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讲记:玄沙师备(下)

2017-11-13 13:51张文江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7年2期
关键词:灯会雪峰和尚

张文江

《五灯会元》讲记:玄沙师备(下)

张文江

师因参次,闻燕子声,乃曰:“深谈实相,善说法要。”便下座。时有僧请益,曰:“某甲不会。”师曰:“去!谁信汝?”

参次,带领大众参习的时候。闻燕子声,当下存在的信息,乃实相说法。“某甲不会。”没有听懂。“去!谁信汝?”自己去参、去解决。悟此并不难,人人都可以会,你怎么不会呢?

参见《玄沙广录》下《方丈录》:“如今却不如他无情之物,敷唱分明。土木石头说法,非常真实,只是少人听。”又《玄沙语录》下:“水鸟树林却解提纲。他甚端的,自是少人听。”

鼓山来,师作一圆相示之。山曰:“人人出这个不得。”师曰:“情知汝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山曰:“和尚又作么生?”师曰:“人人出这个不得。”山曰:“和尚与么道却得,某甲为甚么道不得?”师曰:“我得汝不得。”

鼓山,指鼓山神晏,雪峰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七,《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七。师作一圆相示之,犹作大圆镜智形状,以待其破。“人人出这个不得。” 鼓山肯定之,搬出陈陈相因的滥调。“情知汝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玄沙看破了他。“和尚又作么生?”那么你怎么说。“人人出这个不得。”玄沙再说,已脱去口头禅套子。“和尚与么道却得,某甲为甚么道不得?”我这就不明白了。“我得汝不得。”鼓山执其体,从语言上理解。玄沙得无体之体,乃破体后的证悟。

上堂,众集,遂将拄杖一时趁下,却回向侍者道:“我今日作得一解,险入地狱如箭射。”者曰:“喜得和尚再复人身。”

“我今日作得一解,险入地狱如箭射。”我今天采用了一种特殊解说,十分危险,差一点就不行。“喜得和尚再复人身。”我懂得你的危险,祝贺你逃命回来。前者在禅堂不谈禅,可谓不务正业。后者以不谈禅而谈禅,得以再复人身。

僧侍立次,师以杖指面前地上白点曰:“还见么?”曰:“见。”如是三问,僧亦如是答。师曰:“你也见,我也见,为甚么道不会?”

僧见不解师见,师见洞彻僧见。

师尝访三斗庵主,才相见,主曰:“莫怪住山年深无坐具。”师曰:“人人尽有,庵主为甚么无?”主曰:“且坐吃茶。”师曰:“庵主元来有在。”

“莫怪住山年深无坐具。”考校,如果你没有证悟,我就不礼拜你了。坐具是一种长方形布,打坐或礼拜时用。“人人尽有,庵主为甚么无?”我有的,你难道没有吗?坐具者,佛性也。“且坐吃茶。”改变态度,好吧,尽在不言中。“庵主元来有在。”我也在考校你呀,你原来是明白的。

侍雪峰次,有二僧从阶下过,峰曰:“此二人堪为种草。”师曰:“某甲不与么。”峰曰:“汝作么生?”师曰:“便好与三十棒。”

雪峰赋,玄沙兴,校勘锋芒。“此二人堪为种草。”“种草”指培育、传授,能继承佛祖之法。似相对“落草”而言,“落草”指陷入语句纠缠。“便好与三十棒。”破除种草,直接向上。

因雪峰指火曰:“三世诸佛在火焰里转大法轮。”师曰:“近日王令稍严。”峰曰:“作么生?”师曰:“不许搀夺行市。”云门曰:“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

“三世诸佛在火焰里转大法轮。”此犹无情说法,参见《五灯会元》卷十三洞山良价章次:“常说,炽然说,无间歇。”又引《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近日王令稍严。”不可含糊,不容假借,不要蒙混过关。“作么生?”此话怎讲?“不许搀夺行市。”不可跨越边界,超出本分。“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以见分为相分,以相分为见分,火焰示现佛身。

南际到雪峰,峰令访师。师问:“古人道此事唯我能知,长老作么生?”际曰:“须知有不求知者。”〔归宗柔别:拊掌三下。〕师曰:“山头和尚吃许多辛苦作么?”

