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

2017-11-22 11:37王在娟
科教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图书互联网+信息化

王在娟

摘 要 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最大特征即网络化与信息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凸显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诘责,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特质也给我们描绘了乌托邦的美好图景。诚然,网络化与信息化下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图景始终轇轕,本文通过对“互聯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的探讨,力求能够找到当代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真正通衢所向。

关键词 “互联网+” 图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85

Abstract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biggest feature of human society is the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lighting the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 lot of Jieze gave us a beautiful picture, but because of its very nature also portrays a utopia. Of course,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under the utopian and anti Utopian picture always whatsoev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to the true thoroughfare to find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Keywords "Internet plus"; books; information

1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当前图书馆虽有着边缘化、虚拟化的倾向,但随着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推进给图书馆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契机。通过管窥“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全面把握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病症所在,才能靶向推进,助力于图书管理信息化。“信息化”顾名思义,即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将所有事物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达成事物的高效利用。图书信息化,即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将所有图书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达成图书的高效利用。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图书管理者自身原因致使“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难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 + ”是我国政府在对互联网传媒认知的基础上制定的一种行动计划,它具有很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者的思想还停留在对互联网传媒的浅显认识阶段,其浅显的认识是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实施的重要障碍。互联网经过多年的行业发展,其内涵也在发展,现已形成一套体系。互联网的理念是开放、便捷、分享、免费。“互联网+”的含义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与生活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因此,要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行动计划的科学实施,就必须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从理论上弄清楚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意义所在。

第二,图书借阅者技术方面的原因致使“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难以发挥应有效用。当前图书借阅者由于自身方面的原因难以充分把握“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优势。现阶段高校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偏远农村,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导致对互联网缺乏正确的认知,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互联网只有娱乐和消遣的作用,不了解互联网对于人们工作与学习具有的重要工具价值。部分学生对于图书馆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二十世纪,单纯的认为图书馆就是收藏图书的地方。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与定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仍然以传统思维认知当前的图书馆,难以彰显“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真正意义。基于部分学生对于互联网认知的错误与偏薄,他们始终对互联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难以发挥“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所在,同时,由于对互联网的偏见致使部分学生难以高效利用数字图书资源丰富和发展自身。

第三,“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难以保证数字图书安全。“互联网+”的理解有两个基础性的内涵:一是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将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经济要素融入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与社会流通中去,实现全球化、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二是改变互联网完全的虚拟状态,实现虚实融合,与实体经济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或者创新产品,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与虚拟性,互联网下图书管理的这两种特性对于数字图书安全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的开放性致使图书管理系统面临着遭受黑客攻击破坏的重大威胁,一些不法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私自篡改图书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互联网的虚拟性对于知识的传播与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正是这种广泛快速的传播对于知识产权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一些编者在未经原创作者的授权下私自将其作品传播与发表,甚至将他人的观点窃为己有。

第四,“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正常运转缺乏健全制度措施的保障。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推动图书管理的信息化,首要任务就是认识或认知互联网的力量。互联网作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一种能够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从两个角度去探究和把握,即对互联网认知的角度与制度措施保障的角度。这两个角度的科学融合是充分发挥 与利用“互联网+”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撬动力的关键。为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应专门建立“互联网+”行动计划协调机制,构建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有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负责“互联网+”工作,统筹解决“互联网+”布局、实施、监督和评估等问题,以利于共同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应用推广等工作,进而裨助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推动。endprint

因此,通过对图书管理者、图书借阅者、数字图书安全以及制度措施保障四个方面的探讨与把握,对于研究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对策,以及对于把握“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正确方向,具有着重要的靶向价值。

2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基于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中图书管理者、图书借阅者、数字图书安全以及制度措施保障四个方面的病症,完善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四个方面推进:

第一,严格把控图书管理者的素养。“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推进中,图书管理者的素质始终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严格把控图书管理者的素养至关重要。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招聘图书管理人员时要严格考察应聘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把好图书管理人员的入门关;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对于已经就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工作,把好图书管理人员的修炼关。

第二,全面提高图书借阅者的素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推进中,图书借阅者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目标即是提高图书借阅者学习与工作的效率。一方面,图书借阅者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正所谓“失之正鹄,反求诸其身”;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当前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工作。

第三,深入掌控数字图书的安全。现代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容器,其几乎无所不包的海量知识和信息,简单易行的检索方法,使人们可以极其便利地检索到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信息。但是,如果不能够深入掌控数字图书的安全将严重阻碍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因此,随着影音技术、宽带通讯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只有全面地监督与把控数字图书的应用与传播,才能裨助数字图书成为高效学习的新方式。

第四,加快完善制度措施的建立。“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既需要图书管理者与图书借阅者的努力,同时,制度措施的完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加速部门间的信息融合,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建立起诚信档案制度、失信惩戒制度以及黑名單制度等一系列约束机制,加快完善制度措施的建立。

诚然,网络化与信息化下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图景始终轇轕,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特质也给我们描绘了乌托邦的美好图景。因之,“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需要从图书管理者、图书借阅者、数字图书以及制度措施四个方面探讨,进而才能靶向推进。

参考文献

[1] 鲁曙明.图书馆信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 黄水清.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孙翌,王昕,施晓华,曲建峰.IM(即时通信)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 李菲.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互联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