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治理实效调查

2017-11-15 08:39阚德龙
城乡建设 2017年21期
关键词:如皋市垃圾居民

■ 阚德龙 黄 军

如皋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治理实效调查

■ 阚德龙 黄 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聚,生活垃圾的“产量”也不断增长,目前我国有非常多的城市正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本文基于对江苏省如皋市城区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居民问卷访谈的分析,获得城区居民的人口基本特征、垃圾分类意愿和认知、垃圾分类行为等相关数据。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和对问卷访谈的分析结果,总结分析县级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即目前县级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很高但意识不高,缺乏有效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安置以及缺失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最后提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的长效治理机制,以此来破解之前发现的诸多问题。

自2016年开始,如皋市城市管理局根据中央提出的“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去年两会上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专项行动。在此项行动中,如皋城市管理局重点关注生活垃圾转运环节,并进行有效的细化分类,在源头上进行减量化处理,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治理机制。

一、如皋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如皋市,长三角北翼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县级城市,经济规模在长三角地区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对如皋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粗略描绘出我国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目前,如皋市生活垃圾正以2%~3%的速度持续增长,2016年之前如皋市还是普遍采用填埋和焚烧的处理方式处理各种垃圾,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还造成了国土资源的“永久性”浪费。根据图1可知,2016年,如皋市这一县级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已经达到了4.08万吨,比2015年同比增长了2.05%,如皋市对其城市生活垃圾从源头上进行减量和分类处理已经刻不容缓。

3种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表

(一)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处理方式概况

县级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在基层推进的重要支撑点,其生活垃圾的“生产”越来越呈现种类的多元化和数量的快速增长,这给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县级城市大多采取填埋和焚烧等手段处理各种生活垃圾,还有其他废品收购点消耗部分生活垃圾,但不管是政府的填埋和焚烧,还是粗放市场型的垃圾废品收购点,都造成了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和国土资源的严重浪费。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目前基本采取垃圾分类服务外包的市场化形式来推进垃圾处理。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其在垃圾源头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方面有着比填埋和焚烧手段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上表所示,通过对比垃圾填埋、焚烧和分类处理这三种方式的优劣,分类处理在实践上更经济,更有可操作性。

(二)县级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预测

根据如皋市人口与生活垃圾产量的调查,其县城区域常住人口达25万人,流动人口达5万人,共计30万人,每年生产生活垃圾(包括餐饮业、商业等)量达4.08万吨,2012年至201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近3%,到2020年预计能达到4.6万吨左右。综上所述,可以计算获得每10万人年平均生活垃圾产量达到1.36万吨,就全国县级城市共常住人口来计算,其生活垃圾产量相当惊人。

图1 2012~2016年如皋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统计图(万吨)

二、如皋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皋市自2016年开始初步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计划,到今年城区垃圾分类处理率已经达到40%。仅仅一年时间垃圾分类治理已经达到这样的成绩,可以说如皋市的垃圾分类治理是成功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通过行为观察法、随机发放问卷和入户访谈等形式对如皋市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城区内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关系,以及对社区垃圾分类投放便利性进行试验,找出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意愿和行为之间存在偏差

根据观察和访谈,当前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每天投放生活垃圾平均一次。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有83.9%的居民初步认识到生活垃圾的无序处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其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人群多为年青且文化水平较高、收入中等以上,相对清楚具体垃圾分类的居民,总计占47.9%。统计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城市居民仍然采取混合收集的垃圾分类方式,且短期内无法改变其习惯。在系统分析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率后,笔者发现其知晓率达到83.9%,其中非常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达到47.9%,而正确投放率仅仅达到39.7%。显而易见,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愿很高,而垃圾分类的正确行为却普遍很低,这就形成了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偏差。

(二)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根据其他城市垃圾分类的经验,垃圾分类知识是否普及,垃圾分类标准是否合理,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是否完备,都是垃圾分类治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仍有27%的居民反映其小区内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此外,还有60.2%的居民认为小区内投放的垃圾分类设施无法满足其分类投放的目的,觉得起不到垃圾分类的作用。甚至有小区居民认为政府没有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分类作业部门,加上有相当多的小区还未设置有毒有害生活垃圾的回收箱,所以只有17.4%的居民对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三)激励措施和强制性措施缺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背后必然存在一定的“动机”,垃圾分类是人类社会高度自觉的产物,需要人类克服狭隘的自私性,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短期内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这造成了居民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无法有效参与。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超过半数的居民支持公平公开的市场化垃圾分类,并主张建立垃圾回收的激励机制,对主动参与宣传和投放的小区居民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笔者也发现由于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法规和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服务外包和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得不到有效的全程监督和行为规制。

(四)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不够

就全国而言,县级城市在垃圾分类治理中未能取得理想效果,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普及不到位。根据在如皋市某社区两个居民小区实地调查发现,小区中未接受或者未主动参加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知识教育的人数高达36.1%,而主动接受垃圾分类处理知识教育的人也只有21.3%。通过调查数据中被调查人口的特征分析,在校中小学生在家庭中接受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效果最为明显,可见通过教育部门下辖各中小学开展的垃圾分类教育成果斐然。综上所述,对在校中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对其他社会人群,特别是社区普通群众的宣传教育还不够。

(五)垃圾分类的长效治理机制缺乏

垃圾分类处理是包括垃圾源头减量、初步分类和末端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垃圾分类教育、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粗加工和末端再利用产品的生产等多个环节。然而就全国范围而言,垃圾分类处理的各个部门还是相对独立,没有能够形成协同的合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就如皋目前的垃圾分类治理办法而言,现阶段也只包含着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这三个环节,垃圾分类的长效治理机制还未形成。

县级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正处在关键的起步阶段,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标准化和无害化治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并制定分类细则和操作手册,更加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同时增加垃圾分类垃圾设施的便利性;其次,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和垃圾分类处理企业的行动,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以此来构建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性措施;再次,要改变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垃圾混合收集处理方式,一方面,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教育广大群众垃圾分类的益处,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强化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不仅需要构建有效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机制,也需要加强建设强制性的规范,以此激励和规制群众的行为;最后,构建公平且公开的垃圾市场化运行机制,依据思维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实现垃圾的资源性再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图2 居民对垃圾分类存在问题认识的概述

(作者单位:如皋市城市管理局;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如皋市垃圾居民
如皋市抡好安全监管三板斧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爱的表白书
石器时代的居民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小小展台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