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影片《动物庄园》角色的讽喻性解读

2017-11-16 00:05
电影文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极权奥威尔本杰明

陆 丹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一、《动物庄园》:从小说到电影

《动物庄园》是英国第一部院线上映的动画长片,于20世纪中叶在英国上映,这部改编自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同名小说的影片在故事情节、角色设置及叙事内涵等方面较为遵从原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物庄园中的寓言故事,这部动画长片曾荣获第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动画片提名。这部影片因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批判性与讽喻性而被认为是英国动画电影中经久不衰的代表作品,而这其中的深刻内涵在很大程度上继承自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原著。本文将在呈现《动物庄园》从小说到电影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选取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角色老猪斯诺伯、公猪拿破仑、老马伯克瑟及驴子本杰明等,结合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对其中的角色讽喻性进行解读,并呈现整部影片深刻的批判性。

乔治·奥威尔出生于20世纪初的印度,当时的印度仍为英属殖民地,自幼成长在官员家庭的奥威尔虽然目睹了许多不公平的殖民行为,但民族的立场却长期影响着奥威尔的思想,这使奥威尔在完成学业后成为一名维护殖民统治的警察。但在担任警察后不久,奥威尔的思想倾向发生转变,在亲身经历了越来越多的种族压迫和歧视事件后,奥威尔辞去了警察的工作,彻底成为一名反殖民、反极权主义者,并开始以记者和小说家的身份投入创作。1945年,奥威尔首部具有鲜明政治讽喻性的小说《动物庄园》出版,不久后又创作了同为政治寓言的小说《一九八四》。凭借这两部小说,奥威尔被赞誉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在奥威尔的回忆录中,他曾坦言自己写作的初衷就是将“政治”化为“艺术”,[1]而《动物庄园》等作品很好地实现了奥威尔的这一梦想。可以说,无论是原著小说《动物庄园》,还是改编后的动画长片《动物庄园》,都是讽喻艺术作品中难以跨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影片《动物庄园》中,猪、马、驴等动物在农场主琼斯的统治下从事着繁重的劳作,在艰苦的日子中,老猪斯诺伯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推翻琼斯的统治。终于在收割麦子的季节,琼斯只顾饮酒作乐,甚至忘记了给日夜劳作在田间的动物们喂食,这使忍无可忍的动物们终于揭竿而起,推翻了琼斯的统治,并将琼斯农场正式更名为动物庄园,开始过上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并团结起来坚决反抗人类的生活。然而,在老猪斯诺伯死后,新一任的领导者公猪拿破仑却在逐渐建立“更平等”的生活,通过修改庄园戒律来获得比其他动物更多的特权,通过发动“风车运动”来利用动物们的劳作换取更多金钱并依此享受更加优越的生活。公猪拿破仑甚至做出了许多彻底背叛动物庄园的勾当,最终濒临毁灭的动物庄园再次发生革命,驴子本杰明带领动物们推翻了猪的领导,而整部影片也在新一轮的革命中画上了句点,为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通过上文关于原著作者奥威尔创作初衷及《动物庄园》故事情节的论述,不难发现其中强烈的批判性和鲜明的讽喻性。总的来说,这部动画长片的讽喻性更多地体现在不同类型的角色设置之上,从狭义上看,这些角色隐喻了苏联时期的政治及其间的领导人等;从广义上看,《动物庄园》中的不同角色更是对所有极权政治中的个体或群体的讽喻,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二、“猪”:《动物庄园》中的领导者

在动画影片《动物庄园》中,最为主要的角色形象便是“猪”,无论是老猪斯诺伯,还是公猪拿破仑,都对“动物庄园”及动物们的命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猪是一种家畜,人们饲养猪往往是用来食用的,所以会将猪尽量喂养肥壮,这使猪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一种肥头大耳、好吃懒做的形象。然而,在《动物庄园》中,猪成为富有智慧和行动力的领导者形象,这种颇具反差性的角色设定为影片通过角色传递出的讽喻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2]在动物革命之初,最早将动物们凝聚起来的老猪斯诺伯,目睹并经历着人类琼斯的压迫,决定号召动物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只德高望重的猪告诉动物们两条腿的人类只会不断剥削动物们,大家需要通过暴力革命将琼斯赶出农场,并由动物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平等、和谐的动物庄园,这一启蒙式的思想和由此引发的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革命为动物们的生存境况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的源起老猪斯诺伯也自然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家和领导者。从老猪斯诺伯这一角色的隐喻意义上看,它无疑象征着包括马克思和列宁在内的反对压迫、反对殖民的伟大思想者和革命领导人。在这些伟大的领导者的引领下,无论是《动物庄园》中的动物,还是现实生活中受压迫的民族,都获得了重新站起来的权利,开始了平等而美好的新生活。

在动物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动物庄园后,获得自由并享受平等的动物们奉行着“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的原则在庄园中辛勤、快乐地劳作。然而这样和谐共荣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在老猪斯诺伯死后,继任的领导者公猪拿破仑上任,开始实行“更平等”的统治。在政治统治方面,公猪拿破仑开始制造一系列政治运动,通过高喊“七戒”口号来统一动物们的思想,同时利用庄园中由狗组成的暴力机构清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在经济建设方面,公猪拿破仑号召动物们投入到伟大的“风车行动”中,通过建设风车来发展动物庄园的经济,并借此为终日辛勤劳作的动物们描绘了走向富裕的蓝图。在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的一片“繁荣”背后,动物庄园并没有朝向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而是走向了极权,以公猪拿破仑为代表的猪逐渐成为特权阶层,“一切动物都是平等”的戒律逐渐演变成“一切动物都是平等的,一些动物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猪以脑力劳动者自居,并以此逃避劳作,食用牛奶、水果等庄园中的奢侈食物。更为严重的是公猪拿破仑开始破坏“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的基本准则,拿破仑将因劳作而病重的动物贩卖给人类以换取高档食物,在与人类的暗自沟通中逐渐成为“人类”,猪们不仅学会了两条腿走路,还穿上了人类的衣服,开始睡在床上,并逐渐养成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彻底背叛了动物们革命之初的信仰,成为动物庄园中的极权群体。同时,猪们为了维持这种特权阶层的生活,还持续豢养着狗。这些狗不仅在政治斗争中成为当权者的爪牙,还在庄园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镇压其他动物的利器,使其他动物在不平等的庄园生活中无奈地维护着极权统治。

