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2017-11-15 12:07
关键词:农场农产品经营

郭 棒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美国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郭 棒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除了享有优越的农业要素资源禀赋以外,其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农业补贴政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及稳健的农业科技体系均在美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美国农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梳理,并从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经营组织和经营制度等四个方面予以归纳,通过对美国农业经营体系成功经验的分析,试图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路径选择。

农业经营体系;美国农业;家庭农场;启示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五化”“双高”“双紧”的新形势,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步伐已经成为我国当务之急[1](P41-45)。作为世界上农业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前列的美国,以仅占全国人口不足2%的农业劳动力,不仅确保3亿美国人的粮食供给,其充沛的农业生产剩余亦向全世界出口,当前,全球约有一半的农产品进口来源于美国。美国农业如此大跨步的发展归根结底源于其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卓越,成熟的农业经营体系不仅保障了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农产品流通,还保障了美国农业的持续经营。

一、美国农业的基本特征

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881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农业人口504 万人,仅占美国总人口的1.6%。数十年来,美国一直占据着世界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的核心地位,美国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还与其上百年的历史沿革和自由贸易竞争下所形成的诸多农业特征息息相关。

1.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农业补贴政策

美国的土地流转制度在经历四个阶段的演变后,逐渐形成以法律为保障(先后出台《土地先购权法》《宅地法》《农用土地法》等一系列法案,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所有权和使用权,确定土地流转管理监督部门的法律职责,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流转的程序和形式,减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2],以规模化生产经营为目的(政府鼓励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进行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引导分散农户土地向家庭农场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兼顾保护农业环境(为了防止土地无序开垦和盲目扩张,设立法律将重点放在土地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上,严禁农用土地向非农土地流转,同时设置“休耕”制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避免因产量不均而引发的粮食价格问题)的土地流转制度。

在对农业的补贴方面,给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员一定的补贴使其在农产品价格走低的情况下稳定农户家庭收入。其中的30%是用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计划补贴,剩下的70%则是对农产品实行全过程、全环节的直接补贴,包括防止区域农产品生产过剩兼顾环境保护的“休耕”补贴、鼓励农户种植热情实行的生产补贴、以平衡农产品市场供需为目的的粮食储蓄补贴以及为拓展海外市场、缓解生产剩余对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给予的出口补贴等。美国丰富的农业政策在给农民带来巨大实惠和强大信心的同时,促进了农民收入,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大国的地位。

2.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高

美国粮食生产伴随着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的高度普及而提升。规模化主要体现在农用机械的规模化、技术规模化和土地规模化等三个方面,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种植种类集中和人均耕地面积大的特点发展出通过采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化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和产量,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目前,机械化已在美国农业生产领域实现全部覆盖;生产区域、种类的专业化及农民职业化则进一步为农业体系助力:美国划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以小麦作物为主的种植区位于北部平原,玉米作物为主的种植区位于中部平原,以养殖业为主的养殖场坐落于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生产乳品为主的产业分布于大湖地区,以生产果蔬为主的则处在太平洋沿岸地区[3](P181-187)。在美国一个农场一般只生产一两种农产品,在大规模机械化和技术化的基础上,辅以产品、地区的有效划分,从而保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效率。通过参加农业学校、俱乐部等方式对劳动力职业教育的普及不但确保了从事生产的农户具备一定的种养殖能力,而且保障了从事农业经营的人员数量,土地不会被搁置。

3.稳健的农业科技体系

美国在长期的农业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以联邦政府农业部、州农学院以及县农业推广站集农业科、教及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科技创新及运用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科技成果推广率超过80%,均位居世界前列[5]。可以说,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及推广是美国高生产率的坚实后盾。在实际生产方面,运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实现品种优质化,利用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备的病虫防治和家禽疾病控制机制,同时将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GPS定位系统等运用到农业资源和灾害监测预防上等,实现“互联网+”。在兼顾科学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来提高农业产量、质量和经营效率,确保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持久竞争力,已经成为美国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

二、美国农业经营体系

1.经营主体

以农业现代化先进国著称的美国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大规模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公司农场等,其中,大规模家庭农场占绝大多数。经过30多年的发展,美国现有农场数量约有250万个,其中,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家庭农场数量将近210万个,比例接近90%。公司农场约有10万个,合作农场约有26万个,无论是合作农场还是公司农场,都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组成的合伙制或股份制农场。小型家庭农场占总体数量的90%,划分为居住生活型、资源有限型、退休休闲型、中销售额和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等五种,大型农场则包括大型家庭农场、中型家庭农场和非家庭农场[6](P50-53)。

在美国,6%的家庭农场面积达到800hm2,多数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在几十公顷以上,其中也不乏农场面积达1000hm2的农场。据统计,年产值在5万美元以下的农场农业产值占9.5%,数量占有74.1%;年产值在25万美元以上的中大型家庭农场虽然仅占总数的5.9%,却占据着总产值的59.8%[7](P47-52)。家庭农场平均面积达到180 hm2,相当于我国的12倍。虽然农场数量增幅逐年递减,但规模却在持续壮大,专业化程度及农业产值日趋提高。

表1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的家庭农场平均面积以及相比于中国的倍数

国家家庭农场平均面积(hm2)相比于中国家庭农场面积倍数美国180.012 33德国70 04 79俄罗斯51 03 49中国14 6-

注:根据FAO数据库整理所得。

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力量的经营主体在不断整合、兼并小型种养殖农户的基础上逐渐凸显出与其他分散经营的小规模主体不同的比较优势: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的主体联盟积极与服务于农业的组织通过契约形式连接,进一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将组织、商业谈判、决策等成本降到最低,极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农场数量增幅虽然逐年递减,但规模却在持续壮大,专业化程度及农业产值日趋提高。

