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神秘”和“吊胃口”

2017-11-13 17:52高业
特别文摘 2017年17期
关键词:隆中对蜀国心目

高业

身为管理者,不能不懂得“扮神秘”与“吊胃口”的妙用,因为这不仅是树立自己威严的需要,也是表现自己重要性以及调动下屬积极性的需要。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得不到珍惜,而总也得不到的东西,常常被认为是最好的。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所以,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多留点神秘感,吊一吊对方的胃口,这样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果如同在茅庐中计划的那样,强借荆州,智夺西川,建立了蜀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这其中,就涉及几个疑问,令人不解。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民之术,克敌制胜之法,为何深藏不露?正当请缨之年,治乱交替之际,群雄并起之日,不思建功立业,莫非真要老于林泉之下?

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备三顾而后才与他见面,而且从秋末到早春,拖延数月?

这是他深谙“神秘”之奥妙的缘故。

孔明之所以迟迟不出山,之所以不投靠曹操、孙权,是因为他绝不只是想当一个职业谋士。他要做吕尚、管仲那样的丞辅将佐。

这是他“隆中对”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即自谋的目标。第二个战略目标才是为怀胎腹中的“蜀国”指定建国争霸方略,从三国鼎立到恢复汉室的统一天下。

第一个目标立即就达到了,第二个目标终其一生只实现了一半。

刘备三顾而后见,反映了诸葛亮谋定而后动的谨慎深谋。

首先,是考察一下刘皇叔的诚意和他对自己的需求程度。如果刘备抱着一种见不着就拉倒的态度,那就表明自己在他的心目中没有地位,他对自己的需求程度很低。在心目中没有地位,在政治军事上也不会有地位。对自己需求程度低,也就可能随时抛弃自己。既知如此,何必出山。诸葛亮也就只好拉倒。

其次,诸葛亮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准备“隆中对”。等到刘玄德第三次来访时,他不仅已经胸有成竹,而且连未来国家的蓝图都已经画出来了。

这才是他故作神秘的真正原因。

“吊胃口”在管理者调动下属干劲的过程中也很有用处。

(摘自《管人必备的权谋术》中国致公出版社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隆中对蜀国心目
梦回蜀国
从远古走来的神秘古蜀国
悠悠一夏
我心目中的小学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心目中的夏天
隆中对
堪与千古《隆中对》媲美的《窑洞对》——“全国代表”考察延安
乐不思蜀
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