三、“马”:《动物庄园》中的劳动者

《动物庄园》中,在公猪拿破仑的统治下,动物庄园已经变成一个极权的王国,在极权的动物庄园中,动物们唯公猪拿破仑之命是从,最初代表着民主与共和的戒律已被逐渐篡改,在不敢反抗、不想反抗的氛围中,以老马伯克瑟为代表的其他动物们终日从事着繁重的劳动,在“风车行动”所营造的美好生活的虚假愿景中被无尽地剥夺了所有的权利。所谓极权主义,最初是西方学者在研究纳粹德国时所用到的词汇,后来极权主义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展,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群体内,领导者通过愚民政策的文化手段和国家暴力机关的威胁手段来维护“一言堂”的统治局面,在统一的意识形态、统一的意志及统一的行动中,领导阶层享受着无尽的崇拜,并获得了无限的特权,而这些特权的供给者人民则成为维护极权统治的工具。[3]

在动画影片《动物庄园》中,老马伯克瑟在动物庄园成立后任劳任怨,尤其是在公猪拿破仑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推行“风车行动”后,伯克瑟等动物更是没日没夜地投入到所谓的庄园建设之中。相比于琼斯的农场时期,老马伯克瑟等动物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劳作的强度也没有得到减轻。不仅如此,它们在自己构建的平等的动物庄园中也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在长期的超负荷劳作中,老马伯克瑟终于病倒了,面对这样模范的劳动者,领导者拿破仑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奖励和赞许,反而将老马伯克瑟出卖以换取物质财富。在以公猪拿破仑为首的领导者们心中,如老马伯克瑟一般的劳动者的唯一价值就是通过劳动来创造供统治阶层消耗的资本,一旦劳动者无法再提供足够的劳动,它们将毫无顾忌地被遗弃。在《动物庄园》的劳动者身上,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极权统治下的苦难,还能够感受到统一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愚昧和懦弱。当公猪拿破仑修改戒律后,许多动物对领导者的这一行为产生了疑问,但在拿破仑的思想“教化”和暴力威胁下,动物们放弃了质疑和反抗,依然坚守在劳作的一线,甚至在“风车行动”的波折发展中,动物们依然相信极权领导者为庄园构建的虚假蓝图,认为只要奋力工作便能够早日实现富裕的梦想。当公猪拿破仑开始违反最初的戒律搬到床上睡觉,用两条腿走路,在饮食等日常生活中都出现了特权现象后,动物们也没有对此进行反抗,心甘情愿地为这位所谓的“劳心者”供给更优越的生活,这种愚昧而懦弱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成为稳固极权统治的“帮凶”,也成为动物们苦难的“制造者”。

四、“驴”:《动物庄园》中的独立者

在动画影片《动物庄园》中,驴子本杰明是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来自劳动者群体,却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劳动者群体的局限性。在动物庄园建立之初,呈现出平等和谐、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此时的驴子本杰明与老马伯克瑟等动物们都充满希望地投入到建设庄园的劳作之中,但在公猪拿破仑开始篡改戒律并违反动物庄园创立的最初意旨后,驴子本杰明开始沉默了。驴子本杰明沉默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偷懒,而是看清楚了动物庄园的发展现实,在极权统治下,作为普通劳动者的驴子本杰明难以改变整个庄园的发展现状,在公猪拿破仑的暴力威胁下只能避而不言。但需要注意的是,驴子本杰明与其他愚昧而单纯的动物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在武力威胁和思想教化下丧失自己的独立意志,当得知老马伯克瑟被贩卖后,本杰明悲伤而愤恨地追逐着即将走向死亡的伯克瑟。从这一情节观之,驴子本杰明并没有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下变得麻木不仁。更为重要的是,当动物庄园不复往日景象、濒临灭亡之际,驴子本杰明不再沉默,而是带领被压迫的动物们发起了第二次革命,向极权主义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影片也在动物庄园的第二次革命中落下帷幕。

之所以说驴子本杰明是动画影片《动物庄园》中的特殊角色,其原因不仅在于驴子本杰明对于故事情节发展的意义,还在于其本身的隐喻价值。在该片原著作者乔治·奥威尔的眼中,驴子本杰明身上拥有自己的影子。正如上文所述,乔治·奥威尔原本出生在殖民统治者家中,也曾经充当殖民统治者的爪牙,但他并没有被主流的意识形态所同化,而是具有独立的思考,在认清了殖民统治的罪恶本质后,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反殖民、反极权的道路,并逐渐成长为一名社会主义者。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过程中,乔治·奥威尔所强调的也并不是社会主义或共和运动的表面形式,而始终坚守在真正的民主政治和平等权利之上,[4]也正因如此,乔治·奥威尔才通过《动物庄园》传递出自己对于极权主义的极力批判和无情讽刺,而动画影片《动物庄园》正是用光影的方式将这种带有寓言性质的讽喻搬上了银幕。

猜你喜欢
极权奥威尔本杰明
《单向度的人》启发有感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人类飞翔的史前时代:本杰明·罗宾斯和他的旋转臂
乔治·奥威尔最后的日子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1949—1979被妖魔化的红色巨人
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