南际当指南际僧一,石霜庆诸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六。归宗柔指归宗义柔,事迹见《五灯会元》卷十。“归宗柔别:拊掌三下。”应该删除冒号。归宗柔在他处拊掌,深表赞许。下文亦言“归宗柔别云”,“归宗柔代云”,均不误。“山头和尚吃许多辛苦作么?”山头和尚应该指雪峰,这个人早就懂了,又何必让他白费气力过来印证呢。

雪峰普请畲田次,见一蛇,以杖挑起,召众曰:“看!看!”以刀芟为两段。师以杖抛于背后,更不顾视。众愕然。峰曰:“俊哉!”

眼明手快,手起刀落,衔接如行云流水,彼此完全心照,故曰:“俊哉!”畲(shē)田,焚烧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然后播种。

侍雪峰游山次,峰指面前地曰:“这一片地好造个无缝塔。”师曰:“高多少?”峰乃顾视上下,师曰:“人天福报即不无,和尚,若是灵山授记,未梦见在。”峰曰:“你又作么生?”师曰:“七尺八尺。”雪峰曰:“世界阔一尺,古镜阔一尺。世界阔一丈,古镜阔一丈。”师指火炉曰:“火炉阔多少?”峰曰:“如古镜阔。”师曰:“老和尚脚跟未点地在。”

“这一片地好造个无缝塔。”起兴。“高多少?”跟进考校。峰乃顾视上下,以打量来显示。“人天福报即不无,和尚,若是灵山授记,未梦见在。”大方向不算错,见性就谈不上了。禅门考较多用“不无”句式(参见《五灯会元》卷六九峰道虔章次,洛浦元安章次,卷九仰山慧寂章次,卷十二开善道琼章次),前句铺垫,后句转折。“你又作么生?”那么你来试试。“七尺八尺。”如此这般,由天地而人。“世界阔一尺,古镜阔一尺。世界阔一丈,古镜阔一丈。”言其证量大小如意,不必固定。“火炉阔多少?”不要扯得那么远,说眼前的事物如何?“如古镜阔。”世界和火炉,随心量而变化,大小相通。“老和尚脚跟未点地在。”以否定表示肯定。

师初住普应院,迁止玄沙,天下丛林,皆望风而宾之。闽帅王公待以师礼,学徒余八百,室户不闭。

离开雪峰后,独立门户,开始在普应院任住持,后迁止玄沙。各大道场都非常推崇,“望风而宾之”,心服口服,承认他的上手地位。闽帅王公指王审知(892—925),唐乾宁五年(或光化元年,898)任福州武威军节度使,后梁三年(909)被封为闽王。事迹见《新五代史》卷五十八《闽世家》。大德主持说法,移风易俗,改善地方治安。

上堂,良久曰:“我为汝得彻困,也还会么?”僧问:“寂寂无言时如何?”师曰:“寐语作么?”曰:“本分事,请师道。”师曰:“瞌睡作么?”曰:“学人即瞌睡,和尚如何?”师曰:“争得恁么不识痛痒!”又曰:“可惜如许大师僧,千道万里行脚到这里,不消个瞌睡寐语,便屈却去!”

“我为汝得彻困,也还会么?”我为了开导你们,费尽心血,你们懂了吗?“寂寂无言时如何?”在禅定中进入状态,怎么样?有人出来展示成果。“寐语作么?”数他宝,叹何益,与证悟无关。“本分事,请师道。”那么请你来作示范。“瞌睡作么?”本分事应该由你自己道,问别人干什么?“学人即瞌睡,和尚如何?”我就是瞌睡,你又怎么样?这是有力的反击。“争得恁么不识痛痒!”你以为学了几句口头禅,就想侥幸过关吗?你还是在外边绕。“可惜如许大师僧,千道万里行脚到这里,不消个瞌睡寐语,便屈却去!”没有开悟即瞌睡寐语,开悟起作用即参破公案。屈却,浪费了机会。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用自己作么?”

