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逸浩传略

2017-11-14 17:17孙庆明
金沙江文艺 2017年9期
关键词:楚雄州楚雄书法作品

孙庆明

1939年12月,任逸浩出生于云南省大姚县赵家店一个偏僻的彝家山村。任逸浩十六岁,值楚雄州在楚雄县与牟定县交界处修建州内最大水库——九龙甸水库。为建设这座库容为6300万立方的楚雄州最大水库,州政府抽调辖各县上万民工参加筑坝工程。任逸浩随大姚县民工队背囊而行成为水库建设者。

1958年九龙甸水库建成,大部分民工返回原籍,而任逸浩和一批年轻民工被招收为工人,前往离楚雄县城50多公里的白依河林场当伐木工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楚雄州在县城北郊的三家塘建成砖瓦厂,任逸浩和一批林场工人调到州砖瓦厂。不久,善于学习的任逸浩因会做木匠活,调到了同一系统的州建筑队当木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期,任逸浩在楚雄第一中学后勤科当勤杂工,具体工种为木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任逸浩因书法上取得成就,从一中调楚雄市建设系统工作。此后,他先后担任过市园林局局长、市城建局副局长,并因书法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被选为楚雄州政协兼职副主席。2010年7月22日,退休十余年的任逸浩在市建设局住宅小区自己的家中突因脑溢血不幸辞世。

笔耕不辍

任逸浩的童年在大姚县赵家店公社的一个贫穷山村度过。村子被大山所困,土地贫瘠。任逸浩小时家境贫寒,但他喜静好学。十三四岁,他认识乡中一个解放前念过书的旧文人,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任逸浩崇拜之至,仿而习之。此文人对任逸浩对书法的临摩能力和书法的悟性颇为赏识,耐心辅导,使任逸浩对自己学习书法的信心大增,遂跪拜为徒。那时候,在校念书的任逸浩除了上课之外,有了时间,就学习书法。家里没有钱给任逸浩买纸墨,他就在旧字本上练习写字。墨没有了,就用墨水写,越写越来兴趣。

1956年,16岁的任逸浩成为九龙甸水库的一名民工。住在用树枝和茅草搭建的工棚里,吃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苞谷面、小麦粉,干着挖土方、运土石的重活,一身泥一身汗。许多人累得收了工就摊在地上不能动。任逸浩嚼完锣锅里煮的包谷疙瘩,就到坝底的流水边沙地上用木棍练习写字。在民工们眼里,任逸浩是一个疯子——一个农民工,没事不好好躺下休息,练字何用?面对别人困惑的询问,任逸浩只是付之一笑。任逸浩练字,效仿的是师傅在告别时送他的两本古人刻板古书上的毛笔字。这两部书无论走到哪儿他都当宝贝带在身边。

1958年底,九龙甸水库竣工,任逸浩被招为国家工人,随一批年轻人来到了大山里的白依河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在这儿,活计比在水利工地更苦更艰险。可是,有了定额供应的口粮,每月都能领到一份工资。第一个月领了工资,他托拉木头的驾驶员从城里买回学习书法用的字贴,买了毛笔和墨汁。没有练习用的纸,任逸浩就到场部跟管理人员要学习过的旧报纸。一个月他去要一两次旧报纸。那时候,旧报纸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包个饭团子,上厕所当手纸。要的人多,任逸浩就觉得欠了个大人情。场部有坏了的桌凳要修,任逸浩就主动替场部修桌凳。几次之后,他竟学会了木匠的手艺。后来,场部附近的树木砍伐光了,任逸浩所在的伐木队搬到了大火山。这儿离在白依河边的场部有几十里地,要去一趟场部不容易,也没机会。没了旧报纸,任逸浩的毛笔也无用武之地,这让他很苦恼。万般无奈,他自己打制了一个木桌,放在工棚外面。用大伙烤过火后留下的炭灰铺在上面,把炭灰弄匀,以木棍当笔在炭灰上练习书法。伐木的活计,都是重体力,一般人收工回到工棚,吃了就躺在床上不想动弹,只有任逸浩只要天不黑不下雨,就在他铺了灰的桌上练习书法。看到他专注写字、凝神思考的样子,工友都想不通任逸浩这样做到底图什么。这种方法任逸浩在林场当伐木工四、五年时间,一直在用。

