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语码转换的幽默功能

2017-11-14 11:05早热古丽·阿不力米提
西部论丛 2017年6期

摘 要:交际者为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会采用一定的交际策略。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社会准则通常与人们的期待相协调。幽默的创造和传达大多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与社会准则和人们期待不相符的语码转换为有标记语码转换。有标记语码转换违背了社会准则,能给人一种与当前谈话环境不协调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巧产生幽默效果。用维汉有标记语码转换正好能达到幽默的语用效益,使心理期待突然扑空,使人忍俊不禁。

关键词:维汉语码转换;有标记;幽默功能

幽默是人类独有的品质。幽默的创造和传达大多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 ,李小克(2007:11)在《幽默学原理》中是这样定义幽默的: 幽默是为了达到意思表达而对相关语言文字或思想进行必要处理后产生的笑料。有标记的语码转换作为交际策略可以用来制造幽默。目前国内语码转换的幽默性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成果也比较匮乏。只有赵一农(2002)以社会语言学家Myers-Scotton 提出的标记模式(the Markedness Model)为视角,对有标记语码转换的幽默功能进行了研究。标记模式建立在认知基础上,又称理性行为者模式(Rational Actors Models),认为说话者在选择语码的时候是理性的。他们之所以选择出一种语码而非其他语码并不是漫无目的随机行为,而是经过利弊权衡的,说话者考虑他的语库中全部备选语码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出最适合当前交际的语码,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解释了说话者语码选择的理据。朱雪莲(2006)探讨了电视广告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采取有标记语码转换制作幽默的实例。吴珏(2010)从语用学角度,研究了在新型曲艺表演形式海派清口中,表演者为了争取更多的潜在观众,策略性地使用语码转换,可以制造幽默的气氛。表演者选择语码转换,是对不同语境和语言结构做出的顺应。

用语码转换来开玩笑往往表明谈话内容不是十分严肃,口语化的语码较适合用来开玩笑。 因为, 这些语码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 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用非正式语码谈话,内容一般说来不严肃,或用来轻松一下气氛或表达幽默或开玩笑。Apte(1985 :195)指出, 在许多文化里,非正式语码更加适合于开玩笑。

语码转换为什么能产生幽默?

社会准则通常与人们的期待相协调,符合社会准则和人们期待的语码转换为无标记语码转换,与社会准则和人们期待不相符的语码转换为有标记语码转换。与无标记语码转换相比有标记语码转换的策略性较强,说话人利用有标记语码转换可以达到许多语用目的,因为有标记语码转换违背了社会准则,能给人一种与当前谈话环境不协调的感觉,它是在社会准则预测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破坏了社会语言学的规则,因此,从心理上讲给人一种与当前谈话环境不协调的感觉,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这些语言准则,使心理期待突然扑空,使人忍俊不禁。

1语音

语音是提高表达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双语者可以利用語音运用的偏离来渲染气氛,增强语音的幽默性。这主要表现在重音、近音仿拟、押韵和谐音上。

1.1重音

维吾尔语双音节词的重音(维吾尔语重音音节时长显著长于非重音音节)一般落在词的最后音节上。这是其基本规律,但这种现象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也能遇到重音落在前面音节的情况。也就是,从其他语言中引入的借词或临时借词跟维吾尔语混用时,对维吾尔语的语音结构带来某种程度的影响。就像纯粹按照维吾尔语动词的构词方法“静词 + 构动词语素la/lQ”的基础上构成的“V汉单音 + la/lQ”时,重音(长元音)往往放在第一个汉语单音节动词上:如,?a:za(汉)架子/?aza(维)惩罚、mo:ma(汉)馒头/moma(维)奶奶、la:ta(汉)邋遢/lata(维)布条、软骨头、bu(汉)补:la /bula(维)抢。如果人们在发音过程中,因不正确的发音即该发成长元音时发成短元音,这时词的节律性破坏了。(力提甫·托乎提 2012:53)这时会产生歧义,引起笑话。以下幽默帖子能充分说明重音的位置在相同音节上怎么区别意义的。

如:在医院一位结算员和病人之间的对话:

例(1)结算员:puli,iz j?tm?jdik?n,bulap kili,.

“你钱不够,快去抢过来。”

病人:nem?? bu(补)短促音lap keli,? m?n ja bir bula,-i bolmisam.

