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的武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专利情况调查研究

2017-11-22 12:04张毅金学平余磊孙德友
科教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双创专利高职院校

张毅 金学平 余磊 孙德友

摘 要 通过对武汉市三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专利申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武汉市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专利申请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申请专利质量不高、专利平均寿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利申请和维护缺乏系统的管理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建立合理的专利申请激励机制、设立专利管理机构来提高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利 双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89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tent application of three National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Wuhan,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of these Colleges shows a clear upward trend, but also has the patent patent quality is not high,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maintenance problems lack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Patent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strengthening pat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education,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patent applic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etting up paten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ten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1 调查目的和背景

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而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专利作为创新驱动的基础保障,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愈加凸显。武汉市高校聚集,科教资源丰富,不少专家学者对武汉市普通高校专利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于武汉市高职院校的专利申报情况研究还比较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应用型高校,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人才高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标杆,改革的先锋,管理的模范。本调查以武汉市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了解武汉市高职院校的专利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性建议,以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发展。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别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本次调查利用专业的专利检索分析平台“soopat”查询的数据信息,分别对3所学校在2001~2016年的专利申请的数量、种类、状态和领域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分析,专利检索采用的是以本次调查对象为专利申请(专利权)人的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专利申请趋势及状态

2001~2016年间,3所院校共申请了67件专利,其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申请的专利数为41件,占到总数的61.2%。如图1所示, 2001~2010年3所学校专利申报数量比较少,总共为4件,仅占到总数的6.0%。2011~2016年專利申请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到总数的94.0%。

3所院校有权专利数为46件,占总专利数的68.7%;实审中的专利数量为4件,占总数的6.0%;公开中的专利数量为1件,占总数的1.5%;未缴年费所致无权专利数为16件,占总数的23.9%。各所院校未缴年费专利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3所院校未缴年费的无效专利平均寿命为1.8年。

3.2 专利申请种类及类别

在3所院校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为6件,占到专利总数的9.0%。实用新型专利为60件,占总数的89.6%,外观设计专利为1件,占总数的1.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最多的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4件,该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1件。

在专利申请的类别调查中发现,3所院校所申请的专利共包含32大类,其中专利申请类别排在第一位的是“A63运动;游戏;娱乐活动”类,占到总数的19.7%;排在第二位的是“A47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类,占到总数的13.16%。

4 结果讨论与建议

4.1 结果讨论

(1)专利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数量仍有待提高。武汉市高职院校的专利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5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明显,这与国家及地方近几年鼓励高校创业创新背景有关。但就其专利申请的整体数量而言,与本科院校还有较大差距。以武汉市属高校江汉大学为例,截止至2017年3月以该校为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有2080件,表明高职院校的专利申请数量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专利申请质量有待提高。发明专利是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具价值的专利,3所院校申请的发明专利仅占到专利申请总数的19.0%,这是由于发明专利申请需要经过实质审查,授权的周期长、难度大。而实用新型专利不需要进行实质审查,并且对专利的“三性”要求不高,相对于发明专利来说,实用新型专利更容易在短期内获得授权。而授权专利又是高职学生“评优”“获奖”、高职教师职称评定的加分项目,因此实用新型专利更容易受到高职院校师生的“青睐”,产生了大量“为专利而专利”的行为。endprint

从专利申请的类别来看,申请最多的是A部(人类生活必需品)专利,而上述3所院校的优势专业如:机械、通信等相关专业的专利申请不多,说明高职院校的专利申请与其优势专业的结合度不够,其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专利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3)专利申请管理及保护有待加强。3所院校的无效专利(包括无权视为撤回、驳回、未缴年费)中,因未缴年费所致的失效专利占到无效专利总数的100.00%,且失效专利的平均寿命为1.8年,低于全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平均寿命3.5年。[1]表明学校在专利申请时缺少有效的审核及管理,一些缺乏经济价值的核心专利获得了申请授权。专利授权后也缺乏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导致专利寿命较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利申请资源的浪费。

据统计,由于高校教师选择性披露发明,我国近30%的高校存在科研成果流失问题,尤其高质量发明流失严重,导致高校存量发明的商业价值偏低,增加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难度。[2]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师生的发明创造热情,如何保护好高职院校的创新成果,避免科研成果流失,是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的浪潮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4.2 建议

(1)加强高职院校专利保护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结合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在技能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创新点,并将创新的成果转化成为具有价值的专利保护起来。现有的教育模式包括:成立专门培养知识产权相关人才的二级学院,例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的温州知识产权学院;开设专利申请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介绍的相关课程,一些本科院校比较重视知识产权类课程,例如武汉大学,知识产权法课程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之一。[3]

目前高职院校中,专职从事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师还比较少,难以负担起庞大高职学生的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的重任。[4]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教师自身专业方向进行有专业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各专业校企合作的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中学习专利及其它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经验,或者请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专员到学校来传经送宝。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近期,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增加了学生获得专利授权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的规定。新规的出台促进了高校学生创新的热情,但如何将新规落实,则需要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出台相应的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利用专利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专利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专利授权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人进行奖励,并根据专利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给予合理的报酬。为鼓励高校教师积极申报职务发明专利,保护创新成果,高校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以江汉大学为例,该校科研奖励办法中明确指出: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为第一发明人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学校分别奖励6000元、3000元、1000元;学校学生为第一发明人、指导老师为发明人的,分别奖励3000元、1000元、500元。高职院校在科研投入和科研实力上与本科院校存在差距,但可以考虑采取与职务发明人建立受益协商机制,采取灵活的收益分配方案给予发明人以付出努力相当的收益权。

(3)设立高职院校专利管理机构。国外大多数高校建立了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具有代表性的有斯坦福大学的OTL模式,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企业运营模式,这些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将大学各研究单位的发明汇聚起来统一进行技术转移。[5]国内本科院校大多由负责科研管理的部门对专利的申请及技术转移进行管理。

以往由于高职院校专利申请数量不多,致使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重视专利的申请、维护以及技术转移。高职院校可以参考一般国内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但在“双创”背景下产生的专利申请数量增多,专利质量下降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制度进行管理,如采取严格的专利申报制度由专利主管部门对专利申请者的发明构想进行初步的筛选,避免一些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或技术含量不高的专利进行申请,造成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国内高校蓬勃兴起,专利作为创新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获得国内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从本次调查发现,武汉市高职院校近几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所申请的专利类别与学校的优势专业类别结合不够,专利质量有待提高,所调查对象的专利平均寿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通过加强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建立合理的专利申请激励机制、设立专利管理机构来提高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水平,使高职院校更好地利用专利这块肥沃的土壤,在“双创”的浪潮中结出丰硕的创新成果。

參考文献

[1] 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2014[EB/OL].http://www.sipo.gov.cn/tjxx/yjcg/201512/t20151231_1224068.html. 2015-12-31.

[2] 常旭华,詹泽慧,陈强,等.我国高校教师发明披露问题——现状、制度原因及改进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28(3):122-133.

[3] 李国庆.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及课程设计探讨——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6.27(2):140-142.

[4] 石华,李铎,梅华斌.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17-18.

[5] 李玉玲,赵德铸.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运行机制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1):154-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创专利高职院校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