1963年,楚雄州建筑公司在东瓜镇建成了州砖瓦厂,需要一批工人,从白依河林场抽调了一批工人到州砖瓦厂工作,任逸浩也在其中。到砖瓦厂后,任逸浩当一名拉砖工。工间休息,他总是用烧砖产生的煤灰铺平写字。厂领导发现他写得一手好字,有时便请他为厂部写标语口号。1964年,州建筑公司在楚雄城南郊的新营盘建成了现代化的烧砖厂,东瓜的旧砖厂被废弃,整体搬迁到新营盘。州建筑公司看中任逸浩会写一手好字,还能做木活,于是把他调到了建筑公司干木活,偶尔也请他写标语口号和宣传专栏。任逸浩有了自己的宿舍,有了专门写字的桌子,要公司的旧报纸容易了,也可以到商店里买名家字帖、买练习书法用的毛边纸,从这时起,任逸浩用笔用纸的书法学习开始了。在建筑公司工作的十余年,任逸浩不关心政治,也不参与政治运动,一门心思钻研书法艺术。他对中国书法的起源和理论有了系统的研究和学习,领悟了书法艺术的真谛。其书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那时候,知识份子被戴上 “臭老九”的帽子。钻研学问被视为异类,想成名成家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任逸浩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各类政治运动不感兴趣,有时间就研究、练习书法。被视为政治觉悟低,承受着来自领导和同事的压力。但是,任逸浩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只为自己书法艺术上的点滴感悟和进步感到慰藉。任逸浩始终相信自己学习书法、学习知识没有错。人活着,总得有点追求。

1976年,任逸浩学习书法已经有二十年。虽然他的书法艺术最大的功用,就是替单位写写标语口号和宣传专栏,但是,他在精神上是充实的。在这二十年中,任逸浩夯实了书法的基础,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可是,因为根本找不到中国书法的名家字贴,不具备向书法大家学习的条件,这成为任逸浩非常头痛的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曾经到过楚雄,郭沫若不仅学识渊博,诗文写得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任逸浩从报纸上、书籍上得到了郭沫若的书法作品,于是,有好几年时间,他就临习郭沫若的书体。通过几年学习,任逸浩的字达到了形似。他很兴奋,把书法作品和一封信寄给了郭沫若,希望得到指点。郭沫若回了信,在信中说,想在书法上取得成绩,必须自己摸索实践,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属于自己的字,模仿别人没有前途。任逸浩有一种挫折感,但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此他开始思考怎样让自己的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人生的转折

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1976年,中国文学艺术迎来了春天。新华书店里不再只是革命书籍,文学艺术的书多了起来,能够买到商务出版社等许多著名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理论和著名书法家的字帖了。学习知识,学习艺术受到了社会的尊重,任逸浩感到欣喜慰藉。他从书店买来大量与书法有关的书籍,因为原来有晋唐小楷和魏碑的基础,开始系统地学习张旭、怀素、王铎,然后学习祝允明、何绍基、于右任的书法,兼收并蓄,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行草书。

这时候,错误的路线和观念得到纠正。知识无用论的论调被颠覆。压制受歧视甚至受到错误对待的知识份子,恢复了名誉和地位。其中一个知识分子的新生,改变了任逸浩的命运。这个人就是在1977年任楚雄第一中学校长的张毓吉。

张毓吉生于楚雄,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饱读诗书,满腹文章,被称为“鹿城才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为“右派”在矿区劳动改造。1977年,张毓吉恢复了政治待遇从矿区回到了家乡鹿城。作为一名文化人,张毓吉对艺术是衷爱的。他对有艺术成就的人心怀敬意。回到鹿城任楚雄第一中学校长后,他就听说任逸浩数十年如一日练书法的事。张毓吉打电话到州建筑公司核实情况,那边的人说,任逸浩是个怪人,除了干活吃饭睡觉,只做一件事就是写毛笔字。张毓吉说字写得怎么样。那边的人为难了,说:我们不懂,只知道他天天在写。张毓吉说,请你们找到他,让他带着自己写的字,到一中校长室来一趟。

那一天是几月几号,已经没有人记得了。那一天,任逸浩知道大名鼎鼎的一中校长找自己,并且要自己带上写的作品去他办公室,有点紧张。在校长办公室,张毓吉见到了还不到四十岁的任逸浩。张毓吉诗书画都懂,鉴赏水平不低。他见到任逸浩那一手功底深厚、自成一体的行书书法作品时,大为惊愕。再与任逸浩交谈,发现任逸浩对书法研究已经有相当层次,他那种文气十足的沉稳和深邃,让张毓吉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当过筑坝民工、伐木工,现在还是一名木工的人。他觉得让如此人才在建筑公司当木工,是人才浪费。

张毓吉虽然只是一名校长,可是在楚雄的文化界、政界有一定影响,他掂量自己有能力把任逸浩调到学校里来。按张毓吉的想法,把任逸浩调到学校图书馆是最合适的。在那里任逸浩不仅可以读更多的书,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书法创作,而且在学校这样一个教书育人的环境里,任逸浩可以受到充分的尊重。可是,任逸浩的工人身份却无法进入学校图书馆。任逸浩调到了楚雄一中,工作岗位在后勤科,工作还是木工。不过,此木工已非彼木工。因为任逸浩和校长张毓吉处得像朋友一样,没事的时候任逸浩创作书法,已为同事认可并且羡慕。

