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芝爱情诗艺术风格的嬗变

2017-11-14 03:24张斯洁
世界文学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爱情诗叶芝天鹅

张斯洁

论叶芝爱情诗艺术风格的嬗变

张斯洁

叶芝爱情诗歌风格在其创作的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差异。早期呈现出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中期现实主义因素,理性主义因素增强;晚期形成了神秘主义象征体系,最终从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

叶芝 爱情诗 风格演变

Author: Zhang Sijie

is from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specializing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d Literature.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20世纪爱尔兰著名诗人,英语诗坛上的文学巨匠,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被美国诗人艾略特誉为“爱尔兰的灵魂”、“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并于192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叶芝的诗歌涉及政治、宗教、爱情以及宗教神秘等众多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其爱情诗备受关注,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叶芝一生追求爱情,爱贯穿在他的诗歌里。叶芝诗歌始于爱情诗,也终于爱情诗。如果说叶芝是爱尔兰的灵魂,那么叶芝的爱情诗便是这一伟大灵魂的精髓。叶芝为世人奉献了许多深情动人而又充满哲理思索的爱情诗篇。

研究叶芝,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毛德·岗,这个对叶芝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女性。“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阳光的花瓣。”叶芝这样描写他第一次见到毛德·岗的情形。毛德·岗是一位美丽而富有激情的女演员,一位为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勇敢作战的女战士,也是叶芝一生狂热爱恋的女人。她是叶芝爱情诗的灵感源泉,也是他诗中的灵魂人物。叶芝曾说过他所有的诗歌都只为毛德·岗一个人而写。她占据叶芝内心,既是圣洁的女神,也是美好的象征,甚至是爱尔兰精神的化身。叶芝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甚至追随着她参加了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然而毛德·岗却不愿谈儿女私情,但诗人仍然充满着爱情渴望。这一时期,叶芝天真浪漫,憧憬着美好爱情,因此其爱情诗写得轻松愉快,洋溢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如《仙谣》,这首诗讲述了一个特别的爱情故事,美丽的格拉妮娅,为了逃避年老的芬的追求而与美男子狄阿米德私奔,他们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跑遍了爱尔兰,最终狄阿米德被野猪触死,芬赢得了美人的爱情,凯旋故里,大伙儿也一起欢笑庆祝。“我们,老而又老又快活,啊,这么老!成千上万岁,成千上万岁,如果都算到:给这些从尘世新来的孩子,宁静和爱情;还有叮咚滴露的长夜良辰,和头上的星星。”全诗是以芬与其族人的口吻写成的,纵使他们都已年迈,但没有丝毫腐朽的味道,一股浪漫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诗人借主人公毫不隐晦地表达自己的爱情,纯真又火热,本诗从头到尾都贯穿了诗人的热情活力以及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勇气和激情。然而,尽管诗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仍旧没有打动毛德·岗,她一直对他若即若离,拒绝他却又在遇到挫折或者心情不佳的时候主动找他寻求安慰,屡遭拒绝的叶芝依然只能通过写诗来排解心中的苦闷。《爱的遗憾》和《爱的悲哀》就写于此时,这两首诗反映了诗人爱情受挫的真实情感,诗中将毛德·岗比作海伦,海伦的美丽导致了坚固的特洛伊城的毁灭,同样的,毛德·岗的美丽也毁灭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全诗述说了诗人的无奈与哀愁。但叶芝并没有放弃,他固执地以为毛德·岗不接受他是因为她还不知道他有多爱她。为了打动毛德·岗,表明自己的决心,紧接着,叶芝又仿照法国诗人龙沙的十四行诗《当你老了》作了一首同名诗赠与毛德·岗。《当你老了》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虽然语言简易,结构简单,但是感情真挚,思想深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全诗分为三节,押韵方式为ABBA CDDC EFFE,这种押韵方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体,叶芝也正是模仿这种传统的诗体来表达他深沉不渝的爱情。诗的开头,诗人将画面定格在爱人生命凋谢的暮年,假设爱人年老后的情形,头发花白,睡意昏沉,在火炉旁打着盹,仍旧有着柔和而深情的眼神,展示了一幅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以此表达作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深爱意。第二节中,诗人直抒胸臆,通过第二人称“你”,拉近彼此距离,表明心上人虽不在身边但无时不刻不在自己心中,并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多少人爱你风云妩媚的时光,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而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82),巧妙地表达自己的一片深情和独一无二。最后一节,诗人由现实又回到虚拟的意境之中,回到第一节中想象中的火炉旁,希望心上人能够设想多年后温馨惬意的场景,又似乎在提醒着心上人要珍惜青春,珍视眼前人。最后两句中,诗人用“山”和“星星”这两个意象,虚实相接,将爱的面容隐藏在高山上的星空中,把清醒的理智和自我意识融于爱情诗中,把爱情诗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向毛德·岗剖白自己天地可鉴、日月可表的真情,拓展了诗的意境和空间,给人一种圣洁的超脱感,使这首诗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形象单纯,主题明晰,情感丰沛,诗中看似轻描淡写的爱情却显露出隽永的真情,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把叶芝对爱情的坚贞表达得淋漓尽致,凸显着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特征,这也是这一时期叶芝爱情诗歌的主要特征。从叶芝早期创作的一系列爱情诗来看,此时叶芝的爱情观简单浪漫,纯真洒脱,他的爱情诗也完全契合于心灵,比较单纯,开心的时候轰轰烈烈,伤心的时候也毫不掩饰他的哀怨,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此时的英国文学处在浪漫主义晚期,早已失去了早期的生命力,难以适应日渐复杂的社会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但是叶芝深受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雪莱和华兹华斯等人的影响,诗歌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叶芝突破时代的局限性,给处于衰败时期的浪漫主义诗歌带来一缕清风,一定程度恢复了早期浪漫主义诗歌的热烈和清新,并将浪漫主义诗歌艺术发展到了它的极致。

