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食早

2017-11-13 15:42铜豌豆
读者·原创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蛋黄技艺早餐

文_铜豌豆

冬日·食早

文_铜豌豆

北方冬天的早晨,特别是阳光未及大地的时候,饥饿的人无论如何也兴奋不起来,一切都像被冻住了,街道、树木、身体以及心情。在黑夜将尽的时候吃一顿早餐,如果吃完恰好遇到阳光初照,万物便不再死寂,人立刻变得热络起来,一切渐渐变得可爱。

当一顿早餐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它首先得热,还不是温热,而是滚烫。

在兰州,这无疑是牛肉面,尽管它是当地人四季不变的早餐,但在冬天又额外承载着唤醒的功用。清亮的肉汤、青白的萝卜、翠绿的蒜苗、红红的辣油以及筋道的面条,一碗面被热气烘托着上桌时,人们与它的碰撞能释放出足够的光和热,以抵御一整天的寒冷。

与之类似的还有河南的胡辣汤,它也是一种能把血液迅速推向身体的每个角落的早餐。它的选材十分寻常,火爆热情的气质则主要依靠调料—胡椒、辣椒、姜来塑造,再搭配被煎得表皮金黄的生煎包,不少人在吃的时候,会生出细密的汗珠,人们哈着白色的雾气享用完毕,仿佛多了点儿无畏的气质。

在南方,选择流质早餐的人仍占多数,大概是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流畅地把温度传递到肠胃,迅速温暖全身的每个细胞。南方的冬天不好过,入冬后有着难以化解的湿冷。武汉人把吃早餐称为“过早”,当地人用热干面、面窝或者豆皮开启一天的时光,但也不忘搭配一碗热腾腾的蛋酒,填充食物之间的缝隙,如此严丝合缝才算得上扎实。这是人们经年的选择,自然也是最优的方案,这让我想到“无可奈何”这个词,所谓的无奈,其实也是最优的选择。

电视剧《我爱我家》中常常出镜的早餐,一成不变到迂腐,以豆浆油条或馒头稀饭打发四季,连老北京的传统早餐豆泡汤都不曾登场,唯一的例外是给家里的顶梁柱贾志国额外加的那杯牛奶,与傅明老人在晚餐时小酌的酒一样,仿佛是那个家特权的象征,正是这种特权稳住了一家人没大没小地抬杠带来的无序,还有固定不变的吃饭座次,都彰显着秩序的在场。这样一成不变的早餐,传递着一种信息—日子像湖水一样平静,这反而放大了家庭生活中那些细小的欢愉。

其实,寻常人家的早餐,大体都与《我爱我家》中这家人的早餐相仿,主食都差不多,真正画龙点睛的是搭配的咸菜。比如,萝卜干,脆韧裹挟着咸鲜—有的地方腌制时还要加上辣椒—咀嚼时发出嘎嘎的声音,响动打破了寂静,尽管细碎,但也能让人联想到生命力以及更多与希望有关的表达。

走到哪里,蛋类都是早餐必备之一,各种做法,无论煮、蒸、煎,都极有市场。还有腌制的咸蛋,其中软糯油香的蛋黄,吃到嘴里,仿佛不是咽下去了,而是浸入体内。溏心煎蛋,也有一样的口感,给人带来的体验是舒缓的。诗人艾洛在他的诗文《早餐》中写下:“我敲碎自己/诗/蛋黄/一般/落进锅里。”敲碎自己是打破阻碍,蛋黄意味着孕育和新生,落进锅里则是张开双臂扑向生活。文字平静,却隐匿着巨大的、涌动的期待—在那海一样的锅里,不知会有怎样的变数。

今日,人们还会选择西式的早餐,面包、牛奶、咖啡,辅以水果、肉类,力图把营养占全,这是20年前的人们不曾想到的情境。这样一顿早餐,倚仗着各式各样的半成品,准备起来连10分钟都用不到。时代使人们DIY的机会越来越多,却难以阻止某些传统技艺的消失。路内的《花街往事》中,计划经济时代,蔷薇街美女关天梨就职的那种成规模的“东方早点店”越来越少,靠炸油条为生的关天梨们,空怀技艺纷纷谢幕。人们常说要适应时代,但并非简单地跟随、决绝地舍弃,或许还要攥住些什么,比如技艺、情怀以及其他。

就像小时候,当我拎着暖瓶,兴冲冲地走过不算太冷的冬天,买回老院子作坊里用白铁皮漏斗灌的一瓶豆浆,回到家,开启软木瓶塞的一瞬间,一缕水蒸气从瓶口悠然地冒出来,欢愉的种子便开了花。

猜你喜欢
蛋黄技艺早餐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早餐
蛋黄
爆浆圆圆酥
最新关注
传授技艺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
早餐,你吃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