这时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压抑二十年的任逸浩的创作激情被释放出来,他的书法创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任逸浩的书法作品连连在云南省文化厅、省文联举办的书法艺术展中展现,在云南书法界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二十年磨一剑的任逸浩在云南书法界的地位由此得到公认。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拨乱反正已经完成,全国进入恢复整顿时期。中国文联下属的各个艺术家协会逐步恢复成立。1980年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恢复成立大会将在北京举行,云南省有三个代表名额。历史上云南属于文化比较落后的省份,那个时候,云南还存在大量没有念过书的文盲。高中毕业就被称为小知识分子。练书法的人不多,能写一手好书法的人更是少得如凤毛麟角。分配给云南的三个代表名额,除一名带队的行政领导,还需要选择两名书法家。在昆明市选出一名书法家后,省文联把云南各地州的书法家列出来比较,任逸浩的书法作品以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令省文联领导眼前一亮。这年10月,任逸浩作为云南的两名书法家之一,前往北京参加了中国书法家成立大会,并很快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任逸浩实现了他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书法家。

此后的几年,任逸浩的书法作品,除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作品展,还与享誉国内外的书法大家在笔会上书写作品,同台献艺,在书法界引人注目,于是任逸浩在书法艺术界有了朋友,有了名家知己,艺术的探讨和交流方面也得到了扩展,对书法艺术有了新的见解和追求。

云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任逸浩被选为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第一批常务理事。楚雄州书法协会成立,任逸浩任首届州书法家协会主席。

1985年10月,五年一届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召开第二次全国书法家代表大会。任逸浩以自己在书法艺术上无可争议的实力,再次作为云南省书法家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书法家协会代表大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能够参加国家级的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是艺术家的最高荣誉。那个时候,文学艺术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一个学校的木工,全凭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作为云南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省份的书法家代表两度参加全国书法家代表大会这件事,不仅引起了中宣部分管文艺工作的领导和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关注,在云南的艺术界也成为了新闻。而在任逸浩的家乡楚雄更是引起了文化界、艺术界的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任逸浩载誉归来,分管文艺工作的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州文联的领导看望了任逸浩。在楚雄文化界德高望重,那时候已经是楚雄师专校长的张毓吉对在场的领导半开玩笑地说:“再让我们的任大师在学校当一名木工恐怕不太合适了吧?”

1986年,楚雄市组建市园林局,任逸浩离开工作了多年的楚雄一中,到园林局任副局长。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大趋势,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全面展开。学习中国唐朝文化,仿学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日本,加强了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本在唐时不仅学习了中国的宗教文化、礼仪文化、服饰文化,也学习并传承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上可谓同根同源。为加强中日文化交流,中宣部决定中日开展一次书法交流大展。中国书法家的作品将代表中国在日本展出,日本书法也将回展中国。这是中日两国同存书法艺术的国家历史上的第一次书法作品交流展,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高度重视。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故乡,八亿中国人中从事书法艺术的人数以十万计。此次中日书法交流展代表的是中国,参展作品必须代表中国书法的最高艺术水平。中日书法交流展组委会把参展书法作品的选择对象锁定在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的名家身上。经过酝酿和精心筛选,云南书法家任逸浩的作品赫然上榜。中国书法作品展在日本成功举办。任逸浩的书法作品在此次展出中得到了较高评价。任逸浩作为中国著名书法家的地位得到了肯定,任逸浩的书法作品成为“国宝”。这一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下发了保护国宝的政策规定——禁止一批书法大家的作品流传国外,其中就有任逸浩的作品。

任逸浩成为国家级的艺术人才。任逸浩在艺术上的建树受到楚雄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被选举为楚雄州政协兼职副主席,成为楚雄州第一位凭借艺术成就进入楚雄政界的第一位艺术家、第一位因为艺术成就而被聘的云南省文史馆馆员。然而,任逸浩在荣誉面前显得十分淡定,在政界的任职,并没有让他改变对艺术的追求。他极少以领导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在履行园林局副局长职责的同时,继续潜心钻研书法艺术。1988年5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到访楚雄,任逸浩以著名书法家的身份参加相关的接待活动,州委书记专门向班禅副委员长介绍了任逸浩这位彝族书法家。任逸浩不仅是楚雄文化艺术的一张名片,也象征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书品和人品