“什么?抢过来?我又不是强盗。”

结算员:m?n sizni卡?a pul qa-ilap keli, d?watim?n .

“我让你去往卡里充值。”

病人:hQ,pul bu(补):lap keli, demQmsiz.

“哦,是让我补钱吧。”

以上例子中因结算员把长元音/u:/不小心念成短元音/u/,所要表达的/bu:la/ (补)变成/bula/(抢),从而句意给人以“钱不够,快去抢过来”,而不是“钱不够,快去补过来。”从而引起笑话。

1.2语音仿拟

近音仿拟是对现成的词语在语音上改动个别成分后临时仿造出一种新的词语,仿拟出的新词语只在语音上与原来的词相近,而意义内容则相去甚远,如,“χoraz” diki “χo”(好样儿的)。其中“χo-raz” (公鸡)的第一音节“χo”跟维吾尔单语人口语中本土化了的汉语词“χo”(好)语音上有相似之处。仿拟出的“χo” 只在语音上与原来的词“χoraz”相近,而它们的词性不同,意义更是南辕北辙,它们在说话者的巧妙设计下产生偏离,这种前提铺垫语言的改造容易引起幽默效应。

1.3押韵

有的语码转换特意偏离语音的常规运用,通过押韵形成节奏和韵味,使语言的表达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明朗悦耳,强化节奏的效果。如:

例(2)u??aq balla 动物园ɡ? amraq, qiz balla公务员 g?(amraq).

“小孩子喜欢动物园,姑娘喜欢公务员。”

例(3)ojna?ma? 老师bil?n,老师baplar 考试bil?n.

“不要跟老师过意不去,免得招惹”

在这些例子按照维吾尔语谚语的句法特点形成节律,“动物园”和“公务员”,“老师”和“考试”形成一对押韵词”,能使语码转换加强了节奏使其具有幽默感。

还有一些歌谣在没有改变维吾尔语本身的押韵节拍的情况下,俏皮地夹杂一些汉语成分,使语言富有趣味性。如:

例(4) 三十岁 ɡ? kirɡ?nd?

青春 sizdin k?tk?nd?,

孤独 ba?a? ?tk?nd?,

赶快嫁人Aypat?m.

玫瑰一样 ?zi?iz

漂亮dur k?zi?iz,

非常 χu?χuj hidi?iz,

赶快嫁人Aypat?m.

例(5) Ko?yl diɡen sara? n?rs?,

h?r χijal?a ba?laydu,

微信ojnima? jolda ,

下水道?a ta?lajdu.

1.4 谐音(多表现在数字上)

不同语码的声韵配合为构筑谐音现象提供了可能性。汉语数词谐音有联想功能,能产性强,人们运用数字谐音来隐喻、逗乐, 使抽象的,甚至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变成“数字话”,说起来异军突起、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这种数字游戏适合大学生的风格特点,维吾尔族大学生创造性地广为使用。如:

例(6)男生对女生说:“三八三八三了八 jyrykymd?三了八,五幺五幺五幺三.

“我的心里有你有你只有你,我要我要我要你。”

半夜一位男生睡眼惺忪地调侃正在熬夜玩游戏的同屋:

例(7)“五八七七五七七,游戏 oyna? ke?i?i(通宵玩游戏)”

女生对一位为自己完成一桩差事的朋友激动地说:

例(8)“?enim sa?a bir tym?n五八!(亲爱的,送你一万个亲!)”

例(6)中说话者巧妙地运用了汉——维和汉——汉在语音上的谐音关系创造幽默。其中汉语数字“三”与维吾尔语代词“s?n”(你),“八”与维吾尔语存在形容词“ba(bar)”(有),“了”与维吾尔语语气助词“la”(只有),“五”与汉语代词“我”,“幺”与汉语动词“要”构成谐音关系。例(7)中汉语数字“五七七”和维吾尔语名词“ke?i?i(通宵)”非常巧合地构成一对押韵词,开头第一节 “五八七七五七七”和“游戏oyna? ke?i?i”音节数量相当(七个音节),整体上也能构成节律节奏。例(8)中“五八”这数字的语音听起来近似于维吾尔儿语中的拟声词“habba”(亲嘴义),说话者利用语音的这一相似性用数字来巧作幽默。

2. 语用仿拟

幽默的一个语言特征是语言的弯曲,弯曲的语码转换使期待中的关联打破之后产生幽默。

2.1用维吾尔语习惯表达汉语

例(9)ɡepi?izni a?lap 我的心半个了。

“听了你的话我心难过。”

例(10)儿子娃娃、丫头子们,明天还麦斯上班,?umu。

“小伙子们、姑娘们,明天都要上班,知道了吧。”

例(11)A:怎么了?

