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概要写作教学中五个支架的搭建

2017-11-14 20:41凌勇
关键词:概要写作

凌勇

摘 要:浙江省英语新高考的新题型概要写作属于“输入+输出”的复合型读写任务,教师应抓住“读”和“写”两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建篇章结构和主旨大意的识别、要点内容的获取、要点内容的合并成句、要点语言的独立表达、连句成文的衔接等支架,指导学生准确获取短文要点,并有效组织语言,使所写概要内容全面、语言准确、语篇连贯、语言独立。

关键词:概要写作;要点获取;语言组织;支架搭建

概要写作是指读者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的前提下,用自己精练简洁的语言来重述文章主旨大意的一种控制性的写作活动[1]。该类写作把语言输入和输出整合到同一语境中,属于“阅读+写作”的复合型读写任务,即写作过程包含“读”和“写”两个环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 [2](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把概要写作确定为高考英语写作部分的题型之一,并提出了“对原文要点的理解和呈现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和对各要点表达的独立性情况”四个评价视角。笔者认为,这对学生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学生应能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判断文章结构,快速获取文本主旨大意;第二,学生应能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把握句群逻辑关系,准确区分文章的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和细节信息;第三,学生应能用自己独立的语言写出连贯性较强的文章概要,避免抄袭原文的语句。因此,笔者认为概要写作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包括认知、分析、判断、归纳和概括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法、句法、篇章结构和衔接与连贯等能力)。

一、高考英语概要写作的评价要点

高考英语概要写作设有6个评分档次,笔者把6个档次评分标准的各个评价点进行了纵向比对(见表1)。

通过对各个档次评分标准的各个评价角度进行比对,可以总结概要写作的以下四个评价要点:

1.内容的全面性,即概写内容必须覆盖所读短文的所有要点;

2.语言的准确性,即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应无明显错误;

3.语篇的连贯性,即60词左右的概写应该结构紧凑,语意连贯;

4.语言的独立性,即不能照抄原文语句,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

二、英语概要写作教学中五个支架的搭建

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笔者在概要写作的“读”和“写”两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了支架教学法,加大概要写作的过程指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概要写作能力。下面以《考试说明》中概要写作样题(样题详见浙江教学月刊社网站www.jxyk.com“资料下载”中的“原文选登”)的写作教学过程为例论述概要写作教学中五个支架的搭建。

支架一:篇章结构和主旨大意的识别

概要写作要求学生能从篇章中抽取主干和关键信息,而不是篇章内容的简单罗列[3]。而一篇文章是由一定的内在的逻辑贯彻始终的,这种逻辑在文章结构和段落的体现就是主次分明[4]。因此,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明确文本主旨并提炼主要内容是实现概要写作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以下两个任务。

Task 1: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how the passage is organized.

【设计说明】为了帮助学生读取文本主旨大意,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明确文本体裁和篇章结构,从而根据篇章结构判定文本主旨内容的区域。该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组织结构。通过阅读短文,学生发现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 By 1538, in 1546, since the 18th century, since World War Ⅱ, nowadays”等时间状语,确定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撰写的,并对文本基本含义和体裁结构有了初步认识。

Task 2: Dra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设计说明】在概要写作过程中,学生首先经历了阅读理解的一些高级认知过程:识别中心思想、区分主要观点和支持性细节、确定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事件发展顺序[5]。样题的阅读材料属于基于事物发展以时间为顺序的论说文,共分为四个段落,结构清晰,学生在完成Task 1后发现涉及时间的词块都按顺序出现在第2、3、4段,因此能顺利得出以下文本结构:

至此,学生发现本文的篇章结构为“总——分”,并顺利确定第1段内容为文本主旨所在区域,即文本的主旨大意是“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体表灰尘或污垢是否有利健康的观点是不一致的”,第2、3、4段为支持性内容且按时间顺序具体说明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对体表污垢是否有利健康的不同观点”。

支架二:要点内容的获取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篇350词左右的短文后,能写出基于所读材料的60词左右的概要。这就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短文要点。笔者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明确文本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关注句群逻辑关系、分析句子主干成分、删除支持细节和重复语义的语言等策略确定短文各段的要点内容。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如下任务。

Task 3: Complete the following chart according to what you read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sentences and the repeated details or examples should be cut off.(教師设计如下表格,并提供关键信息查找策略,即关注句子主干成分,并删除重复的支持细节。表中斜体部分内容为学生摘录)

【设计说明】对篇章组织模式和篇章类型的关注有利于准确地再现原文中心思想,使概写的内容与结构保持与原文的一致[6]。因此,快速获取短文要点的关键是根据文本体裁特点,提炼文本结构和各部分大意。教师可根据不同文体的体裁结构特征设计寻找关键词、列提纲、填表、回答问题等概写支架,以帮助学生建构体裁意识,提高文本要点的读取能力。如:endprint

