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的大事不在学问之外

2017-11-14 05:45本刊编辑部
传记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治学学问杂文

本刊编辑部

李零的大事不在学问之外

本刊编辑部

鲁迅有诗:“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李零先生说:“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无疑,李零先生好读书,这从他的文字中可窥一斑。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当年下乡插队期间,“从北京到内蒙,从内蒙到山西,我一直带着书”,虽“没上大学,但在乡下读了不少书”。先生说:“读书是为了消愁解闷,治病疗伤,疗我心中的伤。”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功利,没有目的”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本着自己兴趣出发的阅读方式。因兴趣而生钻研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一个路数,又升为一种志向”,于是,从读书到治学,便也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大事,李零的大事不在学问之外。”他的朋友唐晓峰如是说。

多年以来,学术圈里人熟知考古、古文字、古文献——“三古”是先生的研究领域,圈外人则以先生的杂文写作,以及对现实问题的热切发声而熟悉他。先生说:“人,活着就会思考。”的确,他从未停止自己的思考,在重大学术动向、时代问题上都留下了思考的轨迹。从古代兵法、子弹库帛书、中国方术,到《丧家狗——我读〈论语〉》、“我们的经典”系列;从学术论著到杂文写作,先生的学问可谓贯通三古,融汇古今,是一种有思想的学问。

做学问不仅需要好的智力,更需要“真诚与勤劳”的品质,“我看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这个方面都不如李零”,他的朋友唐晓峰总结道:“从己,不从俗,是他的一大特点。”可以说,“不从俗”正是先生读书治学的初心,不仅在他的学问中如是,在为人行事上亦如是,比如对虚名浮利的看淡,比如不跟风、怕热闹……

先生的大事不在学问之外,并不代表他是躲在象牙塔中埋首故纸堆里。先生不满足于书斋生活,还行走于大地。“我一直坚持大地行走,看山川,看遗址,看博物馆,看库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向各地的考古学家请教。” 而“书是笔记,行是日记,这些都是草稿”,他希望把时间用在这些未完稿上。今年6月,他在七十岁生日会上的致谢辞中说:“假如还有一个十年”,他的愿望是“写本《绝笔春秋》”,“讲一下中国的Good Year(固、特、异)”。

我刊本期“中国思想肖像”栏目特别推出李零先生专题,精选刊发七篇文章,既有自述,亦有朋友唐晓峰先生,以及学生徐刚、苏晓威、梁静、冯坤和学者朱旭等人的讲述,不同角度,不同风格,共同描绘出“大事不在学问之外”的学者李零形象。

对学者而言,学问做到这儿,还有什么大事吗?

猜你喜欢
治学学问杂文
施明敬
画与理
分期付款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
KW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