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

2017-11-14 16:12谷方正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水稻

谷方正

摘要 介绍了腾冲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秧、田块准备、人员准备、机械检查、插秧、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水稻;软盘育秧;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云南腾冲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026-02

水稻是腾冲市的重要粮食作物,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的先进适用技术。腾冲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带动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腾冲市水稻机械插秧从2006年开始示范推广,取得明显效果,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2017年发展到2 133.33 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3.2万hm2)的6.7%,水稻机插增产300 kg/hm2以上,节约成本1 50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腾冲市水稻机插秧得到了稳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产稳产。机插秧株距、行距、栽插深浅标准一致,确保基本苗数,浅水机插,薄水分蘖,有效利用低节位分蘖来提高分蘖率,增加产量,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基础。二是减工降本。可以节省种子、农药、化肥、节省用工量,机插秧育出的秧苗整齐、健壮,保证机插秧质量。三是减轻劳动强度。机插比手工栽插快,劳动强度减轻,劳动力节省。四是节省秧田面积。充分利用土地采取集中育苗,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达到了就地育苗、就地移栽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

但腾冲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于腾冲市的机插秧工作开展情况来讲,虽然从2006年开始示范推广,示范推广了11年,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到 2017年发展面积也仅2 133.33 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3.2万hm2)的6.7%,腾冲市18个乡镇虽都发展过机插秧,但到现在从事机插秧的乡镇只有9个,占全市的1/2。在认识方面,机械代替人工栽插的想法意识淡薄,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土地少,各自完成耕种没有问题,就不必动用机械了,所以对机械插秧发展前景没有信心,难发动,多数持观望态度。二是机械插秧工序多,从育秧到机插就有10~20道工序,技术性强,人员少不易操作,各个环节要求严格,群众在技术操作上很难掌握应用。三是连片田块面积小,机械操作困难,机具往返时间多,成本高,机械效能未能发挥作用。四是全市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有14个,但从事水稻机插秧的专业合作社只有5个,由于专业合作社人员少、插秧机械少,部分人员年龄偏大等各种原因,推广力度不大,就出现了推广难的问题。五是各乡镇机插秧推广力度不够,主要是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技术人员较少,就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需要。六是腾冲市许多坝区水田泥脚较深,排水困难,不适宜大面积机械化插秧,部分地区缺水严重靠老天帮忙,很难把握秧龄栽插时间,而且面积较小,起不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七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运作困难。

總之,实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更是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心声,也是加快腾冲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愿望,虽然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制约因素不少,但是只要坚定信心,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现将腾冲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腾冲市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低热河谷稻作区:建议以宜优673、内香优2115、内5优39、深优9734、中优177等优质高产杂交籼稻品种为主,搭配内5优5399。常规优质稻主推德优8号、德优16号,搭配黑壳软、细红软,热区饵丝稻临籼21号等品种。中海拔温凉稻作区:建议以岫粳18号、岫粳21号、岫粳23号等为主,搭配粳两优7619、粳两优5519等粳稻品系。高海拔冷凉稻作区:建议以滇杂33、滇杂36号、岫粳18号、岫粳21号等为主,搭配云粳38号、滇禾优34等品种。

2 种子处理

大田用种量杂交稻为30 kg/hm2,常规稻45 kg/hm2。机插秧用种量大,要求播种密度高,因而秧龄短,根据作物茬口,秧龄一般控制在25~30 d来推算播种期。秧龄最多不能超过35 d,只能田等秧,不能秧等田。播种时间确定后,种子浸种前要风选、水选漂出干瘪部分然后晒种1~2 d,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用清水浸种1 d,再用施保克农药浸种,将施百克溶入水中,大田用杂交稻种22.5~30.0 kg/hm2,常规稻45~60 kg/hm2,用25%施保克乳油5 mL(兑水10~15 kg,浸种10 kg)浸种48 h,捞起催芽至露白后播种。

3 育秧

3.1 秧田选择

应选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水源清洁的稻田或旱地作为苗床地。按秧田与大田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

3.2 苗床规格

每1 hm2大田需秧田面积90~105 m2。播种前放水做田,并开沟做墒,墒面要求长7~8 m、宽1.5 m,排水沟深15~20 cm,沟宽35~40 cm,墒面整平后排水晒田备用[1]。