集中到一点,即找到自己。再化去此点,乃无我之象。

问:“从上宗乘,如何理论?”师曰:“少人听。”曰:“请和尚直道。”师曰:“患聋作么?”

“少人听。”大音希声,一般人感受不到。参见《五灯会元》卷四长沙景岑章次:“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卷九仰山慧寂章次:“我若说禅宗,身边要一人相伴亦无,岂况有五百七百众邪?”“患聋作么?”说法无处不在,你没有好好听。

又曰:“仁者,如今事不获已,教我抑下如是威光,苦口相劝,百千方便,如此如彼,共汝相知闻,尽成颠倒知见。

不说有威光出来,说即成凡夫,此为菩萨行觉他之象。参见德国诗人席勒(1759—1805)短诗《语言》:“当灵魂说话的时候,说话的已不是灵魂了。”(【波兰】沙夫《语义学引论》引,罗兰、周易译,商务印书馆,1979,199页。译文略有调整。)

将此咽喉唇吻,只成得个野狐精业谩汝,我还肯么?只如有过无过,唯我自知,汝争得会?

苦口婆心,说法觉他,耽搁自己修行,你们还是愚钝不明,我真是不甘心。其中的对错是非,我自己知道,你们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野狐精业”,语出《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章次。某人在过去迦叶佛时,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答曰:“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百丈代下转语云:“不昧因果。”乃获解脱。

若是恁么人出头来,甘伏呵责。夫为人师匠大不易,须是善知识始得知。我如今恁么方便助汝,犹尚不能搆得。可中纯举宗乘,是汝向甚么处安措?还会么?

“若是恁么人出头来,甘伏呵责。”如果有真懂的人出来,我这些话都是完全多余的,宁愿受到呵责。我用方便法门,你们依然不能相应;如果纯举宗乘,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你们岂不完全抓瞎?可中,如果。“还会么?”这里所说,恰恰展示新的方便,赶快相应呀。觉他的障碍多于自觉,难行能行,方为菩萨行。

四十九年是方便,只如灵山会上有百万众,唯有迦叶一人亲闻,余尽不闻。汝道迦叶亲闻底事作么生?不可道如来无说说,迦叶不闻闻,便得当去。不可是汝修因成果、福智庄严底事,知么?

此道至高至上,不可用口头禅搪塞过去,也不是普通修行能够达到。

且如道,吾有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我道犹如话月。曹溪竖拂子还如指月。所以道,大唐国内宗乘中事,未曾见有一人举唱。设有人举唱,尽大地人失却性命,如无孔铁锤相似,一时亡锋结舌去!

“吾有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我道犹如话月。曹溪竖拂子还如指月。”话月犹言,指月犹行,月犹第一月,为言行所不及。“大唐国内宗乘中事,未曾见有一人举唱。”参见《五灯会元》卷四黄檗希运章次:“大唐国内无禅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设有人举唱,尽大地人失却性命”,如果提出真正的宗门,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对。无孔铁锤,犹无名之朴,不说说也。

汝诸人赖遇我不惜身命,共汝颠倒知见,随汝狂意,方有伸问处。我若不共汝恁么知闻去,汝向甚么处得见我?会么?大难。努力珍重。”

你们真是幸运,我把自己放低再放低,来迁就你们,才可能有所交流。如果向上一着,你们还找得到我么?

师有偈曰:“万里神光顶后相,没顶之时何处望?事已成,意亦休,此个来踪触处周。智者撩著便提取,莫待须臾失却头。”

“万里神光顶后相”,修行有成。“没顶之时何处望”,破体,佛有“不见顶相”,据称一切人天都无法见到。“事已成,意亦休”,参禅开悟,大事已了。“此个来踪触处周”,一即一切。“智者撩著便提取”,良马见鞭影而行,当下相应。“莫待须臾失却头”,错过时机,丧身失命。

顶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顶后相,即超佛越祖。参见《悟真篇》:“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底未为仙。”

又曰:“玄沙游径别,时人切须知。三冬阳气盛,六月降霜时。有语非关舌,无言切要词。会我最后句,出世少人知。”

“玄沙游径别,时人切须知。”我走一条特殊的道路。“三冬阳气盛,六月降霜时。”三冬指冬季,犹三九严寒;六月指夏季,犹三伏酷热。复、姤之象,犹如太极图,出入无疾。“有语非关舌,无言切要词。”非语言所能表达。“会我最后句,出世少人知。”最后句即末后句,普通人难以知晓。

问:“四威仪外如何奉王?”师曰:“汝是王法罪人,争会问事?”

