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

2017-11-22 08:15陈文虹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陈文虹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海南 海口 57020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

陈文虹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海南 海口 570208)

目的阐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组加强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焦虑评分(20.14±0.03)、抑郁评分(19.89±1.01)、健康知识评分(98.66±0.17)、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2.78%、护理满意度97.22%,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P<0.05)。结论应加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手段,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几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护理

动静脉内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液通路,一旦局部出现异常,极容易导致血液返流,引发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患者预后。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上述问题的发生几率。本研究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阐述了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并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

护理组患者包括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36岁-78岁,评价年龄(59.81±4.20)岁。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13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炎12例、其他1例。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1 mo-90 mo,平均时间(50.02±3.13)mo。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42岁-76岁,评价年龄(59.80±4.18)岁。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炎11例、其他2例。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3 mo-91 mo,平均时间(50.01±3.15)mo。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方面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防治。从内瘘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4个方向入手,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几率,提高维持性血压透析患者治疗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存在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评分方法

1.4.1 焦虑与抑郁评分 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作为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的严重程度。得分越低,代表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1.4.2 健康知识评分 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拟定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做答。问卷共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存在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健康知识评分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几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护理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存在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Mean±SD)

表2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疗程较长,治疗过程中,如不加以护理,较容易导致动静脉内瘘堵塞以及失功问题发生,对患者原发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严重[1]。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未采取措施预防动静脉内瘘失功,因此该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低[2]。本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患者焦虑评分(30.69±0.33)、抑郁评分(31.25±0.23)、健康知识评分(71.82±1.17)、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22.22%、护理满意度75.00%。

3.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 应加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进一步提高治疗安全性。

3.2.1 内瘘护理 (1)透析前,需严密评估动静脉内瘘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堵塞等问题,确保治疗安全。(2)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尖与皮肤呈40°角进针,减轻患者疼痛。(3)透析后,可采用创可贴压迫止血。动静脉内瘘建立1周后,指导患者采用握力器锻炼,以促进血管扩张。(4)血管条件差者,内瘘部位需采用红外照射方法修复血管,避免动静脉内瘘失功问题发生。(5)透析后,可采用湿毛巾热敷穿刺部位,促进血管修复。

3.2.2 基础护理 (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2)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以及作息方案。(3)内瘘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可抓挠,以免引发感染。(4)内瘘侧肢体不可负重,避免引发动静脉内瘘失功。

3.2.3 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严重,沟通欲望差。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建立联系,与之交流,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以及培养兴趣爱好等方法,缓解不良情绪,确保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积极的配合治疗。

3.2.4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告知患者饮食以及生活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强调依从护理与治疗的重要性,避免动静脉内瘘失功问题发生。

本研究发现,加强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评分(20.14±0.03)、抑郁评分(19.89±1.01)、健康知识评分(98.66±0.17)、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2.78%、护理满意度97.22%,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明显(P<0.05)。

综上,应加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手段,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透析安全性。

[1]张雅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评价[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5): 71-73.

[2]尹清.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4): 226.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