任逸浩的行草书,取质张旭、兼容于右任的笔意,笔力雄健,苍劲老辣,枯、湿、浓、淡相宜,大气脱俗,简洁直朴,给人力透纸背的美感,深受书法界推崇,深得书法爱好者的青睐,被国内许多书法爱好者收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任逸浩书法作品的影响力不断增大,省内外不断有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前来索要任逸浩的书法作品。任逸浩保持着谦逊大度的本色,只要给以尊重,就无偿赠予自己的作品。在民间,任逸浩的书法作品大量流传或被收藏。与楚雄相邻的大理州许多景区、禅寺牌匾都留下了任逸浩书法的真迹。

任逸浩的书法作品以深厚功力和独特的个性,不仅在云南文艺界有较高的地位,在全国也影响较大。经常有中原和江淮一带的崇拜者索要作品。只要不是出于功利目的,属于懂书法爱好书法的索要者,任逸浩都会无偿寄给,体现出一位书法大家的胸襟和气度。

虽然身居楚雄州政协副主席之职,但任逸浩始终保持文人本色。作为副厅级领导,经常要参加一些政治活动,要抛头露面,但任逸浩总是低调做人。在任何场合只以一个书法工作者的身份出现。作为一名州级领导,开会时,按要求需坐主席台。他不上主席台,在台下和普通干部坐在一起。

进入二十一世纪,艺术商品化成为风尚,任逸浩仍保持着艺术家的纯粹本色。有人拿重金求购任逸浩的书法作品,以为金钱万能,任逸浩不为金钱所动。但普通老百姓真心喜欢他的作品,只要开口,他就会赠送,分文不取。有的店家欲求其字,碍于任逸浩的威名,难于启齿,请他在小酒馆里吃饭,借机购字。任逸浩辨其真诚,欣然而往,饭毕,叫人拿来笔墨,将宣纸摊于桌上,挥毫而书,三件五件,写好盖印,无偿相送,让顾主感动不已。

文联举办艺术作品展,每次约稿,任逸浩欣然应允。作品写成,文联欲派人上门去取。任逸浩总会说,不用来拿,我会送来。他把作品送到文联,坐下说,你们忙,我没事,送来就行。展出结束,文联一件作品发五十元的稿费,他不取。作品要退还,他说:“你们看得上就留着吧。”不取稿费,不回收作品,在任逸浩看来是很正常的事。但行内人知道任逸浩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价格不菲,这体现出他对文联的尊重和感情,体现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胸怀。

任逸浩在任楚雄州两届书法协会主席后,为培养新人,主动提出退居二线,潜心创作,任楚雄州书法家协会顾问。但他对书法家协会的事依然热心,对培养年轻书法家依然倾心尽力。任逸浩生前不只一次地说过,一个搞书法的人有没有成就,不看他生前有多高的地位多大的影响,要看他的作品经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淘汰,只有经受了历史考验留存下来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就因为任逸浩严谨的治学思想,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精益求精。任逸浩除了自己潜心创作,在传帮带方面,也堪称楷模。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楚雄书法界一批艺术人才成长起来,谢怀方、李显于等书家三十多岁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近些年,楚雄州书法家协会人才辈出,有了六、七名国家级的书协会员,一大批书法爱好者成为有影响的书法家,成为楚雄艺术界最有影响的艺术协会之一。楚雄州书法家协会在云南书法界占有显著的地位,这与任逸浩对楚雄书法事业的影响和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2011年6月,楚雄市文联为国际茶花大会制作书画挂历,任逸浩欣然接受创作茶花诗书法作品的任务。7月22日上午10时,到市文联作家协会办公室交作品的时候,州美术家协会主席周智、副主席梁春达和年轻的书法家谢怀方、李显于都到了,只有一贯遵守时间的任逸浩没到。开会的时间过了20分钟,周智打电话给任逸浩。这才知道在21日晚上3点左右,任逸浩因突发脑溢血,在创作室里悄然去世。大家悲痛不已,立即赶往任逸浩家里。没有见到任逸浩,只见到他留下的大量作品和生前获得的荣誉。在任逸浩创作室的壁橱里,摆放着那尊耀眼的奖杯。谦逊的任逸浩从来没有对人提及过这些荣誉:1998年12月,任逸浩被‘98’全国百杰书画家评审委员会评为“‘98’全国百杰书画家称号”;1999年10月,任逸浩被 “东方之子”系列丛书编委会评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1949—1999东方之子”;2010年12月,任逸浩同时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的 “国家艺术大奖”和 “中华民族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两项国家级荣誉。

任逸浩离世后,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竞相收藏。人们敬重任逸浩,喜爱任逸浩的书法作品,其精美的书法将流芳百世。

猜你喜欢
楚雄州楚雄书法作品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书法作品选登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