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热器系统误差的初步测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017-11-14 21:42郭宇晨曹葵
关键词:系统误差探究

郭宇晨 曹葵

摘 要:中和热测定是中学少数的几个定量实验,但是其中的系统误差比较大,但对误差的校正一直避而不谈,本实验经实验推得热损耗具体函数关系,从而推得该环境下量热器对于量热时的系统误差,该方法对中和热的测定进行了修正,实验结果与理论中和热十分接近。该实验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着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量热器;系统误差;修正误差;反应热;中和热;探究

一、 问题提出

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中和热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热。而教材中关于反应热恰恰仅仅安排了中和热测定这一个实验。

稀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称为中和热。对中和热这一实验必须明确以下几点:①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稀释时会放热;②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水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所以弱酸(或弱碱)与强碱(强酸)发生中和反应,存在弱酸(或弱碱)的电离作用(需吸收热量,即解离热),总的热效应将比强酸强碱中和时的热效应的绝对值要小[1]。

在实验中,通常实验测得的数据比理论值偏小5%~10%,张军华老师[2]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但这仅仅减小偶然误差,吉晨老师[3]的方案实际上是利用浓溶液稀释热来抵消系统热损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验中系统误差有多大的问题。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对系统误差究竟有多少感興趣,但是缺少相关的文献。要解释清楚实验中5%~10%误差的来源,就有必要测定量热器的系统误差。

二、设计研究

(一)实验条件与假设

为了针对实验教学的真实情境,使用教学中学生使用的量热器,使得数据具有可信性。

实验中实际测定的数据和理论值应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第一种假设为热量损耗是一个固定值,与温度差无关,则理论值与测定值之间关系为:

ΔT理论=ΔT测定+t

如是这种情况,通过测定会发现ΔT理论与ΔT测定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温度差。

第二种情况为热量损耗与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则热量损耗越大,则理论值与测定值的关系为:

ΔT理论=αΔT测定

如果是这种情况,ΔT理论=ΔT测定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三种为呈现高阶函数关系,假如是最简单的二次函数则为:

ΔT理论=αΔT测定2+βΔT测定+λ

或是其他更加复杂情况,但无论何种可能,都需要通过实验数据进行研究检验。

(二)实验用品

温度传感器(DF-201E型 -100~150℃, 精度 :0~100℃时±1℃,显示分辨率 :0.1℃ )、水、酒精灯、烧杯(200mL)、量热器、塑料量筒(100mL)、滴管、铁架台、石棉网。

(三)实验方法

组装量热器(如图1,不组装温度传感器)。静置温度传感器至示数不变,记录当前实验室内环境温度T1。在烧杯中加入150mL水,组装铁架台、石棉网与酒精灯。点燃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烧杯。使用温度传感器测试烧杯中水的温度,当其示数达到一定温度时停止加热。使用量筒量取100mL水,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其温度T2,迅速将其倒入量热器的烧杯中。立刻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量热器的烧杯中液体温度,记录温度传感器示数最高值T3。

(四)数据处理

省略单位,以T5为横坐标、T4为纵坐标作图,见图2。发现这些点的坐标都近似在一条一次函数上,且该函数表达式为T4= 1.0924T5 - 0.2353。即

T理论值= 1.0924T测定值 - 0.2353

且该组数据相关系数的平方R2=0.9994,较为可信。

由该数据分析可知,因为系数为1.0924而不是1,原假定第一种情况不成立而第二种情况成立,即理论值和测定值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热损耗与温度差成正相关关系。R2=0.9994,没有必要再进行二次函数回归分析。endprint

猜你喜欢
系统误差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ADS-B的航空器测高系统误差评估方法
基于Bagging模型的惯导系统误差抑制方法
用系统误差考查电路实验
存在系统误差下交叉定位系统最优交会角研究
基于单位四元数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姿态系统误差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