叶芝创作中期,爱情诗歌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与早期的爱情诗比较,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早期诗人仿佛为爱而生,可以为爱情不顾一切,诗中也大都直抒胸臆,浪漫炽热。到了中期,诗人的感情态度变得复杂。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诗人屡屡遭到拒绝,一直到毛德·岗与麦克布莱德结婚,这让诗人情感受到巨大的打击,如果说早期的被拒只是挫败诗人的希望,使诗人变得哀怨,那这次心上人的婚讯犹如晴天霹雳,给诗人致命一击,对爱情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时诗人开始劝诫人们别爱得太久,不然年华易逝,会像过时的曲子一样,被人遗忘。《绝不要献上整颗心》也写于此时,诗名就显露出诗人不可遏制的愤怒。“绝不要献出整颗心,因为爱情对于热情的女人们而言似乎不值一提。”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拒绝,诗人被爱情折腾得疲惫不堪,濒临绝望。他说每一种可爱的事物只是一种短暂的、梦幻的、悦人的快乐,可以看出叶芝此时内心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求爱遭到拒绝后诗人感觉失去了一切希望。他表示出对麦克布莱德的愤怒,但更多的还是对毛德·岗的怨恨和无助无望的爱恋。他献出并失去了整颗心,反映了诗人受挫后内心的真实感受,爱她却也恨她,表面上是劝导别人,实际表达了叶芝已毫不保留地向毛德·岗献出了所有感情。叶芝陷入了深深的悲怆,精神和身体终于被击垮,住进了疗养院。沉默一段时间后,他又写下了有名的《寒天》,又名《寒冷的天穹》。“我糊里糊涂无缘无故地承担了全部罪责,直到我哭喊着,颤抖着,来回地摇摆,被日光洞穿。”(293)在诗人看来,毛德·岗就如那冰冷的天穹,让人绝望。诗人向天穹、向世人呐喊着自己的爱情幻灭,却被不公正所打击,要独自来承担这罪责,然而诗人的呐喊最终湮没在这寒天中。从叶芝早期的创作风格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强烈的政治激情和愿望,关注更多的是爱尔兰民俗和神话,完全是为了迎合毛德·岗的政治热情而投身于民族主义运动,毛德·岗却对他的付出熟视无睹,一心只为民族主义运动服务,最后选择与志同道合的麦克布莱德结婚。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心灰意冷,感受到激情过后的无限哀伤。在这个阶段,诗人陷于无望的感情中无法自拔,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内心情感,或倾诉、或呐喊、或低吼。

