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或曾咏牡丹
——兼谈杜甫两首诗的编年问题

2017-11-13 22:21路成文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诗圣朝霞花蕊

路成文

杜甫不咏海棠,前人尝议论纷纭;杜甫或曾咏牡丹,古今杜诗研究者,却少有留意。

初盛唐时期,宫中初重牡丹。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等都热衷于宫廷牡丹宴赏活动。玄宗甚至将牡丹名品赏赐给杨国忠,后者变本加厉地培植,使自家牡丹色侔宫廷。流风所及,京城长安士庶亦颇追赏。天宝名公《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著一“争”字,则京师牡丹之玩赏似已蔚成风气。据史料记载,从盛唐开始,长安宫殿、官署及寺院多有栽植牡丹者。李白、王维年齿稍长于杜甫,各因特定机缘专门题咏过牡丹。其中李白应诏醉赋【清平调】,尤富传奇色彩。杜甫天宝年间曾“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并多次陪侍王公贵胄、达人高士游赏京城诸园林。尽管杜甫自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心情倍感凄凉,但毕竟“人行花树下”,难免“偶亦一低吟”,从而有可能观赏并题咏牡丹。然检杜集,无论诗题、诗句或其他类型存世作品,均不曾语及“牡丹”,历代杜诗研究者,亦未尝有人言及杜甫曾题咏牡丹。近阅明人薛凤翔所著《牡丹史》,在《艺文志》一门,赫然列入杜甫《花底》诗。初疑薛氏附会,细阅始知薛氏乃疑此诗所咏为牡丹,但不敢遽定,遂在“凡例”中先作交待云:

(牡丹)诗、赋检初盛唐李翰林【清平调】外,仅得王右丞一首,杜拾遗《花底》一诗,其词类牡丹而收之。”

应该说,薛氏作这样的交待,是相当审慎的。毕竟从宋代以来,诸注杜集者,无一人认定杜甫曾咏牡丹,更没有人认为这首《花底》诗是题咏牡丹的。倒是清代仇兆鳌、浦起龙、杨伦等人,分别推定此诗所咏为梅花、桃花或绛梅。兹录《花底》诗如下: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按,此诗仇兆鳌《杜诗详注》列在卷十一,注云:“此诗咏花,有妍华易谢之感。……此咏梅花也,下章点明。”浦起龙《读杜心解》列卷三之三,注云:“仇云咏梅,愚谓咏桃也。‘潘县’、‘卫车’,亦以洛阳为忆。”杨伦《杜诗镜诠》列卷十,注云:“所咏当是绛梅也,在下首点明。”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既然以上诸说皆存疑点,那么,我们不妨返诸文本,作进一步剖判。

按,此诗首二句“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分别描写了花的颜色、形状、大小,也隐含了花的种植规模等信息。

再从对花蕊的细部描写及隐含的所赏之花的种植规模来看。第二句“黄须照万花”,“黄须”固是花蕊,但既曰“须”,且色彩鲜明“映照”万花,则非一般花形小巧细碎的花卉之花蕊。梅花、桃花之花蕊,因花形甚小,花蕊如毛如刺,不宜称“须”。牡丹花形硕大,相应地花蕊也较粗较长,从视觉效果来看,确实像黄色的花须。又,梅花、桃花的花蕊,一般比花瓣色淡,或浅粉,或白色,或很淡的黄色,诗云“黄须”,从视觉效果来看,是很鲜明的,但一般梅花、桃花的花,色泽并非鲜明到堪称“黄须”的地步。又曰“照万花”,只有当花蕊较长,甚至突出于花瓣之外较多时,方可称“照”,否则只能是花瓣含住花蕊。因此,从视觉效果来看,如果是梅花或桃花,则当称“万花含黄蕊”,而不能称“黄须照万花”。此外,“万花”即成千上万朵花。尽管梅花、桃花开放时,一树不啻千万朵,但从视觉效果上,一树或几树花朵往往形成一个整体,因而一般用一树或一片(连片、一大片,非一个花瓣)来形容。

从对以上两句诗的细致分析可以判断,杜甫《花底》诗所咏之花,花形硕大,花瓣为紫色,花蕊为黄色,花蕊形体较大,呈须状,甚至突出于花瓣之外;花瓣亦较大,足以托扶起较多较大的花蕊。同时,所观赏的花,从视觉效果上推测,也应该是数量众多、且朵朵分明。如果以此来比照诸花,则梅、桃等花肯定不符,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的某些品种等等,似乎可能性更大。

再就全诗揣摩作品词情及作者心理意绪来看。

诗的首二句,如上所述,是对所赏之花的细部描写(“紫萼”“千蕊”“黄须”),同时兼及对所赏之花圃的总览式观照(“万花”),有一种单看既美艳硕大,成片又烂若云霞的观感。第三、四两句云:“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乃赏花时所产生的轻微的心理波动。《杜甫全集校注》云:

又,附顾宸的解释:

鄙意以为,“忽疑行暮雨”,恐指赏花之时,或有阴云掠过,疑将下雨。“暮”指黄昏,与第六句“堪留卫玠车”中的“堪留”二字暗相挽合。即天色将晚,赏花之人终将离圃而返。“何事入朝霞”之“朝霞”则是以朝霞形容所赏之花烂若朝霞也。“疑”有忧恐之意,顾说很好地把握了杜甫赏花时的心理波动。

第五、六句,“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用潘安县、卫玠车典故,一言花之多,如潘岳之“河阳一县花”,与次句“黄须照万花”之“万花”相应;一言花之美艳,足以让赏花之人驻足停留。两句都是从侧面凸显所咏之花的灿烂美艳。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杜甫这首《花底》诗,未必如黄鹤所言与《柳边》一起作于广德元年春居梓州作时,也不太可能如仇兆鳌、浦起龙、杨伦所推测的那样所咏为梅花、桃花或绛梅。根据诗中对于花色、花形、万花齐放的阵势的描写来看,所咏极有可能就是牡丹。明人薛凤翔怀疑此诗所咏为牡丹,因而将此诗列入《牡丹史》“艺文志”,是有一定道理的。

注释

①(唐)郑谷《蜀中赏海棠》:“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自注:“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诗。”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此后,杜甫不咏海棠遂成一诗学公案,众说纷纭。

③参(唐)李濬《松窗杂录》,《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3页。

④(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5页。以下所引杜诗均出自此书,不再一一出注。

⑤(明)薛凤翔:《牡丹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0页。

⑦(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41页。

⑧(清)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36页。

猜你喜欢
诗圣朝霞花蕊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和李杜合影
采蜜
相聚在花开的季节里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七绝·朝霞印月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放大40倍的花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