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番茄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11-14 10:50李亚红宋继昌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黄萎病枯萎病番茄

李亚红+宋继昌

摘要 在番茄设施栽培中,部分生产者对番茄黄萎病和番茄枯萎病识别不清,导致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介绍了此2种病害的病原、典型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关键技术,以期为番茄生产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黄萎病;枯萎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12.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110-02

海东市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区。年均气温为5.8 ℃,极端最高气温为30.3 ℃,极端最低气温为-26.9 ℃;年日照时数2 581.7 h,无霜期114 d,年降水量477.4 mm,年蒸发量1198.3 mm,年相对湿度63%;雷暴日数为39 d。

近年来,互助县依托当地的地域条件和气候特点,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设施蔬菜栽培面积逐年增大。在番茄设施栽培中,番茄黄萎病和枯萎病均呈逐年发生严重的趋势,然而部分生产者对番茄黄萎病和枯萎病甄别不清,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

1 番茄黄萎病

1.1 病原

番茄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1]。

1.2 典型症状

黄萎病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都能侵染发生,多发生在番茄生长的中后期。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叶边缘变黄,并沿着叶脉逐步扩大,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变色叶片逐渐向上发展,有轮廓清晰的“V”字形黄斑在叶片上呈现。一般表现为整个植株一侧的叶片表现正常,而另一侧的叶片变黄枯死;或叶片的一侧正常,另一侧变黄枯死[2]。黄萎病发生重的植株,叶片从下到上逐步枯死,植株结果小或不能结果。对病株茎的纵剖面观察,发现维管束呈褐色,病株逐渐落叶,表现为慢性向上枯死,并不迅速枯死。

1.3 發病规律

病原传播途径为雨、风、灌溉水、人、农具。病原在土壤中的越冬形式为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越冬载体为病残体。地势低洼积水、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农事操作不当及连作时番茄黄萎病发病重且快。定植时气温低,根部伤口愈合较慢,会促进黄萎病的发生[3]。

1.4 防治方法

1.4.1 种子消毒。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 h,然后催芽播种。

1.4.2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与葱蒜类蔬菜轮作效果较好。

1.4.3 化学防治。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4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定植前或定植后,在苗上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预防[4-6]。发病初期喷施10%水杨·多菌灵水剂300倍液,间隔10~1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另外,对于病株,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视病情连续灌根2~3次。不同药剂交替施用效果较好。

2 番茄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也称番茄萎蔫病、番茄半边枯,是番茄的一种主要土传病害。

2.1 病原

病原为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Sacc)Snyder et Hansen。

2.2 典型症状

主要是番茄茎部维管束受害,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黄,并逐步向上发展。中午时植株中、下部叶片萎蔫,早晚恢复正常。随着病害发展,植株中、上部更多叶片开始发病萎蔫,但不脱落,最后全株叶片萎蔫发黄,直至整株枯死[1]。番茄枯萎病发生时,有时仅在植株茎杆的一侧或者一片叶的一侧表现出发黄症状,而另一侧表现正常。茎、叶柄及果柄剖检发现,维管束均呈褐色。在潮湿环境下,有粉红色霉层在病株茎基部产生,病株15~30 d才逐渐枯死,其间病部无乳白色黏液溢出,有别于番茄青枯病[7]。

2.3 发病规律

病原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可结合灌溉水传播蔓延,侵入途径为幼根或伤口。表土层浅、底土层板结、透水性差的田块发病重;酸性土壤利于该病发生;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利于发病;土壤线虫为害番茄根部造成伤口,易引发病害;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害根部、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重[8]。

2.4 防治方法

2.4.1 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浸种5min后洗净[1],再催芽,播种。

2.4.2 农业防治。采用无菌基质育苗。施用腐熟有机肥。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1]。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地销毁。注重配方施肥,适当增施钾肥。

2.4.3 物理防治。利用夏季休棚期间,施石灰15~30 kg/hm2,进行耕翻灌溉,将土壤调整为微碱性,然后密闭温室连续高温闷棚7~10 d,室内温度可达60~70 ℃,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2.4.4 化学防治。1 m2苗床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 g,加4~5 kg细土拌成毒土,先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剩余的药土覆在种子上;有条件的可用无菌基质、穴盘育苗。发病初期,可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 参考文献

[1] 番茄病害大全[EB/OL].[2017-07-01].https://wenku.baidu.com/view/a73866ed5901020206409ccf.html.

[2] 梁雪杰.番茄土传病害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病机理初探[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3] 赵青云.抗甜瓜枯萎病生防菌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防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4] 尤海波,李景富,许向阳,等.番茄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3(1):60-62.

[5] 雷娜.番茄黄萎病抗病基因Ve的分子标记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6] 尤海波.番茄黄萎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3.

[7] 张斌,乔俊卿,梁雪杰,等.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拮抗细菌的评价[J].植物保护学报,2015,42(03):353-361.

[8] 李明远.北京的番茄病害变迁[J].中国蔬菜,2014(11):77.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萎病枯萎病番茄
蒜芥茄SsWRKY1基因克隆及黄萎病病原菌胁迫下表达分析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HOME家系列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编辑部故事
不同西瓜品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
爱挑剔的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