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三突出”创新慈善事业发展模式

2017-11-21 16:12
大社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博爱中山市中山

突出“全民参与慈善”促进慈善捐助广泛开展

中山市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各社会团体、社区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形成全民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社会组织有3000多个、市级慈善会1个、镇级慈善会10个、注册志愿者24万人。市级建立了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24个镇(街)建立起社会捐助接收点和慈善超市,接受群众的日常捐赠。通过完善社会捐助接受网络,发挥社工、义工参与慈善事业的优势,有效促进了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的开展。立足创新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将社工的专业优势与义工的全民参与有机结合,以市慈善总会为依托,以全市各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站)为服务载体,以专业社工为引领,大力推行博爱行动。全市成立了82支博爱行动义工队伍,博爱行动在册义工达7191人,累计服务时数102860小时。

突出“互联网+慈善”拓宽慈善参与平台渠道

2017年,中山搭建“博爱商城”网上捐助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淘宝网”式操作手法,以中山市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为载体,与各社工服务中心、慈善超市相互配合,形成“捐助—管理—线上线下运作—送达—反馈”的爱心接力链条。“博爱商城”从2017年3月运行以来,已有649人次热心人士参与捐赠,接收站共接收到25632件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616022.02元,会员人数6721人。通过“博爱商城”线上以及线下定向捐赠物品20231件,直接受惠群众140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社工和义工有7030人次,服务时数37570小时。市慈善总会还开通“慈善中山”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基金”挂靠业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市民轻松参与慈善的平台。市民可通过“慈善中山”的“我要捐赠”栏目直接把善款捐给求助者,真正实现“指尖上的慈善”。

突出“品牌慈善项目”提升慈善救助影响效果

合理设计慈善项目,不断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培育出“慈善万人行”、“博爱100公益创投”、“爱心接力行、慈善传万家”等慈善品牌,慈善活动项目化、常态化、社会化,在慈善慰问、慈善助学、慈善教育、助医助残、临时救助、扶老助孤、慈善义工等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始于1988年的“慈善万人行”就是中山一个典型的慈善品牌。30年来,万人行以弘扬孙中山先生“博爱”精神、广泛募集资金帮助困难群体为目标,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大型公益性慈善活动,以及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一张响亮的特色名片。中山市慈善总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共接收善款约6.26亿元,积极探索公益慈善项目承接机制,推出了“爱心接力行、慈善传万家”、“完美关爱、助我成长”、“比隆宝贝助学”、“佳城助学”、“情暖孤寡老人”、“真情暖人心”、“同心筑梦,爱心助学”等一批公益慈善对接项目, 实现了以市慈善总会为平台,为慈善捐赠方、受助方提供有效对接,有效提升公益慈善运作水平,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各类慈善活动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幸福和谐中山做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博爱中山市中山
坚守初心三十载 静待花开终有时——常州市博爱小学华文教育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中山市南朗镇南朗小学作品集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市国资委发布首份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报告
善解孤独所以博爱
历史上的“中山人”
博爱之歌
善解孤独所以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