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山单亲妈妈托举“傻儿”进哈佛

2017-11-22 07:13张东亮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丁丁哈佛脑瘫

□张东亮

母爱如山单亲妈妈托举“傻儿”进哈佛

□张东亮

2017年7月,丁丁即将从哈佛毕业。作为一个脑瘫儿,先考上北大硕士,又到世界名校留学深造的他,无疑将不幸的人生活成了传奇!事实上,是单亲妈妈不离不弃的爱,创造出了这份生命奇迹。面对医生和家人的劝阻,她“固执”地生育了他;丈夫弃家而去,她就与儿子呈“人”字形相互支撑着治病求学,奔向未来……身为大学教师的她,从不辅导孩子功课,也不逼他上任何培训班,却终凭一颗坚韧的母爱之心,将遭人嫌弃的“傻孩子”,托举成了今日的国之骄子!

“固执”养育脑瘫儿迟来的啼哭令她泪飞如雨

“因为胎儿宫内窒息,颅内有血块,将来非傻即瘫,我建议你们放弃。”

1988年7月18日,当25岁的邹翃燕精疲力竭地从产床上睁开眼睛,期待看一眼自己怀胎十月孕育出的小生命时,因为一场医疗事故,她等来的却是几张病危通知单,和医生这句“理性”的建议。

医生告诉她,孩子一出生就抽搐,而且全身发紫,很可能是重度脑瘫。如遭五雷轰顶的邹翃燕,已经听不清医生后来在说什么,她只是流着眼泪坚定地摇头:“不,我要养大这个孩子!”

连续4天,宝宝安静地躺在特危病房里,鼻里插着氧气管,悄无声息。“你们还年轻,以后还能生健康的宝宝……”医生再次来劝说邹翃燕。

“我们不能要这个孩子,他会拖累家庭一辈子的。”丈夫近乎无情的理智,让邹翃燕失望透顶。他丢下这句话,就去和院方谈判医疗赔偿事宜了。

在医院的走廊里,她放声痛哭。怀孕的近300个日夜,虽然母子俩从未见面,但邹翃燕和孩子有过那么多交流。他的小脚丫曾经那么用力地踹她的肚皮,他的小心脏和她的心脏一起律动。邹翃燕曾经承诺要把他带到人间,同喜同悲。

母亲的本能如潮水般汹涌,面对丈夫的再次劝说,她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坚定地回答:“我不会放弃的,我只要他能活着!”“你这么固执,就自己养这个孩子吧!”丈夫的话字字如刀。邹翃燕怀疑,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男人,那个大学同学吗?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他竟如此无情和自私。“我养就我养!”邹翃燕的回应斩钉截铁。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骨肉和丈夫之间,邹翃燕选择前者,哪怕离婚也在所不惜!毕竟孩子是一个可怜的脑瘫儿,如果她再选择放弃,儿子就真的没有活路了!好在丈夫当时没有那么绝情,万般无奈之下,他还是选择与她共渡难关。

孩子出生后,一直住在特危病房。有一天早上,邹翃燕醒来时发现,隔壁床的特危孩子不见了,夫妻俩也不见了。医生说,他们放弃了。邹翃燕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不吃不喝坐在保温箱前,絮絮叨叨地跟自己的孩子说话,直到凌晨。

这天,望着自己不哭也不闹的可怜孩子,她突然想起了《诗经》里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树木倒下也能发出一些声响,要是我家宝宝也能给世界留下一点声音和动静,就好了。于是,邹翃燕给儿子取名叫“丁丁”(读音zheng,象声词)。

邹翃燕每天把丁丁搂在怀里,对着他默默打气。儿子出生的第6天深夜,邹翃燕突然感觉到他的小脚丫在动,轻轻柔柔的,她以为是幻觉。就在这时,宝宝放声大哭。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他终于发出声音了,孩子有救了!”邹翃燕哭喊着。

因为爱所以狠“铁心妈妈”成就小男人

出院回家后,邹翃燕总是对着丁丁说话,不管他听不听得懂。

到了7个月大时,丁丁认得妈妈、奶奶、爸爸,也会认气球的颜色了。孩子还特别想说话,总在那咿咿呀呀。经过专家的测试,丁丁的智力没有问题。但是脑瘫儿的其他症状显现无疑,比如流口水,脖子直立不起来等。

90年代初,师院教师邹翃燕的月工资不过百余元。丁丁的康复治疗全部自费,光按摩就一周3次,每次5元。虽然每周去针灸按摩3次,但效果很不显著。尽管邹翃燕偶尔也会怀疑,自己这些努力会不会有结果?但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作为一个母亲,她知道自己唯有拼命坚持,才有可能看到希望。

一次去医院按摩的路上,赶上下大雪,邹翃燕骑自行车带着丁丁,陷进了泥坑里。把儿子扶起来,自行车倒了,把自行车扶起来,孩子又倒了。等到了医院,母子俩都成了泥人。医生看到后大吃一惊,说今天这样都觉得你们不会来了。邹翃燕说:“孩子的病情耽误不得啊,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来。”一句话,把老医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时,邹翃燕一家人的生活十分窘迫。三代四口人,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遇上雨天,屋外大雨室内小雨,床头床尾摆满接漏的盆桶,窗台上经常长出蘑菇。为了养家糊口和给丁丁治病,她在教学之余,跑遍全省做礼仪培训,还兼职卖过5年保险。

艰苦的治疗过程不堪回首,医生从未承诺丁丁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只说治疗一定比不治好。为了给儿子一个尽可能安然的将来,她几乎拼尽全力:白天上班,晚上带儿子看病,风雨无阻;把自己训练成按摩师,一有时间就给儿子按摩;午间休息也要跑回家陪儿子玩撕纸游戏,开发智力。

