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招生改革的深化问题分析

2017-11-14 11:05曹小虎
西部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制度改革

摘 要:素质教育体系下,我国除了要对教育理念加以革新,也需要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台了中考改革制度,但尚未取得明显效果。本文首先对我国中考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以此为基础,就中考招生改革的深化策略加以阐述与探讨,旨在为我国中考招生改革工作的推进与开展提供一定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两考合一”

前言:我国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我国要大力推进中考制度改革的进程,要求至2020年左右时,初步形成以初中学科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的高中学校招生考试机制,并打造具备规范化、有序化优势的监管机制,以此为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助力,为教育公平提供有效维护。

一、我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现状

(一)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现状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各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进中考制度改革政策的出台,主要集中于:(1)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机制加以改革,由试验区逐步拓展,逐渐实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精准定位。比如山东省出台的《关于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指导意见》中,对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功能加以精准定位,突出中考在毕业考试及招生考试两种功能的相互融合。同时,强调在考试命题中对新课程理念加以渗透,对考试题目原有痼疾加以弥补;(2)突出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基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道德品质、自身素质、认知水平等方面制定評价标准,并将其作为中考招生的重要指标。比如海南市在中考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只有在综合素质评定等级达到B级及以上,才具备招录资格;(3)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主要在于高中招生录取标准方面的改革,体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考制度改革进程中,还存在制度改革不全面、制度建设尚未成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1)初中毕业考试及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使中考在角色定位、考试制度等方面,如何兼具评价及选拔功能就成为值得考量的问题;(2)综合素质评价标注在确定中,存在规范性及一致性不足的问题,就导致指标分类模糊,指标操作性不足等缺陷,影响评价效果:(3)高中招生考试机制中存在的“指标到校”政策的制定,是针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有效应对与解决,但同时,这种方式也会对教育公平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以校园为单位的教育公平问题。另外,在这样的资源配置形式下,各地高中对于初中毕业生的招录顺序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以精英化为导向,存在一个录取优先级的问题,而这种问题的存在,成为高中招生竞争激化的导火索。在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工作时,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1]。

二、中考制度改革深化策略

(一)对“两考合一”制度加以优化

在中考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健全及完善,因而可有效推进“两考合一”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中考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大力推进“两考合一”改革的进程。但目前,“两考合一”机制的推进,存在评价性功能被弱化的问题,会对基础教育工作造成影响,也会对学生的自主性及选择权造成影响。基于此,在推进“两考合一”制度的健全及完善时,应重点注重对于考试命题的优化,以凸显中考的“评价”功能。在优化考试命题的同时,可对其命题机制加以创新,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结合地方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中考审查机制,审查主体包括教学研究人员、优秀教职员工、学科带头人及教育测量专家等,整合这些审查主体,形成命题专家组,合理把控试题难度,对试题质量加以优化,保证其考察的全面性,并突出考察重点。另外,应当优化教育测量技术,检验试题信度及效度,凸显试题的双重选拔效果。

(二)对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加以完善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综合评价组织评价机制的健全与完善,采取有效的“拆分式”评价机制,体现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应有效果。现阶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还存在过于僵硬与死板的现象,评价主体在评价工作中,往往过度注重对于学生成绩的考量,而忽略了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考评工作。为此,可采用“拆分式”评价思路,从整体层面上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突出整体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维度,但要突出其侧重点,而不必保证其评价标准的面面俱到。在对综合评价机制进行操作与执行的过程中,可采用全过程评价方法,突出对学生学习及发展过程中的全过程跟踪记录与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评价标准,强化对于学生日常表现的归纳与总结,将其归纳为描述性语言进行评价。

(三)对“指标到校”机制加以改进

基于维护教育公平的考量,应当对高中“指标到校”的招生机制加以健全及完善,对不同到校指标加以健全及优化。尽管现阶段,高中“指标到校”的招生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反而对教育公平造成冲击,对于中考改革的进程造成限制性影响。出于对“指标到校”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形成公平冲突及价值冲突进行有效化解的需要,我国可以采用通过奖励性指标,弥补指标到校机制下的矛盾及冲突。为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还应当强化对于教学机构建设的资源投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缩小校际间的教育质量差距。出于避免“指标到校”机制下造成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可通过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实现对于群体利益的均衡配置,从多种层面考量,为名额配置的合理性均衡性进行保障。或可以政府为主导,对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加以限制,对招生指标分配方面存在的误差及不均衡问题加以优化,实现对于招生指标名额的优化配置[2]。

结语:针对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涌现的各种缺陷及不足,可通过优化“两考合一”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改进“指标到校”机制等措施进行有效弥补,以促进中考制度的日益健全及完善,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参考文献:

[1] 冯川钧. 中考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17(21):118-121.

[2] 肖磊. 关于我国中考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反思[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简介:曹小虎(1974-),男,汉,籍贯:山西隰县,单位:山西隰县教育科技局招生办,研究方向:招生工作。

猜你喜欢
制度改革
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及机制改革
职业院校自身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探讨
借力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浅论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对师范生的影响与挑战
从一起工伤赔偿案件谈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
浅议中国死刑制度改革
对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社保制度改革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