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双腔管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2017-11-22 08:16张建表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双腔白内障角膜

张建表

(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改良双腔管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张建表

(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目的探讨改良双腔管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小切口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双腔管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0%,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72.0%,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采用改良双腔管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多功能、易于掌握等特点,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改良双腔管;小切口白内障;应用效果;治疗

白内障在我国属于高发性的疾病之一,同时致盲率居首位,临床上传统治疗白内障采用的是批量集中手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源性散光少、手术成本低等特点,广泛使用在扫盲工作中。临床上为了提高对小切口白内障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成本,给其加入撕囊、娩核、人工晶体植入等技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额小切口白内障的200例患者采用改良双腔管治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小切口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38岁-81岁,平均年龄(60.3±20.1)岁,白内障类型:先天性2例,年龄相关性81例,代谢性14例,并发性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39岁-82岁,平均年龄(59.8±20.3)岁,白内障类型:先天性3例,年龄相关性80例,代谢性15例,并发性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改良双腔管治疗,术前充分扩瞳,给患者行球周麻醉,开睑器开睑,在11点钟和12点钟方位角膜缘切线处做平行的球结膜、巩膜板层反眉形切口,切口长度为5.5 mm,9点钟方位角膜缘做大小为2 mm×2 mm的透明结膜辅助切口,然后将改良双腔管插入其中进行持续平衡液灌注。10点钟方位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大小为6 mm×6 mm,并扩大切口长度为6.5 mm,然后将改良双腔管拔出插入前房,并将其充分分离,在改良双腔管的作用下将晶状体娩出,并抽吸干净皮质,再次经过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将持续平衡液灌注的改良双腔管插入形成前房并将囊袋打开,从主切口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插入其中,检查切口是否为水密状态,恢复球结膜,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膏进行包眼。

1.3 评价指标 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后囊破裂、角膜水肿、瞳孔区人工晶体前膜形成),记录相关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0%,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72.0%,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白内障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引起该病的原因有遗传、免疫与代谢异常、局部营养障碍、外伤、辐射等,造成晶状体代谢紊乱,使其发生变性、混浊,表现为视物模糊、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者是呈黄色。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传统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较差,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改良双腔管治疗优点有设备设计合理有利于撕囊和人工晶体的植入,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周围组织损伤较小,便于术后的恢复,减低并发症的发生,易于娩核,手术操作较为简便,缩短手术时间,节省了手术费用[1]。改良双腔管的手术技巧在于透明角膜辅助切口位置确定在9点钟方位,确保双腔管不滑落的同时又可以完全吸除皮质,撕囊时刺入前房可以降低液体流失,确保前房稳定性,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出核时从隧道切口将核块拉出,防止对角膜内皮的擦伤以及对虹膜的损伤[2]。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小切口白内障的20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0%,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72.0%,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小切口白内障的患者采用改良双腔管治疗可以显著性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5]。因此,临床上对于小切口白内障的治疗建议采用改良双腔管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小切口白内障采用改良双腔管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多功能、易于掌握等特点,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1]李际太,刘艳辉,胡启南,等.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1(2): 129-131.

[2]许钟毓,廖达思,刘佳,等.改良双腔管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9(15): 2472-2474.

[3]宋思祥.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3):57-58.

[4]喻谦,陆士恒.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6): 746-747.

[5]李际太,刘艳辉,胡启南.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9,31(2): 129-131.

猜你喜欢
双腔白内障角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变形的角膜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
耐高压双腔P1CC导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