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7-11-20 17:15崔冬霞赵其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7期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崔冬霞+赵其国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拥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已经成为各个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逐渐被引起重视,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根据近年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新的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非计算机专业;Office;VB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7-0115-02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ic computer operating skills have been the primary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graduates.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has been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a compulsory one to non-computer majors. Based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her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new teaching mode for your consideration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teaching mode and its assessment method and combining with real conditions of students i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Key words: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mode; non-computer majors; Office; VB

1 我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大家都意识到了计算机基础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系统也从小学三年级课堂开始引入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于是部分专家就开始提出,学生從小到大开设了那么多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大学是否有必要继续开设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学呢?会不会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计算机公共课程存在的意义也受到了不少质疑,但是作为一个一线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从这些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新入学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程度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只有少量同学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距离熟练运用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于是,每年我都会对任教班上的学生进行小调查,从小范围样本调查,得出以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第一,小学初中高中的计算机课堂,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来开展学习,不少学校甚至在学习紧张的时候直接取消这类“豆芽”课程,主课老师随意占用,这占了不少的比例,尤其初中开始更为严重;第二,很多学生所在学校并没有条件开设计算机课程,曾经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没接触过一次计算机,这样的情况尤其在偏远地区更为普遍,我校是师范院校,生源来自于这类地区的不是少数;第三,是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我在教育实习的时候在某市重点初中,学校确实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方面的教学,但是好多时候都是以学生不捣乱,任由他们进行游戏等,教师统一教学时间特别有限,当然学生也没学到多少操作技能;第四,还有不少同学确实接触过,但是所谓的接触主要是听音乐,看视频,打游戏,具体到办公软件类的操作,掌握的知识很少,更别说更复杂的程序设计。因此实际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比很多专家想象中的薄弱不少,所以我认为在我校开设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我校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模式

目前我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以学生的专业来划分,从教学内容上,文科专业、艺体生教学以Office办公软件操作为主,附加一些必要的理论基础;理科学生则以VB程序设计课程为主,根据教学大纲,同时还要给学生补充Office办公软件的部分内容。教学上采用“2+4”的形式即每周两节理论课,4节上机课。这个模式是由原来“4+2”的模式改革过来的,应该来说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提高了不少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学进度不好把握,理科生不少也没接触过计算机,短时间的基础强化效果有限,所以在学习VB程序设计的时候也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2.2 考核模式

文科学生和艺体生“1:1”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儿,理科学生“3:7”即平时成绩为30分,期末占70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和上机作业,尤其是上机作业,占了较高比重,期末笔试采用笔试的形式。

对于文科生和艺体生,因为笔试占的比重较低,所以大大降低了总评分不及格的概率,学生考试的压力降低,能把精力主要用在平时,这也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效果。但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同学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所以也导致了一些同学需要用到的时候出现了操作不来的情况,到大四写论文以及就业时这个问题就更容易凸显,曾经不止一个带毕业论文的老师跟我们反映过,学生对论文的排版情况很差,不少老师指导论文时,精力主要放在了改格式上。从这个角度,我个人感觉学生还是没意识到这个课程的重要性,仅仅当成一门课程来应付考试。对于理科生的考核,期末试卷所占分值较高,也使得有一部分同学放松了平时的上机实践环节,但是程序设计对某些专业来讲,也是他们不少课程做课程报告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仅仅掌握了理论的学生遇到后面的问题也会出现较大麻烦。endprint

3 新的计算机基础模式探讨

3.1 以学生为本分级教学

鉴于学生基础的差异性以及学生专业的差异,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所有新生必须参加计算机课程分班考试,不参与者直接进入基础班学习。以计算机一级考试为标准,通过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VB程序设计》的课程学习,相当于第一学期免修以Office软件为主的基础教学,第二学期直接进入VB课程的学习;没通过的同学必须参加以Office软件为主的基础课程教学。为了便于学生管理,可以以学院为单位,当然分班测试通过人数不够单独开班的学院学生可以合并至其他学院。针对理科学生,通过Office软件为主的课程学习通过后,第二学期仍然要参与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这么做的好处是文科生中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同学同样有机会参与到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中来,理科生计算机能力稍弱的同学也有机会详细的补充基础知识,避免了现在直接根据专业不看学生基础一刀切的情况。同时,设置入学考试,这个特色一旦保持,会使得以后入学的新生假期中自觉学习部分知识,有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