当激情消退,诗人从个人情感中挣扎出来,将目光投向社会。在目睹了爱尔兰社会现实的动荡局势,政客背信弃义,党派勾心斗角,民众愚昧无知等现象后,叶芝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毛德·岗等共和党人所热衷的暴力行动也令他反感,使得诗人的爱情观熔铸了更多的理性主义和社会现实成分。另外,浪漫主义思潮逐渐褪去,艾兹拉·庞德也建议他采用当代“现实”素材和意向,这使他逐渐摒弃了早期虚幻、朦胧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开始用象征手法表达现实内容,笔调直接简练,诗歌的现实主义因素也大大增强,在艺术上达到了他所说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性质的结合”。因此,这一阶段叶芝爱情诗歌风格变得更加深沉,更趋于现实社会题材,爱情主题的诗篇逐渐减少,诗人也是在此时写下了《库尔庄园的野天鹅》。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叶芝成熟理性爱情观形成的标志,蕴含着许多深层次的意蕴。在库尔庄园,格雷戈里夫人精心照料,叶芝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从毛德·岗结婚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中逐渐恢复过来。诗中开篇描绘了库尔庄园秋天的美丽景色,把读者带进幽静的树林,蜿蜒的小路、寂静的天空、盈盈的湖波,59只优美的天鹅在湖面上怡然自得,一切都显得祥和美好,然而诗人在这样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陷入了深深的回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他曾观赏那些漂亮的生灵,心中的悲酸让他觉得一切都变了。距离诗人第一次来库尔庄园已经二十年过去了,庄园还是以前的庄园,天鹅也如同二十年前一样,尚未厌倦,情侣双双,神秘又富有热情,然而物是人非,此时的诗人,青春已逝,昔日的激情和雄心已不复存在,陪伴他的是没有归宿的爱情。诗人将自己的悲伤寄托在天鹅之中,明知自己不应该再对毛德·岗抱有任何幻想,却无法摆脱对她的痴恋,苦苦挣扎着,在与天鹅的对比中感叹青春不再、爱情消逝、世事沧桑,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于爱情的心理。但是此时的诗人有了清醒的现实感,对爱情也已经冷静下来,“当我有一天醒来,发现它们已经飞走了,它们会在什么样的草丛营筑,在什么样的湖滨或池塘使人悦目?”(305)在这首诗中,美丽婉约的天鹅成了爱情和青春的象征,天鹅的飞去,象征着他的青春和爱情已经消逝,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爱情、对永恒的深深的思索。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诗人超越了自我,或者说,是用理智压抑、隐藏了自己熊熊烈火般的感情,但不管是用什么方式,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是心态逐渐成熟,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刻,不再是只关注个人感受,开始强调诗人作为艺术家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有了博爱的深度和广度。

年轻时更适合写诗,因为有青春的热情和浪漫,更富有想象力。叶芝却是诗坛一朵奇葩,随着岁月的流逝,叶芝的创作不仅没有年老力消,反而到达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到了创作晚期,叶芝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巅峰,诗风变得遒劲有力,诗歌主题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爱情依旧是不变的主题,但叶芝开始向现代主义过渡,叶芝的神秘主义象征体系在其创作晚期最终形成。《丽达与天鹅》是叶芝晚期创作风格成熟后的作品,与《当你老了》比较,更具有多义性和复杂性。选择这首诗,更能显示叶芝晚期创作风格的发展与变化。

从形式上看,《丽达与天鹅》采用了传统的十四行诗的文学形式,前八行为一节,后六行为一节,并严格按照ABAB CDCD EFG EFG的韵律。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引自一个著名的希腊神话,宙斯化装成天鹅,强暴了少女丽达,致使丽达生下了两个女儿,海伦和克吕泰涅斯特拉,前者与特洛伊王子私奔,引发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后者与其奸夫谋杀了从特洛伊战争胜利归来的亲夫,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诗歌分为四节,第一节主要描写了天鹅的强大与丽达的无助,第二节重点对丽达的惊恐和无助进行描写,诗人采用了一系列色彩浓烈、节奏急促、对比鲜明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人禽兽狎昵的惊心动魄的画面,第三节暗示了两者结合的可怕后果,第四节中则提出了一个历史久远、引人深思的问题,“她是否获取了他的威力,他的知识?”这首诗用传统的形式诉说一个极其不传统的暴力强奸主题,极大地展现了诗歌的内在张力美和暴力美,富有象征意味。