(1)记叙文:通过分析记叙文who, when, where, what, how和why六个要素得到短文要点(如是夹叙夹议,则:六要素+评论)。

(2)议论文:通过寻找“论点+论据(+结论)”获取概写要点。

(3)说明文:通过分析“现象+原因+结果(或解决方法)”获取概写要点。

通过上述两个支架的搭建,学生基本能准确读取文本要点,为顺利完成概要写作中“写”的任务奠定基础。

支架三:要点内容的合并成句

获取文本主旨、体裁结构和内容要点后,学生需要对所摘录的要点内容进行整合和改写,以达到“用规定词数清楚概括原文内容”的要求,即做到语言表达的独立性和语句的连贯性。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如下任务。

Task 4: Make up a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with the key points youve got in Task 3.(表中斜体部分内容为学生所写)

【设计说明】虽然学生已经较为准确摘录了文本各段的要点内容,但是所摘录要点内容以词块为主要形式,仅为具有逻辑意义的信息流,尚不具备句子形态,因此该任务设置旨在指导学生整合所摘录要点,进而建构概要写作所需要的要点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基本句法知识,得出要点整合后的句子,这是不同于原文语言的独立语言初次出现。

支架四:要点语言的独立表达

《考试说明》中的概要评分标准对考生所写概要的语言独立性有较高要求。而完成支架三要点串写后所得到的要点句并不具备较高的语言独立性,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同义替换、句式改换等策略对整合后的要点句进行语言替换。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任务。

Task 5: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try to rewrite the 4 sentences in your own words. You can refer to the text if necessary.

【设计说明】评分标准明确规定考生应注意概写语言的独立性,即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因此,在明确各部分大意之后,需要对原句进行改写,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改词:运用同义词、反义词和构词法等知识进行原句的词汇替换。如可以用“protected people from getting ill”替代原文的“a means to block out disease”。

(2)改句:观察原句结构,利用句法知识进行句式更改。如用“It is good to our health if we clean away dirty”替代“Cleaning away dirt is good to health”。

同时,笔者将该支架的完成方式设置为小组讨论,旨在扩大学生语言交际空间,实现组内语言的协同效应,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两组学生讨论后得出以下独立表达,在此过程中独立语言二次出现。

【Group 1】

要点1.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dirt.

要点2. People held the view that dirt was good to ones health by stopping disease before the 18th century.

要点3. From the 18th century people thought dirt was bad to their skin health.

要点4. Today some still believe dirt is beneficial for health but others dont.

【Group 2】

要点1. Peoples opinions about dirt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要点2. People thought dirt prevented the skin getting ill until the 18th century.

要点3. From the 18th century people thought washing off dirt was good to their skin health.

要点4. Nowadays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dirt can make peoples immune system stronger.

支架五:连句成文的衔接

通过以上四个支架的教学,学生得到了所有要点句,而且语言也较为独立,但尚未获得具有紧凑结构和衔接的语篇,而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也是概要写作的重点考查内容。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各要点句间的逻辑关系,结合语篇结构特征,利用连接詞等衔接手段使要点句连接成文。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任务。

Task 6: Join the 4 sentences youve rewritten into a passage with some conjunctions if necessary.

【设计说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各要点的逻辑关系,合理使用连接成分,把改写后的要点句连接成文(在此过程中,独立语言再次出现)。如针对样题中18世纪前后人们对“Dirt on the skin”对人们是否有益存在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应在概写中增加表示转折的关联词however或but等。以下是一学生的习作。endprint

Opinions towards dirt on our skin have been various(要点1) . In ancient times, some Europeans believed that dirt protected people from getting ill(要点2). However, people began to change their attitudes to dirt about 200 years ago. They believed washing dirt off our body could keep us healthy(要點3). Today, some argue that dirt brings disease while others believe exposure to some dirt makes our immune system better(要点4). (65 words)

该习作紧扣所读短文要点,完全覆盖了原文的主要内容,语言简练,结构紧凑,语意流畅,语言独立性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概要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设置、图表填写等方式搭建主旨大意分析、要点内容获取、要点组合成句、要点语言改写、连句衔接成篇的五个支架,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篇体裁意识,训练学生学会快速浏览所读文本,利用文本体裁特点快速区分主旨和细节,进而获取短文大意和要点。同时,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语言改写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对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结构的积累,训练其同义替换和句型转换的技巧,并利用改写课文、一句多译等训练提高其语言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0-31.

[3]赖朝晖.把握过程 遵循原则——浙江省英语新高考概要写作的解题策略及备考建议[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5):15-19.

[4]林跃武,李慧燕.概要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家,2010(3):71-72.

[5]陈蕊娜.概要写作过程策略个案调查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2(5):85-89.

[6]郑霄雯.试析概要写作中的语篇意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49-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要写作
概要写作在高中英语中的教学策略
新高考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探究
中学生英语概要写作的问题与对策
有效利用教材开展英语概要写作
巧搭支架,帮学生提高英语概要写作
基于教学实例的概要写作的实践与探索
押题 缩短 精练 升华
浅析高考新题型概要写作的问题和策略
概要写作与英语阅读教学之间的融合分析
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阅读理解和概要写作的联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