四威仪外,就在四威仪中。“汝是王法罪人,争会问事?”这样问已经错了,你果然还不自知。

问:“古人拈槌竖拂,还当宗乘也无?”师曰:“不当。”曰:“古人意作么生?”师举拂子。僧曰:“宗乘中事如何?”师曰:“待汝悟始得。”

拈槌竖拂,证悟后用来觉他,模仿其形式,毫无作用。“待汝悟始得。”参见《庄子·大宗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问:“如何是金刚力士?”师吹一吹。

参见《五灯会元》卷二鸟窠道林章次,吹布毛公案。又,卷十一临济义玄章次:“吹毛用了直须磨。”

闽王送师上船,师扣船召曰:“大王争能出得这里去?”王曰:“在里许得多少时也?”〔归宗柔别云:“不因和尚,不得到这里。”〕

时有僧出曰:“三种病人还许学人商量否?”师曰:“许。汝作么生商量?”其僧珍重出,师曰:“不是!不是!”

“三种病人还许学人商量否?” 商量谓讨论、参究。“许。汝作么生商量?”正是要你来破此局。其僧珍重出,退出此局就破了。“不是!不是!”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

闽王指王审知,此人于唐末主持福建军政,发展生产,安定地方。“大王争能出得这里去?”玄沙起兴,船犹宇宙,包罗万有。“在里许得多少时也?”闽王自谦,我还没有进,谈不上出。“不因和尚,不得到这里。”归宗支招,我是受你的开发才进来的,那么人已经在里面了。

师问文桶头:“下山几时归?”曰:“三五日。”师曰:“归时,有无底桶子将一担归。”文无对。〔归宗柔代云:“和尚用作甚么。”〕

玄沙问:桶底脱落了吗?故文桶头无对。归宗柔超越此,问如何起用,而答案已在其中。

师垂语曰:“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只如三种病人,汝作么生接?患盲者,拈槌竖拂他又不见;患聋者,语言三昧他又不闻;患哑者,教伊说又说不得。若接不得,佛法无灵验。”

玄沙设局,堵死一切通路。接物利生,接引学人,利益众生。三种病人,乃著名公案。患盲者,患聋者,患哑者,皆无从入手。

罗汉曰:“桂琛现有眼耳口,和尚作么生接?”师曰:“惭愧!”便归方丈。

罗汉指罗汉桂琛,玄沙大弟子,法眼老师,事迹见《五灯会元》卷八。我现在有眼耳口,你说有病还是无病?有本事就来接。“惭愧!”能识别此机关即无病,故不接而归方丈。

中塔曰:“三种病人,即今在甚么处?”又一僧曰:“非唯谩他,兼亦自谩。”

中塔即安国慧球,玄沙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八。人人皆有佛性,三种病人依然是假法,不可执实。又一僧继中塔而言,推波助澜。如果纠缠于三种病人,不但未能见众生,自己也没有开悟。

〔法眼云:“我当时见罗汉举此僧语,我便会三种病人。”云居锡云:“只如此僧会不会。若道会,玄沙又道不是;若道不会,法眼为甚么道:我因此僧语,便会三种病人。上座,无事上来商量,大家要知。”〕

罗汉有加持力,法眼当下明了,真是利根。云居锡思辨,稍涉理路。此僧语,指上文的珍重而出。

有僧请益云门,门曰:“汝体拜著。”僧礼拜起,门以拄杖桎之。僧退后。门曰:“汝不是患盲么?”复唤:“近前来。”僧近前,门曰:“汝不是患聋么?”门曰:“会么?”曰:“不会。”门曰:“汝不是患哑么?”僧于是有省。

“体拜”,据万历嘉兴藏本、续藏经本、龙藏本、崇祯甲戌本当作“礼拜”,体(體)、礼(禮)字形相近,《碧岩录》亦作“礼”。门以拄杖桎之。桎,限制,拘束。做了以后又不要,阻断习惯性思维。你是个有反应的活人,明明不盲、不聋、不哑,为什么还不懂?

