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2017-11-14 09:19吕萍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0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大思政公安院校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以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公安院校来说思政教育的有效发挥又显得格外重要。2016年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学生培养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2016年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媒体时代以96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其个性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渴望独立、追求个性、敏感脆弱、责任感弱、依赖性强,而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打造未来的预备警官,要求极高的纪律性,服从性,这就产生了培养中的重难点,如何针对培养对象的时代特点少走弯路,事半功倍的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的预备警官值得探讨。构建“大思政”格局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本文从“大思政”视域下谈谈对于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 大思政 公安院校 思政育人 思考

作者简介:吕萍,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350

一、公安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新形势

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全面深化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公安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区别,凸显公安院校办学特色,创新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力争使公安院校毕业生成为公安队伍警力充实的主要来源。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公安院校新的招录培养制度下,如何通过构建“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创新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公安院校的办学特色,适应公安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趋势是值得探讨的。

二、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重难点

当前新媒体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多且直接快捷,社交网络全面渗透,使这一代学生更早就形成了对待事物的独立判断和见解,一旦缺乏鉴别力较早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就容易根深蒂固,从而可能偏离正轨。新招录培养制度下进入公安院校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6后,其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具有极强的时代特点,渴望独立、追求个性、敏感脆弱、责任感弱、依赖性强。

而公安院校是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的高等院校,公安院校的学生是作为预备警官培养的特殊群体,因此对公安院校学生的总体政治要求、纪律作风要求要远高于普通院校学生,需要他们具有统一化、规范化的行为标准,这就某种程度上与这一代学生群体所追求的个性自由产生冲突和矛盾,成为培养过程中的难点。

公安院校是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办学方针,思想政治素质是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首要品质,思想素质过硬是成为合格预备警官的前提。公安院校思政工作是服务于公安工作的,为未来从事公安工作提供思想源泉和动力,不仅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要培育学生形成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由此,思政工作在公安院校举足轻重,目前主要是以思政理论课形式开展,但普遍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当然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思政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对接不畅,多是理论课唱“独角戏”,唱完谢幕,课上课下较难形成连续性,思政工作的持续性效果难实现。

我们发现,每到社会转型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思政工作的任务就更加艰巨,高校“大思政”工作也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思政”格局就是把学校各部门、各岗位都统一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形成合力,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通过搭建“大思政”平台,发动各方力量,整合优化资源,形成满盘皆活的局面。

对于公安院校,如何在“大思政”视域下,培育学生的警察意识、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预备警官需要不断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本次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提出了七个育人,即“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我想重点从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两个方面谈谈。

三、公安院校育人模式的一点思考

(一)育警先铸魂,以“忠诚”为主线,实现全课程思政

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里忠诚是被放在首位的,这16个字要求广大公安干警忠诚履职、甘于奉献,敢于担当,铸造忠诚警魂,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忠诚是人民警察的警魂,对公安院校来说立德树人更具体的体现是育警铸魂。公安院校是为公安队伍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预备警官的特殊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预备警官,首先就是铸造警魂。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铸造警魂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責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的方向,思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蕴着价值观、人生观、情感导向、心理动态、兴趣理想等等多方面,仅依靠思政课堂、思政老师,那只能是如风一般掠过,留不下深刻的印记,思政工作应该是广泛的、持续性、内化于心的,不应该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老师的责任,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思政老师主教的“思政课程”与其他老师讲授的“课程思政”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推进全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全课程思政。endprint

对于公安院校,在以思政课做主抓手,发挥思政工作主渠道的作用下,其他公安专业课程都要深度挖掘自身蕴含的思政因子,打破学科、专业、理论界限壁垒,以铸造“忠诚”警魂的主线,把知识串联起来,把忠诚意识、警察意识的培养渗透在全部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从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教育的潜移默化。为更好引起学生共鸣,教师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同时紧密结合网络、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整合公安工作相关资源并挖掘出与公安工作的联系,公安专业课程、警体课程都可以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把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要求与公安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警务化管理协同配合,管理育人重点发力

大思政是宽领域,大视野,具有统领性,全局性,通过全面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明确思政工作的多元主体与职责,调动高校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避免各自为政,使立德树人不止停留在教学层面,而是延伸至高校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鼓励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教职工,加入到思政工作队伍中来,不断壮大思政队伍,建立全员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形成思政教育链,使学生除了接受系统、集中性的理论教育,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点滴渗透,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

对于公安院校,因为学校的特殊性,管理较为严格,管理模式是在贯彻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下的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就是公安警察院校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工作制度对警校大学生的校内学习生活和校外工作实践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与管理、使之形成警察意识并促进其提升公安專业能力的过程。

警务化管理最直接的执行者就是学生管理老师,不同于普通院校的辅导员,公安院校的学管老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更久,接触得更多,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专门工作者。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来说,学管老师办公室设在学生宿舍,与学生“零距离”,确保了公安院校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有效实施,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学生极易受外界思想影响,由于与学生作息时间基本一致,能够最早能够发现学生思想行为变化,而学管老师的言传身教有时比任课老师还有用,使公安院校管理育人的重要性凸显。管理是了更好的教育、服务学生。大思政格局下的警务化管理,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可以提高待遇,鼓励一些思政老师担任学生管理老师,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运用新媒介,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对比、总结、创新,使管理育人重点发力。

参考文献:

[1]卢文忠.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法制博览.2015,3(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大思政公安院校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高校现有思政育人机制工作改进探析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