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汴稻1号的选育

2017-11-20 03:36汤玉煊刘素玲杜玉蓓
中国种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丰精米粳稻

汤玉煊 姜 军 刘素玲 杜玉蓓 赵 琪

(1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开封475004;2开封市祥符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封475100;3中国农业大学开封试验站,开封475004)

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汴稻1号的选育

汤玉煊1姜 军2刘素玲1杜玉蓓1赵 琪3

(1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开封475004;2开封市祥符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封475100;3中国农业大学开封试验站,开封475004)

汴稻1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镇稻99和秋丰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在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9454.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2.1%,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中,2013-2014年平均产量9802.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5%,2年均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549.0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8%,居试验第1位。该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水稻新品种;汴稻1号;选育;栽培技术

近年来,河南省粳稻生产中品种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不断加重,产量徘徊不前,甚至减产,急需新的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因此选育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已成为河南省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1 选育经过

根据育种目标,2006年以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选育的水稻品种镇稻99为母本,以引进中间材料秋丰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2007年种植F1,除去伪杂种混合收获;2008年种植F2,分离丰富,选单株12个,当年进行海南加代种植F3,续选单株;2009年种植F4,继续选择优良单株并进行海南加代,F5基本稳定,选择收获性状一致的优良单株成株系。2010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2011年进行多点产量比较试验,6个试验点,每667m2平均产652.9kg,比对照品种新丰2号增产12.1%,增产显著,抗病性好。2012年参加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2013-2014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1)。

图1 汴稻1号系谱图

2 品种表现

2.1 特征特性汴稻1号属禾本科,稻属,粳亚种,属常规粳稻类型。2013-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全生育期160d,株高104.1cm,茎秆粗壮,剑叶挺直,株型紧凑;穗长16.7cm,平均每穗总粒数151粒,实粒数132.1粒,千粒重26.4g,品质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较好。后期落色好,不早衰。

2.2 品质表现201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品质分析,汴稻1号达国家优质稻米2级标准:出糙率83.9%,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6.9%,垩白粒率13%,垩白度1.2%,直链淀粉17.7%,胶稠度85mm,粒长5.1mm,长宽比1.8,碱消值6.0级,透明度1级。

201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品质分析,汴稻1号达国家优质稻米3级标准:出糙率85.5%,精米率76.9%,整精米率73.3%,垩白粒率29%,垩白度5.0%,直链淀粉16.2%,胶稠度70mm,粒长5.0mm,长宽比1.9,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

汴稻1号2年平均品质指标达国家优质稻米3级标准:出糙率84.7%,精米率75.2%,整精米率70.1%,垩白粒率21%,垩白度3.1%,直链淀粉17.0%,胶稠度78mm,粒长5.1mm,长宽比1.9,碱消值6.5级,透明度1级。

2.3 抗病性2013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田间、接种鉴定,汴稻1号中感(MS)稻瘟病;抗(R)纹枯病;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PX079、KS-6-6和JS49-6抗性均表现为3级,对浙173抗性表现为5级。

2014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田间、接种鉴定:汴稻1号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抗性评价中感(MS);抗(R)纹枯病;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PX079抗性表现为3级,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KS-6-6和JS49-6抗性表现为5级。

3 产量表现

3.1 中间试验2012年在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中,6点试验,6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9049.5kg,比对照品种新丰2号增产12.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该组参试品种第1位。

2013年在河南省沿黄粳稻区域试验中,11个试验点均表现增产,每hm2平均产量9867.0kg,比对照品种新丰2号增产9.7%,达极显著水平,居试验第1位;2014年续试,11个试验点均表现增产,平均产量9736.5kg,较对照品种新丰2号增产11.4%,增产达极显著标准,居试验第1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802.5kg,较对照品种新丰2号增产10.5%。

2015年在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中,10点试验,10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9549.0kg,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8%,居试验第1位。

汴稻1号在4年参加的所有中间试验中,共38个点,均表现增产,增产点比例达100%。

3.2 高产示范2016年在开封市祥符区鹅湾村安排汴稻1号高产示范田0.33hm2,经开封市科技局专家实地测产,汴稻1号产量10984.5kg/hm2。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秧田管理

4.1.1 精心播种,适时早播播种前晒种2~3d,再用咪酰胺进行药剂浸种48h,汴稻1号在沿黄稻麦两熟区种植的适宜播期为4月底至5月初,播种量375~450kg/hm2。

4.1.2 科学施肥、灌水,培育壮秧基肥每hm2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万kg、磷酸二铵450kg、硫酸钾15hm2,或者(15-15-15)氮、磷、钾复合肥750kg、硫酸锌20kg;2~3叶期追施硫酸铵150~225kg,7d后再追施尿素150~225kg;秧苗3叶期以前,以旱长为主,畦沟有水即可。

4.1.3 防除病虫草害播种后第2天每hm2用60%丁草胺乳油1050mL+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g拌细土25kg撒施,防除田间杂草;水稻出苗后到插秧前,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杜邦安打悬浮剂等药剂,防治稻蓟马、二化螟、稻飞虱、叶蝉等害虫3~4 次。

4.2 本田管理

4.2.1 精细整地,及时移栽麦收后及时灭茬旋耕,平整地块,力争6月15日左右插秧,一般田块行距30cm,穴距14~15cm,穴插3~4苗,高肥力地块可适当放宽行距,穴插3苗。适当浅插,插秧深度以2cm左右为宜。插秧做到穴距均,株数准,不窝根、不漂苗。

4.2.2 合理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及微肥合理搭配,每hm2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万~3万kg,配施高浓度多元复合肥750~900kg或磷酸二铵300~375kg作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插秧后10d前后,追尿素225~300kg;在孕穗始期,施促花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各75~90kg;齐穗后灌浆初期,用磷酸二氢钾3kg或多元素锌硒液肥3L+水30~40kg,叶面喷施2~3次。

4.2.3 科学灌水栽后深水活苗,返青后浅水分蘖,保持水层3cm,待有效分蘖终止后,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肥田晒7~10d,瘦田少晒5~7d[1]。拔节期田间以湿润为主,孕穗期田间浅水勤灌,不宜深水灌溉。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寸深浅水,活水勤灌;灌浆期干湿交替,乳熟期前以湿为主,蜡熟期后以干为主。成熟前10d断水。

4.2.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分蘖期前重点防治二化螟、叶瘟、病毒病等;拔节期至孕穗期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穗颈瘟和稻曲病;抽穗期到成熟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穗颈瘟、菌核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插秧后5~7d,用60%丁草胺乳油400~500倍液喷雾1次,可防除稗草、牛毛草、莎草等稻田主要杂草[1-2]。

4.3 适期收获当95%的水稻谷粒变黄时,应及时收割,由于汴稻1号有易落粒性状,人工收时轻搬、轻放,严禁在田里踩轧,减少产量损失。

5 适宜种植区域

经过几年来的各级试验表明,该品种适宜在河南沿黄稻区种植;也可在山东、江苏和安徽等省粳稻区引种示范应用。

[1] 李殿新,耿文良,李继增,等.国审水稻新品种松辽7号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12(3):107-109

[2] 严百元,孙加焱,郑志强,等.杂交水稻浙优18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7(5):68-69

2017-08-01)

猜你喜欢
新丰精米粳稻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QTL-Seq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新丰茶峒村开展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不同加工精度对稻谷中镉含量的影响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完形填空”原创练习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