在西方的传统叙述中,天鹅一向是诗人热衷描写的对象,它优美、纯洁、庄重,有许多惹人喜爱的特征。丽达与天鹅的结合也多是浪漫而充满激情的,结果通常祥和美好,但叶芝这首诗里,天鹅变得粗暴狰狞,整首诗也充满了邪恶、暴力、灾难和毁灭。这提供了一个具有丰富阐释可能的隐喻,评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做出了各种诠释和解读。有的认为,叶芝想表达的是历史变化的根源在于性爱与战争;有的则认为是历史是人类创造力和破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从后殖民角度分析,认为化装成天鹅的宙斯,至高无上的天神,拥有无穷的力量,同时是一种权力的代表,象征英国殖民者,而蹒跚的、无助的丽达,柔弱,纯洁,天真,正象征被殖民被压迫的爱尔兰,该诗在反映性爱与暴力的过程中,也把英国对爱尔兰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长达几个世纪的掠夺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这首诗创作的社会背景,这些观点都有其道理,也都注意到诗歌中性爱与暴力这两大因素。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终于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1923年,爱尔兰批评家乔治·穆尔希望叶芝写一首有关当前时局的诗,叶芝应约,写就了《丽达与天鹅》。但是诗人在谈到本诗的创作意图的时候也曾说:“那时我认为,现在不可能干任何事情,除非有一场自上而下的、由暴力开路的运动。我的想象开始在丽达和天鹅上找比喻,然后动手写了这首诗。但是一旦开始动笔,鸟儿和淑女就占据了整个场景,一切政治都消失了。”显而易见,叶芝的初衷是创作一首政治诗,他的真实意图在于探讨英国殖民统治对爱尔兰的影响,但在写作过程中,诗人遵从内心,不由自主地改变了诗歌的主题倾向,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多义性。但是抛开一切的政治因素,从心理深层解读,这首诗应该是诗人的内心情感经历的爆发和释放。

解读叶芝在不同时期写给毛德·岗的诸多诗歌发现,这首诗仍是写给毛德·岗的。毛德·岗是爱尔兰当时有名的美人,但在叶芝心中,这样的美是具有破坏力的,是“恶之花”。叶芝曾在中期诗歌《荷马歌颂过的女人》和《没有第二次特洛伊战争》中把毛德·岗比作引起特洛伊战争的绝代美人海伦,而丽达正是海伦的母亲。这种血缘关系在其晚年创作的《在学童中间》中也是暗示,诗中叶芝明确地把毛德·岗比作丽达或者她的后裔。叶芝在婚前,也就是创作《丽达与天鹅》前不久,仍不放弃地向毛德·岗求婚,再次遭到拒绝,又转而向毛德·岗的女儿求婚,亦未果。可见叶芝对毛德·岗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越到暮年越深沉。叶芝年轻时对毛德·岗表达爱意的形式多是热情洋溢,娓娓道来或是含蓄隽永,譬如《白鸟》《当你老了》《诗人致所爱》等等。然而毛德·岗一直觉得叶芝缺乏男子气概,认为叶芝是“一个像女人一样的男子”,这种评价对诗人来说无疑是贬义的,带有轻蔑意味的,叶芝也一直努力打破自己在她心中的这种形象。到了晚年诗人压抑太久的爱与恨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丽达与天鹅》这首诗可以做两种理解,一种是到了垂暮之年,诗人借助极具张力的希腊神话向自己苦苦追求一辈子却不得的心上人做出最后一次炽烈奔放的爱情攻势,此时的叶芝已经结婚,但他还是想让毛德·岗知道,他并非无能无力的文弱诗人,同样具有气贯长虹的男子气概。另外,从更深层次的心理角度来分析,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叶芝因坎坷爱情经历与肉体灵魂的冲突所作。叶芝曾说过,“性爱的悲剧在于灵魂是永恒的处子”,爱情必须是性和灵魂的高度统一,而叶芝与毛德·岗没有圆满的爱恋,当然也无法找到爱与性的和谐统一。随着诗人爱情的幻灭,他认为对毛德·岗的精神恋爱只有通过性结合才能达到圆满,神秘的方式和性爱是密不可分的,叶芝压制自己的欲望与怨恨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而这长久的压制就导致了自己的暴力倾向,对性爱的渴望是诗人暴力倾向的根源。《丽达与天鹅》就是这种深层性爱心理的表达,将理想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把性爱融合于想象之中,使肉体和灵魂得到一定的慰藉。诗中丽达指的是毛德·岗,而天鹅则指向诗人自己,诗中,叶芝不再是没有能力,得不到自己所爱的诗人,而是主宰着一切的天神,毛德·岗也从占据主导地位的女战士变成了无助的绝世佳人,只能任天神强暴。这首诗用神话故事的外衣来掩护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与占有欲,但过于露骨的色情描写却暴露了诗人的真实意图。这首叶芝晚期的代表作具有代表性,用丰满的形象来隐喻爱情、政治等问题,包含着多重意义。

