看看别的科目的教学内容,听听别的科目的教师授课。要发挥新课程理念中“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体验学生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教学安排中的学科知识融合。

如图2所示,置于地面的矩形框架中用两细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绳b水平。设绳a、b对球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现将框架在竖直平面内绕左下端缓慢旋转90°,在此过程中( )

A.F1先增大后减小 B.F2先增大后减小

C.F先增大后减小 D.F先减小后增大

如果仅用物理学的方法很难解决该题,方法也不好掌握。解题时可以用力的三角形法则,竖直向下的力为重力,移动过程中保持绳a和b的夹角不变,很容易看出,只有该点落在圆上时才成立。所以本题套入初中圆的知识就容易得出是B选项正确。

图2 实验示意图2

2 对物理教学过程的思考

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很多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如何才能改变物理教学的这些困境,既能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又能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在给拉下课程的学生补课时发现,原本课堂上一节课时或几节课时才能讲完的内容,当结合相关问题讲解时,学生能很快抓住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走出传统的讲授型课程结构,实行结合习题总结式的讲解,引导探索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学到物理知识又能提高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认知的特点。

3 对学生的思考

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和教材都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最高宗旨,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独立的个体意义。

3.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习者的潜能。

3.2 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快慢,水平有高低,结果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适宜的发展条件,按照新课程要求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

4 结语

以上几点是笔者学习和教学的思考。只有改变观念,改革创新,着眼实际,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实验教学

2017-07-20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物理新课程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