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雁

2017-11-13 11:27
散文诗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乌桕树梅树石桥

郭 风

夜雁

郭 风

我沿着溪边的小径,要走回到村里去。这些日子里,我常在夜间很迟时刻回到村里去。月色都很好。我对于这村野的冰冷的月夜,深深地喜欢了;感到寒夜的月光,照着山间的村路和溪边的小径,格外明亮,有一种很深的情意。

溪岸上有许多乌桕树和梅树。树叶大都脱落了。月影树影照在溪岸上,照在水上,多少次夜深时刻经过这里,心中都很感动,感到都有一种吸引力,感到这里好像一册书或一幅画,能令我百看不厌;感到每看一遍,都觉得中间含有新意,使我有新的领会,都打动了我的心呵,此刻我从乌桕树和梅树的赤裸的枝桠间,望见月亮正在从一堆松散的、发亮的、柠檬黄的浮云间运行过去;望见天边的北冕星座,此刻当真好像一顶缀着宝石的王冠;望见月亮和星光中间,天空显得非常深,非常辽远。

夜已经很深了。我沿着溪边的小径,要走回到村里去。当我走到村前的石桥上时,我忽地望见辽远的天空中,好像就从北冕星座和大熊星座之间,有一陈排成一字形的雁群,接着又有一阵排成人字形的雁群正在飞行过来;我不觉站在桥上,望着它们。我看到它们镇定地、从容地,在月光下飞行在自己的征程上。

一刻间内,我的心好像深深地受到鼓舞,我的心中不觉深深地有所思考起来了,当我走回到村里时,我在月光下站了一会,忽地看到石桥、草地和溪边的赤裸的梅树、乌桕树上,都已凝结着浓重的白霜。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夜晚,下霜了。

(选自郭风散文诗集《你是普通的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月出版)

[陈志泽 赏析]

散文诗是一种吸取散文和诗最佳美学特点使其很好融合并舍去二者“拖累”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关于这一点,郭风先生曾引述那家伦先生的见解进一步阐释,我以为这是最精辟的散文诗特点的概括。

郭风的《夜雁》非常朴素、纯净,如同一幅水墨画珍品。品读这一篇经典散文诗,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极其重要的论断。

作品写于“文革”时期下放山区的生活感受。作者以散文的方式叙述了一次乡村月夜行路看到的景物。

“溪岸上有许多乌桕树和梅树。树叶大都脱落了。月影树影照在溪岸上,照在水上”。清淡、朴实的描写却具有诗美和隐蔽的象征意——也许可以联想那时作者和许多老作家、老干部凄冷的处境?

接下来的一段关于月亮、星光和天空的描写,以散文之长,突出描写月亮之美,同样具有诗美与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读者该是可以感觉出作者随遇而安的超脱心态和对于明日的美好想望。

“当我走到村前的石桥上时,我忽地望见辽远的天空中,好像就从北冕星座和大熊星座之间,有一陈排成一字形的雁群,接着又有一阵排成人字形的雁群正在飞行过来;我不觉站在桥上,望着它们。我看到它们镇定地、从容地,在月光下飞行在自己的征程上。”这样的意境创造实在妙极了。“人字形的雁群”是吸取诗的想象的美学特点而创造的意象,象征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作者把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坚信含蓄地表达出来。

显然,作者写丰富细腻的感觉,有着很深的寄托。他着力写月夜的美,写自己对于洁净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宁静的欣赏和忘我的陶醉。而作品的第三段,写他望见雁群,受到了鼓舞,并不觉深深地有所思考起来。作者受到什么鼓舞,思考些什么,以及前面所写的为什么“常在夜间很迟时刻回到村里去”?又是“舍去”的,并未点明。作品表面上看像是具有优美意境的、含蓄的抒情散文,但由于它“舍去”了散文的背景交代、过渡、铺垫等“拖累”和诗的诸如节奏快、过于概括、整齐、精练等“拖累”,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和月光的意象美,具有内在的音乐性,想象的舒缓、清新,成为一首有很有艺术个性的散文诗力作。

“我在月光下站了一会,忽地看到石桥、草地和溪边的赤裸的梅树、乌桕树上,都已凝结着浓重的白霜。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夜晚,下霜了。”作品的结尾十分简洁而意味深长。“浓重的白霜”只是创造意境的需要吗?还象征着什么?令人越是咀嚼越觉有味。“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夜晚,下霜了”,以不尽之意,出人意料,且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真是大手笔。

这首散文诗作品末了注明“一九七九年改写”,可见在这之前曾有一稿,作者觉得有修改的必要,才有了这“改写”的新一稿。以我之见,吸取散文美学特点的朴素、纯净的散文诗极不易写。《夜雁》是郭风先生凝聚着心血的、具有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的经典散文诗之作。随便说及,认真体味《夜雁》对于喜欢把散文诗写得过分诗化的作者来说大有裨益,这个看法大约不谬。

猜你喜欢
乌桕树梅树石桥
论碳审计主体
乌桕树(外一首)
煮梅
风中的乌桕树
石桥的传说
田塍上的乌桕树
张家畈新村
游戏
童年里少不了的那棵老乌桕树
白梅树往永恒之所纵身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