长庆来,师问:“除却药忌,作么生道?”庆曰:“放憨作么!”师曰:“雪峰山橡子拾食,来这里雀儿放粪。”

“除却药忌,作么生道?”药忌犹阴阳,问如何度人。“放憨作么!”在真人前又何必说假话呢。放憨,露出傻样子。“雪峰山橡子拾食,来这里雀儿放粪。”你的那些伎俩,都是从雪峰那里搬弄过来的啊。

师因僧礼拜,师曰:“因我得礼汝。”

礼拜我,才懂得礼拜你自己。密在汝边(《坛经》),不因师指,此事怎知?

普请斫柴次,见一虎,天龙曰:“和尚,虎!”师曰:“是汝,虎。”归院后天龙问:“适来见虎,云是汝。未审尊意如何?”师曰:“娑婆世界有四种极重事,若人透得,不妨出得阴界。”〔东禅齐云:“上座,古人见了道我身心如大地虚空,如今人还透得么?”〕

天龙,指天龙重机,玄沙的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八。“和尚,虎!”看到了老虎。“是汝,虎。”你的业力还没有清除,动心了。“娑婆世界有四种极重事”,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佛教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四种极重事”不详,可能指见闻觉知。出得阴界谓解脱,阴界谓五阴十八界。

师问长生:“维摩观佛,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无住。汝作么生观?”生曰:“放皎然过,有个道处。”师曰:“放汝过作么生道?”生良久,师曰:“教阿谁委悉。”生曰:“徒劳侧耳。”师曰:“情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计。”〔崇寿稠别长生云:“唤甚么作如来?”〕

长生即长生皎然,雪峰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七。“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无住。”语出《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放皎然过,有个道处。”请慈悲为怀,姑且降低标准,我是中下根器,只能讲第二义。“放汝过作么生道?”好吧,姑且依从你。生良久,无言,使出第一义招数。“教阿谁委悉。”你这是做给谁看呢。委悉,知晓。“徒劳侧耳。”你难道没有听到吗?我知道你是懂的。“情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计。”那些举动过于花哨,不得解脱。

问:“古人皆以瞬视接人,未审和尚以何接人?”师曰:“我不以瞬视接人。”曰:“学人为甚道不得?”师曰:“畐塞汝口,争解道得?”〔法眼云:“古人恁么道甚奇特,且问上座口是甚么?”〕

“古人皆以瞬视接人,未审和尚以何接人?”以瞬视接人,乃特殊的禅机。参见《五灯会元》卷九香严智闲章次:“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畐塞汝口,争解道得?”以拳头堵住口,镇之以无名之朴。畐,逼迫。参见香严智闲章次:“若论此事,如人上树,口衔树枝,脚不蹋枝,手不攀枝,树下忽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不对他,又违他所问。若对他,又丧身失命。当恁么时作么生即得?”

问:“凡有言句,尽落裷,不落裷?请和尚商量。”师曰:“拗折秤衡来,与汝商量。”

裷,圈定的范围,圈套。“拗折秤衡来,与汝商量。”除去衡量心,就不落裷。裷音yuān,指巾帕或绳索。

问:“承古有言:‘举足下足,无非道场。’如何是道场?”师曰:“没却你。”曰:“为甚么得恁么难见?”师曰:“只为太近。”〔法眼曰:“也无可得近,直下是上座。”〕

“举足下足,无非道场。”大意出《维摩诘经·菩萨品》。“没却你。”不是已非常清楚了吗?为什么转到书上绕语句呢?这样辱没你自己。“为甚么得恁么难见?”为什么我看不见呢?“只为太近。”你没有低下头,看自己的举足下足呀。

师在雪峰时,光侍者谓师曰:“师叔若学得禅,某甲打铁船下海去。”师住后问光曰:“打得铁船也未?”光无对。〔法眼代云:“和尚终不恁么。”法灯代云:“请和尚下船。”玄觉代云:“贫儿思旧债”。〕