3.3 营养土配制

大田需要营养细土1 500 kg/hm2,选择土壤肥沃、无杂草的壤土过筛拌肥,集中堆闷5~8 d,不能选用近期使用过除草剂的土壤。每100 kg细土拌腐熟的细猪牛粪15 kg,再加辛硫磷150 g,防治地下害虫。

3.4 育秧材料准备

大田准备软塑秧盘杂交稻330盘/hm2,常规稻375盘/hm2。农膜长3~4 m、宽2 m,竹片宽2~3 cm、长2.2 m,竹片间隔距离50~60 cm插1片,秧盘共用竹片5片。endprint

3.5 秧盘摆放与装床土

在预先平整好的秧床上平铺秧盘,铺盘每墒竖排2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边缘要重叠整齐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用细土镶实盘边。做到秧盘长、宽比例一致,整体成线。

在秧盘内铺撒备好的营养土,土层厚度为2 cm左右,厚薄均匀无杂草为宜。

3.6 浇水

用喷壶浇透床水,直到床土完全湿透,同时用65%敌克松1 000~1 500倍液,喷浇床土消毒,使床面达到饱和状态为宜。

3.7 播种

人工播种:标准化育秧需要精确定量播种,播种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播种密度均匀。人工播种常规稻种子120 g/盘,一般为375盘/hm2,杂交稻种子90 g/盘,一般为330盘/hm2。为了保证单位面积用种量,播种时要求秧盘四周均匀,种子不飞出盘外。机械播种: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用种量差不多,主要是检查盖土是否均匀,若有漏盖需人工补盖土[2]。

3.8 覆土与覆膜

播完种子后就要及时盖土,避免种子和土壤在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失去水分。盖土厚度0.2~0.3 cm,盖土要求均匀,不宜过厚,以不见种子为宜,盖土后可用除草剂除草,不宜过多浇水,避免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出苗不齐、缺塘严重。

选择宽2 m、厚0.004 mm的农膜,用竹片做拱棚,棚高60~65 cm,用土将四周压紧压实。风大的地方用长2.5 m细麻绳2~3条,用小木桩6~7根加固秧棚,防止揭膜。

3.9 秧苗管理

播种封膜后应灌1次平沟水,让秧床潮湿后并及时排水。只要土壤不发白就可以,秧盘土层薄,要注意浇水保湿,以后沟中保持半沟左右水,随时保持秧床秧盘湿润。

封膜3~4 d不揭膜,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0~35 ℃之间,湿度在90%以上,齐苗前膜内应保持高温高湿,达到促齐苗的目的。温度超过35 ℃时要及时揭两头膜降温,防止烧苗。在揭膜降温的同时要注意水分管理,防止土壤过干,发现苗床土发白时应及时浇水。

盖膜时间不宜过长,秧苗1叶1心时揭膜炼苗,先揭两头膜初炼苗,时间2~3 d。2叶1心开始揭侧边膜炼苗,揭膜炼苗总的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揭膜时间8:00, 18:00盖膜,两头不封膜。封膜前用喷壶补浇1次清水[3]。

揭膜后,要干湿交替管理,秧苗在二叶期(播后10~12 d)追肥1次,傍晚(18:00)用尿素兑水喷施,每喷壶水(8~9 L)放尿素50 g,溶解搅拌后浇20盘左右,施肥后5~10 min用清水喷洗苗1次,切忌撒施化肥。移栽前控水,根据苗情及时追施送嫁肥。

移栽时秧龄要求在30 d左右,秧龄在3叶1心或4叶1心,株高15~20 cm时移栽,移栽前3~4 d预防稻瘟病和立枯病,秧田用75%三环唑300 g/hm2兑水450 kg/hm2喷施送嫁药。

4 田块准备

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及时耕耙整田,深度为15~20 cm,大田耕耙一般要求一犁三耙,表面硬软度适中,上烂下实,土壤不板结,根据土壤结构在机插前需沉淀2~3 d待插为宜。

机插秧田要求田面平整,无杂草、无漂浮物,保持田面清洁无杂物,机插作业时不陷机。泥浆沉淀达到泥水分清,然后撤水,水面控制在1~2 cm为宜,高不露土,即可薄水机插[4]。

插秧前施腐熟农家肥10.5~15.0 t/hm2、尿素75 kg/hm2,水稻配方肥(16-9-9)375~450 kg/hm2,普钙肥150~225 kg/hm2,硫酸锌15~30 kg/hm2作底肥。用60%丁草胺乳油1 500 mL/hm2+湿润细土270~300 kg/hm2均匀撒施,施后田块保持2 cm水层3~4 d,进行药剂封杀灭草。

