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2017-11-15 14:49亓一凡
未来英才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亓一凡

摘要: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需要。本文从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十几年来,我国心理卫生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數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了学习困难和各种情绪障碍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等心理健康问题[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2]。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青少年孩子的心理疾患未能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和关注,学校暴力、离家出走、自杀、网瘾等事件频发。

通过对我市第一中学的调查发现,由于宠爱、父母离异、留守等多种因素影响,现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复杂多样,且有普遍性和严重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学习压力感强、感觉缺少自由空间和时间,对父母有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紧张;②孤僻、偏执,自以为是,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③抑郁,对学业、前途、未来看不到希望,整日没精打采;④逆反、焦虑、烦躁,缺少温暖和关爱感强烈;⑤人际关系敏感、心胸狭窄、敌对、嫉妒,经常与人吵架甚至发生暴力冲突;⑥自我强迫现象,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⑦环境适应性慢、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⑧心理不平衡性,对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⑨崇尚早务工,学习积极性不高;⑩崇尚金钱,花钱大手大脚,抱怨零花钱不够用;⑾早恋;⑿网瘾普遍性;⒀无所谓心态[3]。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他们学业事业成功;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可以保证小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工作。对照当前中小学生心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衡量中国教育事业是否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承载着14亿人民对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大期望。

2、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三十年多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中小学生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家庭、社会环境都给当今的青少年的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的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3、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对于中小学生,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的,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强国梦的重要基础。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影响着祖国的未来,所以说,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紧迫[4]。

三、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排除心理障碍。在心理疾病发病比较高的初中、高中设立心理咨询服务室或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可以按照一定比率配置专职心理咨询师;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对没有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学校可以聘用临时心理咨询师;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设立心理咨询qq号、微信公众号、邮箱及信箱等,鼓励学生主动咨询,使其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

2、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为目的的普通课程,它是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由专业教师任教。教师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通过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认真分析,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平衡发展[5]。

3、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心理测评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现在科学的心理测评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行因材施教,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4、特殊群体特别辅导。对于心理疾病较为严重的中小学生,进行特殊辅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心理辅导课时,把心理辅导与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活动中的整体功能,让心理辅导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内容。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日常教学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各学科都应有一定比率的心理辅导内容,并不断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让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各科教学的始终,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世平,何玲.撰写.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和分析[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

[2] (美)卢西安尼著.改变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训练[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云艳主编.快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邢群麟,达夫,薄同娇编著.心理学一本通上[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5] 杨进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现代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