当年开玩笑打的赌,光侍者判断失误,没做到“勿轻未悟”(《五灯会元》卷一菩提达磨章次)。玄沙住持后取笑他,其实也是反哺他,重新给予机会。称师叔,因为玄沙兄事雪峰。惠洪《禅林僧宝传》:“兄事雪峰,而师承之。”

光侍者回应不了,各路高人纷纷施以援手。“和尚终不恁么。”你终究没有悟到底,辜负了我的激励。“请和尚下船。”我只不过随口打比方,你却执著至今,被这艘船套住了。“贫儿思旧债。”你太穷了,心眼狭窄。这件事早已过去了,你还忘不了这些陈谷子烂芝麻。

师一日遣僧送书上雪峰,峰开缄,见白纸三幅。问僧:“会么?”曰:“不会。”峰曰:“不见道君子千里同风?”僧回举似,师曰:“山头老汉蹉过也不知!”曰:“和尚如何?”师曰:“孟春犹寒也不解道。”

“不见道君子千里同风?”雪峰肯定玄沙,你也如此,我也如此。“山头老汉蹉过也不知!”玄沙却否定雪峰,显示上出的特殊性。此僧是两次问答的听众,被激发起了疑情:“和尚如何?”到底应该怎么回应。“孟春犹寒也不解道。”孟春犹寒,正是当时的天气,微微有些刺激,消解松懈。也不解道,连这都不会说。春三月为孟春、仲春、季春。

师问镜清:“教中道不见一法为大过患,且道不见甚么法?”清指露柱曰:“莫是不见这个法么?”〔同安显别云:“也知和尚不造次。”〕师曰:“浙中清水白米从汝吃,佛法未会在。”

镜清指镜清道怤,雪峰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七。“教中道不见一法为大过患。”不可著空见。“莫是不见这个法么?”眼前露柱就是一法,此答疑似陈词滥调。“浙中清水白米从汝吃,佛法未会在。”你确实有资格消受供养,还谈不上解脱。

问:“承和尚有言,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学人如何得会?”师曰:“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用会作么?”僧便休。师来日却问其僧:“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汝作么生会?”曰:“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用会作么?”师曰:“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计。”〔玄觉云:“一般恁么道,为甚么却成鬼窟去?”〕

“承和尚有言,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学人如何得会?”在外模拟形似。“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用会作么?”在内直接感受。“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汝作么生会?”反过来再问,检验。“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用会作么?”此僧依然滞留于语言,没有内化于身,证悟实相,故玄沙鉴定:“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计。”

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这一缝大小?”

眼前就有一缝,你能看到吗?侈谈无缝塔,已然错过。

韦监军来谒,乃曰:“曹山和尚甚奇怪。”师曰:“抚州取曹山几里?”韦指傍僧曰:“上座曾到曹山否?”曰:“曾到。”韦曰:“抚州取曹山几里?”曰:“百二十里。”韦曰:“恁么则上座不到曹山。”韦却起礼拜,师曰:“监军却须礼此僧,此僧却具惭愧。”〔云居锡云:“甚么处是此僧具惭愧?若检得出,许上座有行脚眼。”〕

“曹山和尚甚奇怪。”此处的曹山和尚,不是指曹洞宗创始人曹山本寂(840—901,《五灯会元》往往称为“先曹山”),而是他的继承者曹山慧霞、曹山光慧、曹山智炬之一,数人的事迹均见《五灯会元》卷十三。师曰:“抚州取曹山几里?”尝试性考校,监军恐怕还不认识曹山吧。取,去,距离。曹山,地处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也就是王安石、汤显祖的家乡临川)。

韦问傍僧曰:“抚州取曹山几里?”转移机锋。“百二十里。”傍僧老老实实回答。“恁么则上座不到曹山。”韦参军以上手的身份印许,此人程度未到,却敢于出大言。韦却起礼拜玄沙,致敬此场合的能量源,希望获得印许。“监军却须礼此僧,此僧却具惭愧。”此僧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玩弄话头,不曾作坏方子。参军未得谓得,乃增上慢。