2.经营方式

由于地广人稀、大面积耕种的自身特点,美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则更加侧重发挥合作关系。农业经营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由农业企业穿插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协调,包括介入生产资料的供给、生产、加工、投放市场等环节,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销售统一由企业内部核算;二是企业与农场各司其职,通过签订合约建立合作关系,由农场主负责农产品生产,企业仅负责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这也是目前主要的经营方式;三是农场主在供应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范围内合作,主要体现在各成员之间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以不同形式提供服务。

美国的经营方式突破了单一家庭农场主产销的诸多限制,进一步形成农工商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在提高其生产经营效率及收入水平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3.经营组织

美国农业的最大特点是高度集约化经营,而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家庭经营占绝对优势的美国,单个农场的局限性需要靠非营利的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来打破,农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民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生产、经营、资金融通等多功能组织。作为一种农民入股的互惠互利型的自治组织,不但确保其生产经营成本会降至最低,而且合作社利润也会作为股息分红返还农民,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专营农产品批发赚取零售差价的中间商。在帮助缺乏仓储和运输的能力的中小农户、解决供需问题不对称、为农户生产提供融资服务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农业市场不景气时,合作社的作用则更为凸显。

美国农业协会则为美国农户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务,涵盖经营管理、科技推广和政府公关等专项服务,解决会员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以维护会员利益为目的与政府部门交涉,为会员与政府搭建桥梁,同时为美国农业经营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针对小型农场种植品种多、产量小的特点,美国亦为单独生产经营个体开通了解决滞销的其他渠道——农夫市场。该类市场周末开放,自产自销的产品新鲜、安全,政府仅收取较少管理费负责市场秩序维护。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已建成8144家农夫市场,而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作为美国农业经营体系必不可少的组织者,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均及时给家庭农场等主体提供贸、工、商、产、供、销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农场的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增加经营主体的种养殖信心。

4.经营体制

美国农业经营体制实行农场制,完善的家庭农场制度为美国农业迅速壮大奠定了基石。作为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与完善,相较于其他农业经营组织家庭农场制度也更具适用性及高效性等特点:一方面,家庭农场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家庭成员构成,并不需要精确的劳动计量和劳动监督,家庭成员不但可以与经营规模匹配,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保障家庭农场收入;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确保土地能够合法自由有效地流转,随着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适度扩大,进而提升土地整体的经营效率,从而实现适度规模的经济效益。

同时,多元化的政策扶植为农业经营注入活力。美国农业部在全国拥有两千多个担负贷款职能的办公室,开通多种农业专项贷款渠道;农合和农协牵头建立起倡导价格实惠、质量可靠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户既可在指定摊位销售,也可使用流动车在限定的时间、空间内销售;对农业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分为公益性项目和竞争性项目,补贴资金由社会公允,实施过程受社会监督,杜绝腐败和社会矛盾。

农产品无缝监管为农业经营提供担保。在获许经营前,政府会组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由美国农业营销服务局提供品牌认证,在销售前端排除农产品安全隐患。同时实行快捷的政府追偿制度,对于所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由政府专业部门受理负责后续追偿索赔,追偿期限不超过3个月。

三、美国农业经营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农业经营体系的成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主体、方式、组织和和体制历史长久、内容广泛,显著的农业特征又与农业经营体系相辅相成。通过学习借鉴美国经验,立足自身实际,以四位一体为方向,突出围绕以下四个方面作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步伐的路径选择,使我国农业发展早日走上更加科学、合理的道路。

1.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

坚持优化资源,创新流转方式,建立健全土地法规和制度,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鼓励农村土地使用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效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实现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土地流转应以改善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为目的,以发展精准、品牌农业为方向,在稳定家庭承包权、细分和盘活经营权的基础上,实现向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主体及多样化、多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变[8](P8-18)。

2.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方面,加大对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培育力度,不断优化农民教育的培训模式,坚持内培外引,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吸引人才进驻农村从事农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支农体制,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坚持扶大扶强的原则,增强金融支持对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优先发展一批基础牢、前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给予适当农业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进而助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的精确培育。

3. 形成“农户、农合、农协”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农业组织体系

进一步拓展农业合作社职能,扩大服务合作领域,延长服务产业链条,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加工、存储、技术支持等方面做到专业化、综合化相结合。建立层层递进的农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通过协助农民,在技术指导、土地流转、畅通市场信息及维护农户个体利益等方面扩大对农民的影响力,进一步形成以“农户、农合、农协”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农业组织体系。

4. 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量

农业科技仍然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竞争力上举足轻重,因此应将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转化水平、创新农业科技作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技,同时建立以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要力量,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技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强农业基础性、关键技术以及适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进而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科技装备。

[1]孟丽,钟永玲,李楠.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1).

[2]崔艳丽.涉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探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夏春瑞,等.国外家庭农场税收扶持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湖南农机,2013(11).

[4]程丽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肖一垚.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粮食科技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许翔宇.国外农产品供应链促进农户减贫增收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会计,2012(10).

[7]郭文倩.中美农业经济发展规模的比较[J].农家科技,2014(1).

[8]罗必良,李玉勤.农业经营制度:制度底线、性质辨识与创新空间——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4(1).

ResearchonAmericanAgriculturalManagementSystem

GUO B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gricultural of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

As the world's first agricultural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enjoying the superior agricultural resource endowment,in addition,its land circulation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large-scale specialization,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play an improtant role in the U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cess.At firs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agriculture, then summarizes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main body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merica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vide path selection that we ca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American agriculture; family farm; enlightenment

F310

A

2095-0292(2017)04-0059-04

2017-05-13

郭棒,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政策与理论。

[责任编辑孙兰瑛]

猜你喜欢
农场农产品经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农场假期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农场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一号农场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