“我留下孩子,就会陪他到底。孩子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迈步,第一次叫‘妈妈’,都是上苍给我的礼物,老天待我不薄。”邹翃燕满怀感恩,所有不幸都被她过滤掉了。

在别人眼里,邹翃燕有时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丁丁运动不协调,用筷子这种小事对他来说难如登天。别人看不下去,劝邹翃燕别让他学了。“以后一桌人吃饭,就他一个人不用筷子,别人就会好奇。他必须要跟每个人解释自己脑瘫,那会极大伤害他的自尊心。所以我坚持让他学。”邹翃燕说。打过、骂过,过了一年多,丁丁终于学会了使筷子。

丁丁上学后,邹翃燕从不辅导孩子功课,也从不逼孩子上培训班。“你就当妈妈是文盲,不要对我存有任何依赖,我不会教你的。”她对丁丁撂下狠话说。只是在儿子写作业时,身为教师的她也会在一旁批改学生作业,或看书写字。她知道,潜移默化的教育最有效。

后来,邹翃燕又以要批改作业为由,让儿子帮她看新闻联播,然后“转播”给她。第一天,丁丁只能说一件事;一周后,丁丁能说两条新闻;几个月后,丁丁能将新闻联播复述下来。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冷不丁地给别人说一个时事,这让大人惊讶不已。这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妈妈不再让他“转播”后,他仍坚持每天晚上准时看新闻联播,然后将国际国内大事向大人们“显摆”。

邹翃燕说,孩子的能量是无穷的,开始她只想锻炼儿子的记忆力,没想到成了他的一个爱好。直到现在,丁丁对历史和政治都充满兴趣。

丈夫弃家而去她用坚韧母爱送儿进哈佛

自从这个脑瘫儿子降生后,邹翃燕和丈夫的感情就产生了裂痕,因为她的“顽固坚持”让他很生气。平时,丈夫不是忙工作,就是在外面喝酒应酬,对这个家已经产生了疲惫和厌倦感。邹翃燕曾期待丈夫能够参与对孩子的教养,但实际上并未如愿。两人终于在1998年和平离婚,10岁的丁丁自然跟随妈妈生活。

令这位单亲妈妈欣慰的是,丁丁上学后成绩一直挺优异,一年级期末考试就拿了全年级唯一的一个双百。“因为他在运动方面发育迟缓,就把所有精力用在了学习上,我感觉这也是件好事。”生性乐观的邹翃燕说,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2000年,12岁的丁丁被楚才中学奥赛班录取,因为成绩优异,学费全免!

丁丁升入高三后,邹翃燕告诉他:“当年妈妈读书不认真,没能考上北大,你能不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丁丁认真地点头。儿子参加高考时,显得有些紧张,深怕自己考砸了。这时,邹翃燕又给儿子宽心说:“努力了就好,考不上北大还有武大和江大,再不济还能考我的学校,妈妈张开双臂欢迎你!”正是这样的开放心态,让丁丁在高考时轻装上阵,最终以660分被北大录取。

2011年修完本科课程,丁丁又被保送到北大国际法学院读研。2014年硕士毕业后,他成为杭州一家互联网巨头的法务。期间,懂事的丁丁拿到工资后,都只留出一点零花钱,其余的悉数交给母亲。

丁丁虽工作繁忙,但周末是双休。见儿子总爱把周末时光用来睡懒觉,邹翃燕笑着对他说:“你可以找个女朋友谈恋爱,或者继续学业呀,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床上,是不是有点可惜了?”上班一年后的丁丁,此时正感觉法务职位太边缘,想继续读书深造,于是就在母亲的鼓励下,申请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LLM(相当于国内的法学硕士)。

2016年3月,通过远程笔试和面试,丁丁以出众的学识和不简单的人生经历,打动了哈佛,结果顺利批准了他申请的免托福就读!

在美国留学期间,丁丁利用课余时间到中资机构当翻译赚钱,每到母亲节、妈妈的生日等重要节日,都会给邹翃燕寄回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并附上一封字迹洒脱的亲笔信。每逢此时,邹翃燕心里都溢满了幸福和骄傲:儿子终于长大了,现在他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自食其力,甚至还比一般的孩子更孝顺!这时,邹翃燕总会想到当年曾和丁丁一起做按摩的那个小男孩,因为太疼,他坚持了一个多月,就没有再去了。后来碰到他的家长,说那孩子只能躺在家里,行动依旧不便。

穿风过雨地陪伴自己29年的妈妈,在丁丁眼里是自己的“精神导师”,而邹翃燕却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挚友。

2017年7月,丁丁要从哈佛大学毕业了。关于儿子的未来,邹翃燕说,不管他回国发展还是留在美国,自己都会支持儿子。“孩子就是母亲手中的风筝,可以牵挂,但不能限制。下一个目标,我会建议他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喽。”说到这里,邹翃燕一脸幸福笑容。

有人说,母爱如水温暖生命,邹翃燕这位伟大的妈妈,用她的温暖和坚韧,给丁丁撑起了一切,用深沉的母爱一路托举脑瘫儿子考北大,上哈佛!同时,她自己也拼成了大学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全国礼仪师资培训班特聘教授、武昌区优秀政协委员。

如今已经54岁的邹翃燕,用她29年将脑瘫儿打造成哈佛骄子的奇迹告诉我们:只要你敢,人定胜天!

猜你喜欢
丁丁哈佛脑瘫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动物“叫”各不同
以开放的心灵走进《哈佛中国哲学课》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