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脓滴滴地。”

法身不离此易腐烂的色身。

问:“如何是亲切底事?”师曰:“我是谢三郎。”

了解自己最亲切。玄沙不肯自居高僧大德,谢是他的俗家姓。

西天有声明三藏至,闽帅请师辨验。师以铁火箸敲铜炉,问:“是甚么声?”藏曰:“铜铁声。”〔法眼别云:“请大师为大王。”法灯别云:“听和尚问。”〕师曰:“大王莫受外国人谩。”藏无对。〔法眼代云:“大师久受大王供养。”法灯代云:“却是和尚谩大王。”〕

虽然宣称为声明三藏,却不能闻声以识音。声明,五明之一。“大王莫受外国人谩。”他没有什么证悟,千万不要“外来和尚好念经”。法灯、法眼代西天人反诘。

师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来日,师问小塘长老:“昨日许多喧闹,向甚么处去也?”塘提起衲衣角,师曰:“料掉没交涉。”〔法眼别云:“昨日有多少喧闹。”法灯别云:“今日更好笑。”〕

“昨日许多喧闹,向甚么处去也?”追究散场后的气氛,喧闹消归寂静。塘提起衲衣角,示意早已化去。“料掉没交涉。”我所料不错,你答非所问,没有真正化去。“今日更好笑。”是你自己执著了,还好意思说别人。

问僧:“乾闼婆城汝作么生会?”曰:“如梦如幻。”〔法眼别敲物示之。〕

乾闼婆城,幻化的城,犹海市蜃楼,乃不实之法。大乘经典显诸法空性有十喻,此为其中之一。敲物是警醒,是幻化,也是十喻之一。

《大智度论》卷六:“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释初品中十喻》)

师与地藏在方丈说话,夜深侍者闭却门。师曰:“门总闭了,汝作么生得出去?”藏曰:“唤甚么作门?”〔法灯别云:“和尚莫欲歇去。”〕

“门总闭了,汝作么生得出去?”即时测验。“唤甚么作门?”门非门,有门就出不去,无门才出得去。“和尚莫欲歇去。”和尚真想大休歇么?《楞严经》卷四:“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地藏即玄沙弟子罗汉桂琛,他最初开法的精舍名曰地藏,语出《地藏十轮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师以杖拄地,问长生曰:“僧见俗见,男见女见,汝作么生见?”曰:“和尚还见皎然见处么?”师曰:“相识满天下。”

“僧见俗见,男见女见,汝作么生见?”僧见俗见,皆为分别相。参见《五灯会元》卷三南泉普愿章次“太俗生”、“太僧生”。“和尚还见皎然见处么?”你能证我之自证么?“相识满天下”,对应“知心能几人”?此当“见众生”之象,是相应和赞许。

问:“承和尚有言:闻性遍周沙界。雪峰打鼓,这里为甚么不闻?”师曰:“谁知不闻?”

闻性遍周沙界,为什么还有听不到的鼓声?你证到闻性就知道了。《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同卷文殊菩萨说偈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问:“险恶道中,以何为津梁?”师曰:“以眼为津梁。”曰:“未得者如何?”师曰:“快救取好!”

“险恶道中,以何为津梁?”世间风波险恶,如何才能行走?“以眼为津梁。”判断力为关键,当修取择法眼。“未得者如何?”我没有此眼呀。“快救取好!”当勤精进,如救头然(《普贤警众偈》),哪有闲心说闲话,管闲事。

师举志公云:“每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乃曰:“每日拈香择火,不知真个道场。”〔玄觉云:“只如此二尊宿语,还有亲疏也无?”〕

前语为基础,后语更进一解。志公,即宝志(418—514),事迹见《高僧传》卷十,引语见《五灯会元》卷二。

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师拈起果子曰:“吃。”韦吃果子了,再问。师曰:“只这是日用而不知。”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引《周易·系辞上》提问。“吃。”此破体,亦为亲证。参见《中庸》:“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普请般柴,师曰:“汝诸人尽承吾力。”一僧曰:“既承师力,何用普请?”师叱之曰:“不普请争得柴归?”