B: hi?nim?了。

“没什么”

例(12)样子有 。

“p?jzi? ba(r)”

例(13)siz χata明白了。

“你误会了。”

例(9)中,按维吾尔语表达“k??lym jerim boldi.”直译成“我的心半个了”(心里难过)。例(10)中,用受维吾尔语影响的新疆汉语混合语表现得有趣。例(11)中,“怎么了”的答复应该是“没什么”,但为了顺应过去时义的“怎么了”(nem? boldi),应答成“hi?nim?了” (he?nem? bolmidi)(-di表示过去时义)。例(12)“样子有”(p?jzi bar)是维吾尔语SOV语序造出来的句式,是年轻人喜爱的新潮用语。例(13)中“χata明白了”也是按维吾尔语“χata ?y??n-”的直接汉语表现,显得新颖、有趣。

2.2用汉语习惯表达维吾尔语

例(14)d?h??t kala ?umu s?n, 佩服、佩服!

“超牛啊你,佩服、佩服!”

例(15)kim 怕kim d?jdu.

“谁怕谁呀。”

维吾尔语中“kala”(牛)一般有“粗莽、不懂礼貌”等含义,从不用来表示“厉害”。而在年轻人的非正式语体中,当有人引起你佩服之心時,为了渲染氛围偏离维吾尔语语义,顺从汉语语义。例(15)中“kim 怕kim”纯粹是汉语句式“谁怕谁”的套用。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显得简单、新颖、有趣。

3.喻义推理

语码转换的喻义推理是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转换单位所表达内容的感知和辨认。

说话者有意在一种语码的表达形式中引入另一种语码,从而给受话者一种瞬间的突兀和不

协调之感。听话者根据说话人所使用的符号系统激活自己的背景知识从而推导出语码的规约

意义,形成初步认识,然后进一步对句子的深层含义进行推理、调整、完善对所听到话语的理解,继而顿悟出突兀与不协调感中蕴含的幽默信息。如:

例(16)byɡyn k?jpijatim下水道.

“今天我的心情下水道。

例(17)ɡ?pliri?iz jyrykymni过山车 qiliw?tti.

“你的话使我的心成了过山车。”

例(18) hazir uni? a?zi通话中、kallisi hazir不在服务区内, ɡ?p qil?anni? pajdisi joq.

“现在她的嘴在通话中,脑子不在服务区,给她说话也没用。”

例(19)顾客:aka qo?uni?iz tatliqmu?

“大叔,你这瓜甜不甜?”

果农: waj h?mmisi 糖尿病。

“都是糖尿病。”

在例(16)和例(17)中说话者巧用俏皮、耐人寻味的“下水道”和“过山车”等词使听者要做一番推理后才能够解码成“心情‘糟糕”和“心脏‘上下颠簸”这一喻义。例(18)说话者用通讯用语“通话中”和“不在服务区内”分别让听话者推断出“正在说话”和“心不在焉”之义。有意思的是例(19)中,果农完全打破了情景,偏离惯常性(conventionality)预期,用“糖尿病”这一概念来让听话者推断出“瓜很甜”,使人忍俊不禁。

总之,交际者为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会采用一定的交际策略。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是为了达到某种语用目的,对相关语言文字或思想进行必要处理后产生的笑料,幽默的创造和传达大多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 。有标记的语码转换作为偏离的交际策略可以用来制造幽默,即语码转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违背”了语言规则,打破了常规。给人一种与当前谈话环境不协调的感觉,它是在社会准则预测不到的情况下发生,打破语言规则,因此,使心理期待突然扑空,使人忍俊不禁。幽默语码转换的理解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喻义推理的过程,因为它所表达的是话语的言外之意,而不是字面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小克.幽默学原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1

[2] 赵一农.语码转换[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 力提甫·托乎提.現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3

作者简介:早热古丽·阿不力米提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3级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西安;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中语学院,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