从叶芝爱情诗歌风格的演变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自传性很强的诗人,创作中始终忠于自我、忠于内心,主张写自己主观的切身体验。在他追求精神理想的一生中,他没有囿于内心,几乎从未与现实世界的庸俗风气妥协,他的灵魂是他诗中所说的一个朝圣者的灵魂,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早期的叶芝,天真地幻想爱情,写诗来表达对爱情的渴盼与伤感,一丝甜蜜,一丝苦涩,爱情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到了中期,叶芝开始冷静理智地思考,对爱情也有了清醒的认识,他也意识到民族的责任,将注意力从个人对现实的逃避和感伤转向更广阔的现实社会空间。虽然诗歌里仍有感伤,但他坚信他的诗歌应当是他个人的,也应当是爱尔兰的,所以他把个人的爱与民族情紧紧地缠绕在诗行间,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理性色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叶芝理性的自我抑制。晚期的叶芝诗歌主题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诗人将自己的政治信念融入到对性爱的看法中,也是诗人压抑太久后性与爱的爆发。叶芝的情感经历和时代特征促使了叶芝成功从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

毛德·岗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世人会因为我没有嫁给他而感谢我的”。确实如此,毛德·岗是叶芝诗歌创作最大的内在驱动力,激发着叶芝不断创作。不得回报的爱升华成一篇篇感情复杂、思想深邃的诗篇。叶芝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毛德·岗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赋予了诗人更多的灵感,诗中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与恨之间复杂的纠葛。叶芝对爱毕生的追求与坚守,最终成就了他的爱情诗篇。

注解【Notes】

①傅浩:《叶芝诗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页码,不再一一做注。

The styles of Yeats' love poem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poems present Romantic features, which exist rich idealism at the early stage; In the medium term, the factors of realism were taken into his creation, the rationalism in the poems was enhanced greatly; His mysticism and symbol system were formed in his later work, and he turned from romanticism to modernism fi nally.

Yeats love poem stylistic evolution

张斯洁,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品【Works Cited】

[1][爱尔兰]叶芝:《镜中自画像》,王家新译,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

[2]罗若冰:《绵绵愁思里,脉脉皆真情——读叶芝的爱情诗》,载《名作欣赏》1990年第5期,第102页。

[3]李静:《叶芝诗歌:灵魂之舞》,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143页。

[4]史秀冬:《叶芝新探》,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第144页。

Tittle:

The Stylistic Evolution of Yeats' Love Poems

猜你喜欢
爱情诗叶芝天鹅
你怎么写了一本爱情诗
一张图看天鹅奖
“热跑”天鹅
关于爱情诗的写法(外二首)
《诗经》里的典型相思心理探析
天鹅
当你老了
优雅的天鹅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
我是骑者 策马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