普请般柴,僧人全体出动搬柴。“汝诸人尽承吾力。”玄沙向上破除,从联系角度谈。“既承师力,何用普请?”此僧向下维护,从分别角度谈。“不普请争得柴归?”“般柴”为日常修行,此化去玄妙。参见《五灯会元》卷三庞蕴居士章次:“神通并妙用,运水及般柴。”

师问明真大师:“善财参弥勒,弥勒指归文殊,文殊指归佛处,汝道佛指归甚么处?”曰:“不知。”师曰:“情知汝不知。”〔法眼别云:“唤甚么作佛?”〕

玄沙由《华严经》起兴。善财参弥勒,当五十一参。弥勒指归文殊,当五十二参。文殊指归普贤,当五十三参。而佛指归甚么处,于此方开显禅门。明真大师即安国弘瑫,雪峰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七。“不知。”经文上没有写,无可奉答。“情知汝不知。”我就知道你不知道。

大普玄通到,礼觐。师曰:“你在彼住,莫诳惑人家男女。”曰:“玄通只是开个供养门,晚来朝去,争敢作恁么事?”师曰:“事难。”曰:“真情是难。”师曰:“甚么处是难处?”曰:“为伊不肯承当。”师便入方丈,拄却门。

大普玄通,雪峰弟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七。“你在彼住,莫诳惑人家男女。”你在那里住持说法,当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玄通只是开个供养门,晚来朝去,争敢作恁么事?”我只是开个供养大众的平台,怎么敢开口说法。然而所谓供养,当然包括法供养。《普贤行愿品》:“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事难。”知道他在踏踏实实做事,体谅操作者的辛苦。“真情是难。”深有感触,尤其涉及觉他。“甚么处是难处?”具体说说看。“为伊不肯承当。”此为禅门之要,佛慢坚固而住。师便入方丈,拄却门。会心并不在远,以不度度之。

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个入路。”师曰:“还闻偃溪水声么?”曰:“闻。”师曰:“从这里入。”

参见苏轼《赠东林总长老》:“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四万八千偈,他年如何举似人。”

泉守王公请师登楼,先语客司曰:“待我引大师到楼前,便舁却梯。”客司禀旨。公曰:“请大师登楼。”师视楼、复视其人,乃曰:“佛法不是此道理。”〔法眼云:“未舁梯时,一日几度登楼。”〕

泉守王公当即太傅王延彬居士,长庆慧棱弟子,此人是王审知的侄子,事迹见《五灯会元》卷八。泉守,指泉州守备?舁(yú),抬走,带走。又,“上屋抽梯”为三十六计之一。“佛法不是此道理。”用不着这么做,玄沙已感受到了。《易》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未舁梯时,一日几度登楼。” 消除机心,便在禅境之中。登楼之象,参见《五灯会元》卷十八寿宁善资章次:“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

师与泉守在室中说话,有一沙弥揭帘入见,却退步而出。师曰:“那沙弥好与二十拄杖。”守曰:“恁么即某甲罪过。”〔同安显别云:“祖师来也。”〕师曰:“佛法不是恁么。”〔镜清云:“不为打水。”有僧问:“不为打水意作么生?”清云:“青山碾为尘,敢保没闲人。”〕

“那沙弥好与二十拄杖。”旁敲侧击,考校泉守。“恁么即某甲罪过。”泉守显示证量,自承其失。“佛法不是恁么。”没有那么简单。

梁开平戊辰示寂,闽帅为之树塔。

梁开平戊辰是朱温称帝二年,当公元908年。此年玄沙辞世,终年七十四岁。他门下大弟子是罗汉桂琛,其弟子法眼文益创立法眼宗,开出一花五叶的最后一叶。玄沙的语录,后人辑有《玄沙广录》(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刊行)、《玄沙语录》(林弘衍编,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刊行)二种,均收于卍续藏经中。

编辑/张定浩

猜你喜欢
灯会雪峰和尚
三个和尚有水吃
宋朝的灯会
灯会
小和尚
小和尚的烦恼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
小和尚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