第二,结合专业,有针对性的教学,侧重点有所倾斜。比如艺术类以及传媒学院学生,可以轻理论,注重跟他们专业结合较为密切的图形图像处理以及音频处理等部分;数软学院和化学学院的同学,这两个专业对于数据处理更为关注一些,所以在Excel教学部分可以适当深入,同时在程序设计方面,考虑到这两个学院的同学在某些课程结束时需要进行课程报告提交,需要软件设计内容,因此程序设计课上举例可以侧重于寻求和他们专业相关的范例等。

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可以避免因为学生入学计算机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教学拖沓,也可以更好地使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1,2]。

3.2 教学手段改革——以项目驱动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训练为辅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太适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了,这是一门以操作为主实用为主的课程,往往教师讲了半天,学生当时领悟,上机课做实训,完全还是一抹黑。如何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建议计算机基础教学仍然采用“2+4”的理论课和上机课分配方式,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基础部分和实践部分。基础部分采取学生自学的形式,教学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由组长统一组织小组成员私下学习,可以采用QQ群或者微信群进行问题解答沟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理论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点评打分和补充讲解,小组长根据教师对整组打分情况再进行小组成员的打分,这部分将来作为本门课程的学生平时成绩组成[3]。这样可以把老师从零碎的小知识点中解放出来,可以把精力更好的用于设计后面的实践环节,同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内部合作能力以及课堂上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实践部分在上机课上完成,教师由简单到复杂的設置实训项目,从单一知识点的练习到综合知识点的练习,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出题,由学生独立完成[4.5]。以Word中排版为例,初学者可以针对一段文字处理,主要针对里面的字符的字体、字号、加粗、倾斜、拼音、删除线以及间距等进行处理,熟悉基本功能;接着小篇幅文档的排版,加入段落处理的知识点;然后小论文的排版,加入目录、脚注、图表制作以及图表编号、参考文献等必须的内容处理;最后网上下载我们本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然后清除所有格式,下载四川师范大学论文规范要求,一步步进行大论文的排版,尤其是加入页眉页脚和分节符等功能,这样逐步完成就可以实现学生针对排版这项能力的学习。这种项目驱动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深入进来,这个过程需要老师遇到问题随时解决,最后进行总结。

3.3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的一项国家级的考试,实行了很多年了,曾经计算机二级考试证书和四级英语证书是作为本科毕业生毕业的必要条件。现在虽然淡化了,但是也说明,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是衡量一个本科生的很重要的标准之一,同时经过调研,在就业时这个证书也是不少单位的必备入门砖。目前,我校学生每年有两次机会参加考试,从考试大纲看,除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之外,还有不少计算机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主要采取自愿的方式参与这项考试,不少同学因为学校没要求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我个人感觉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可以鼓励参与,通过考级检验自己的学习。当越来越多的同学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投入到这个事情中来时,自然也能带动周围的群体,学校的正面宣传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4 考试模式的改革

如果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配套的考试模式也必须跟着同步改革。平时成绩就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上机实践的效果,这个比例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的调整,建议30%左右比较合适。这门课最后的期末考核形式建议分专业建立网上考试题库,因为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有所偏差,难易程度也有区别。

初期,课余考虑先在部分专业实行机考,最终逐步实现全面机考。鉴于我校机房情况,一次性容纳所有学生同时机考容易引起其他问题,建议刚开始可以采取以学院为单位,题库抽题的方式完成,当场机器判卷,每个学生给一次补考机会。虽然可能存在抽到的题目不同造成各学院无法统一分数标准,但是只要我们在建立题库的时候,规定出题的知识点范围以及难度系数,结果差异应该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另外考核也可以参考学生国家级二级等级考试的通过情况,通过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加分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正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本文就大学非专业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浅见,既然是突破现有模式,那么必定会有一个过程,里面的部分建议如果要实现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希望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分级教学以及新的课堂模式能够早点进入我们的课堂,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之际都能掌握一门基本的技能,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文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软件导刊,2014(13):173-175.

[2] 张金辉.应用型本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5(12):273.

[3] 史凤波,江波.小组汇报式教学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27):240,242.

[4] 沈晓红.任务驱动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4(12):57-61.

[5] 杨雪清,海燕.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3):72-73,75.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非计算机专业VF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