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有生活味

2017-11-15 06:58高丛会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谚谚语活动课

高丛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开放课程,如果能将其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它就会变成一门有着区域特色和实践价值的课程。

1.在乡土资源中寻找实践主题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农谚是乡村文化的代表,如“谷雨前后,点瓜种豆”“立秋核桃白露枣,寒露柿子穿红袄”“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冬耕深一寸,强似多上粪”“立冬不砍菜,必定受冻害”……这些谚语是流传了几千年的宝贵经验,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而且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因此,学校开展了以“走进农时谚语的探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去采访自己的长辈,收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村谚语,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带着泥土味的语言进行整理。学生们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查询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了一些广为流传的农时谚语,从中了解当地的耕作规律、气候特征和饮食习惯等。

我们引导学生将这些农谚集中后互相交流、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报告也富有淳朴的、浓浓的“农”味,还能培养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的兴趣,感受农村实践活动的特有魅力。

2.在乡土体验中开展实践研究

结合学校的地理坏境优势,引导学生在乡土体验中开展实践研究。学校建立了校内劳动基地——“开心农场”。校内劳动基地由學生自由命名、自主设计种植方案。种植前,学生主动向家长或农民取经,根据季节,选择白薯、玉米、大蒜、土豆、萝卜、白菜等易操作、易管理的农作物。活动实施中,我们主张学生自主购种、耕种并做好日常管理。我们邀请农民伯伯走上讲台,教给学生认识并正确使用锄头、镰刀等农具;指导学生何时浇水、何时锄草效果最好,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等;引导学生观察植物长势、植株的大小、形状……同时做好各种记录,例如:表格式的管理日志——记录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发的思考等;文字式的观察日记——写下观察所得,如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的变化等。在劳动中,学生学会了很多技术、方法,他们乐在其中,“研”在其中。有的学生还采集样本,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显微镜观察蔬菜的病害情况,然后上图书馆或上网收集资料,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地预防了病害。给实际劳动中的体验注入科学引导的“灵气”,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使研究活动更接“地气”、更为灵动、更为实在。

独具特色的乡土地方文化,使学生感受到了乡土情愫的魅力。

编辑 _ 李刚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谚谚语活动课
蝗虫农谚试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说说谚语
秋日,跑在农谚里的父亲
农谚
20世纪以来中国农谚研究概评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谚语趣画(一)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