5 人员准备

培训人员必须对机械有敏感性,能够熟悉操作机器。培训人员需经过有关部门专门培训定为合格的人员。

应选择身体健康、四肢无残疾、精力充沛的人员作为操作人员,严禁选择过度疲劳、怀孕者及少年儿童作为驾驶操作人员。

6 机械检查

检查机械是否正常运转,如果不能正常运转就要及时检修。插秧机械工作时间短,插秧结束后机械处于停放阶段,都要进行维护和保养,虽然能正常运转,但还是要对发动机进行检查,并对齿轮、各转动轴磨擦部位上油,确保作业质量。

7 插秧

移栽前4~6 d进行控水炼苗,秧龄在30 d左右时起秧,秧苗高15~20 cm,秧床土壤含水率控制在40%左右,連盘带秧一并提起,然后将秧苗起盘后小心卷起堆放。

根据机插进度来安排起秧时间,将秧苗起盘后小心卷起,放于运秧交通工具车上,堆放层数一般以不超过3~4层为宜,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挤压导致伤苗、变形及折断,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放下,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并严防烈日伤苗。水稻机插秧是农机农艺相互结合的一种技术,选用行距为30 cm的手扶步进式和乘坐式插秧机机械为主。高海拔冷凉稻作区、中海拔温凉稻作区采用株距16 cm,栽21万丛/hm2,每穴常规稻取秧量控制在3~5株之间,基本苗63万~105万株/hm2。低热河谷稻作区采用株距20 cm。栽16.5万丛/hm2,每穴杂交稻取秧量控制在2~3株之间,基本苗33.0万~49.5万株/hm2。

根据大田泥脚深度来调整插秧机械插秧深度,并结合土壤软硬度,栽插深度控制在2~3 cm之间,提倡浅插,增加低节位分蘖,做到秧不漂,深浅适宜。

人工补秧就是对机械栽插后进行查缺补漏的一项工作,机械插秧一般需备足秧苗300~375盘/hm2,机械插秧结束,人工就要及时对机械无法栽插的地方进行补秧(如田块不规则无法机插的地方,造成秧门堵塞、漏插的部分)来填补机插空缺的地方。endprint

机械插秧的作业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有着重要作用,机插秧要求均匀,深浅一致,合格率达85%以上。

8 肥水管理

根据水稻机插秧的生长发育规律,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大穗形成,确保稳产高产。分蘖期坚持浅水活棵,促分蘖,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形成好的根系,栽后5~7 d灌浅水促进分蘖,浅水活棵促立苗,水层控制在2~3 cm之间。水不宜深,否则秧苗因缺氧造成枯萎或死秧。水不宜过干,同样也会影响成活率。最好是待水自然落干后再灌入水,这样反复多次才能促进分蘖。

栽后7~10 d,施尿素45~75 kg/hm2作分蘖肥,栽后30 d,施尿素90~120 kg/hm2作拔节肥来增加秧苗的肥力。

栽后30~35 d,常规粳稻总茎蘖数达300万~330万株/hm2、杂交稻总茎蘖数达到255万~270万株/hm2时撤水晒田7~10 d,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保留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以水调气保根系。

当水稻85%以上籽粒开始转黄时撤水晒田准备机械收割。

9 病虫草害防治

抓好以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为重点的“两虫三病”综合防治。

6月下旬分蘖盛期,用40%稻瘟灵1 200mL/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300 g/hm2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75~525 g/hm2混合,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稻瘟和稻飞虱。8月上旬进入抽穗期,用75%三环唑300 g/hm2+40%毒死蜱1.5 kg/hm2+40%富士一号1 500 mL/hm2混合,兑水600 kg/hm2喷雾防治穗颈瘟、稻螟虫、白叶枯病、稻曲病。

10 适时收获

当水稻90%以上籽粒轉黄时进行机械收获,防止割青。根据不同区域地块选择适合的收获机械,最好选择晴天收割,收获时注意水稻没有露水时才能机械作业。根据腾冲收获机械装备情况,用橡胶履带式半喂入或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稻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

11 参考文献

[1] 徐士清,叶世超,赵加生,等.连粳11号全程机械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7(6):228-230.

[2] 姜志娟.水稻机插秧育秧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7(11):8.

[3] 符策强,韩义胜,孟卫东,等.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稻麦科技,2015,33(1):89-91.

[4] 俞小燕.宣城市宣州区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35-36.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