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临床评价的影响

2017-11-20 11:54封德梅程维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渐进式新入护士长

封德梅,程维平,方 岩,谢 敏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临床评价的影响

封德梅,程维平,方 岩,谢 敏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研究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临床评价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的新入职护士作为实验组,将2012年与2013年我院的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新入职护士采取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对照组新入职护士采用传统的岗前培训,在培训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跟踪调查,通过新入职护士的自我评价、护士长的评价、医生的评价、患者的评价对两组护士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1个月,护士长、医生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6个月,护士长、医生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入职护士中采用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效果良好,能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护理工作需求。

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新入职护士;临床评价

由于医疗改革快速发展及医疗保障体系的改变,新入职护士不断进入临床,以至于近几年来护理安全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投诉等有上升趋势。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1]。传统的岗前培训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时间短,已不适应于现在快速发展的医疗服务需求。我院护理部针对此问题,自2012年至今,对传统的岗前培训进行了改进,采取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即针对新入职护士,在传统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往年的培训考核结果及临床应用的评估对本年度岗前培训内容进行逐渐增加,培训方式逐渐改进及完善,使培训内容更全面及实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的新入职护士作为实验组(75人),将2012年与2013年的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75人)。培训的组织实施部门为我院护理部,培训团队有3位副主任护师、1位护士长、5位高年资护士,他们负责共同制订培训标准、控制培训质量以及开展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实验组采用的是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方法,即在传统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增加理论内容、操作项目、临床应用、病例分析、场景模拟、护患沟通技巧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前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为政治思想教育、护士职业教育、医院概况介绍、14项核心制度学习、出入院护理、护理安全和优质护理。

1.2.2 数据采集 由培训团队的全体成员共同设计制订调查问卷,在培训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新入职护士的表现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评价。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新入职护士的自我评价(包括项目:进入临床是否有焦虑及恐惧感受、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主动与医生交流沟通的能力、专科知识及应急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对护理工作的信心、与科室同事的相处、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理论水平、操作水平)、护士长的评价(包括项目:在集体中的适应情况、工作中配合情况、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他人与其搭班的意愿、可以较好地完成分配的工作、在集体中的角色、工作的责任心、运用技能、理论水平、操作水平)、医生的评价(包括项目:可以主动交流、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倾听他人意见、工作中配合良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与其搭班的意愿、工作的责任心、运用技能、理论水平、操作水平)、患者的评价(包括项目:主动交流、操作前后讲解、倾听、在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服务态度、对工作感到满意、工作的责任心、运用技能、理论水平、操作水平)。问卷总分50分,包括10个项目,每项5个级别:5分=优秀,4分=良好,3分=一般,2分=欠缺,1分=很差。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评价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评价比较(±s,分)

表2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评价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P培训后1个月36.5±3.2 36.9±3.9-0.586 0.559培训后3个月39.9±3.2 40.1±3.9-0.394 0.694培训后6个月45.0±3.9 45.5±3.6-0.785 0.434

2.3 护士长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见表3)

表3 护士长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s,分)

表3 护士长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P培训后1个月36.4±4.1 37.2±4.4-1.049>0.05培训后3个月37.4±4.6 39.9±2.5-4.151<0.05培训后6个月40.4±4.1 42.3±4.6-2.550<0.05

2.4 医生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见表4)

表4 医生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s,分)

表4 医生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P培训后1个月35.8±3.4 36.3±3.7-0.798 0.426培训后3个月39.5±3.4 40.8±3.8-2.220 0.028培训后6个月41.6±3.2 43.2±4.5-2.364 0.019

2.5 患者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见表5)

表5 患者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s,分)

表5 患者对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价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P培训后1个月36.9±2.9 38.5±4.9-2.503 0.013培训后3个月38.6±1.6 39.4±3.2-1.979 0.049培训后6个月39.8±3.6 41.2±3.1-2.299 0.023

3 讨论

(1)新入职护士从学生走向临床护理岗位时,环境的改变和自身角色的转变都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生理压力,如何尽快适应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角色,是所有新入职护士面临的严峻考验[2]。目前,大多数护士在学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护理安全理论知识,新入职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的认知、防范等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识[3]。近几年,护理管理者已意识到新入职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开展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培训[4]。应用临床技能不熟练及沟通、应急等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有研究显示,新入职护士只有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迅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5]。本研究通过采用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培训方案及培训内容,使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护理需求。

(2)本研究培训后1个月进行的调查显示,两组间护士长的评价、医生的评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因为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间护士长的评价、医生的评价、患者的评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对采用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新入职护士的临床评价明显好于采用传统的岗前培训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评价是个体对期望达到的状态与目前感觉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做出的一种相对判断,良好的自我评价可以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价值感,不良的评价会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6]。造成这个结果可能因为大部分护士会不自觉地采用趋利避害的方式对自己进行一个比较良好的判断。

(3)本研究显示,采用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有更好的培训效果,但样本量受每年新入职护士数量的影响,样本量不够充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持续关注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的内容、形式及方案的设定,并不断关注其临床评价效果,使其更加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1]曾任英,钟伟荣.新入职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80-81.

[2]黄晓红,林钦梅,陈国娟.不同学历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142-145.

[3]胡德英,刘义兰,邓先锋,等.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系统化培训措施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2(11):971-973.

[4]李敏.护理风险管理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7C):1947.

[5]张庆,陶艳玲,管玉梅.对新入职护士实施夜班准入制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10):31-33.

[6]冯怡,孙理,薛筷明.护生自我评价与个性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1):52-53.

G424.4

A

1671-1246(2017)22-0086-02

2014年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管理项目(GWGL2014-64)

猜你喜欢
渐进式新入护士长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9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